男士创业先锋QF857:易观国际创始人于扬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NO.CYXF1-857;参考时间2015年7月

于扬,易观国际创始人、董事长。在2012易观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发表《互联网+》为题的演讲,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理念。

易观国际创始人于扬
-------------------------------------------------------------------------------------
如果有人问今年最火爆的互联网话题是什么,绝对非互联网+莫属。而互联网+概念的首次提出者就是眼前这位高大但又有些书生气质的人。于扬,易观国际创始人、董事长,2012年11月,于扬发表了一场以《互联网+》为题的公开演讲,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理念。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传统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而基于这种商机能产生新的格局。没想到几年后,在2015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从此,互联网+由基层企业的默默实践一跃而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于扬像个互联网世界的预言家,似乎洞察了它的发展规律;如今,他又成为互联网+的布道者,试图用互联网解放所有传统产业的生产力。

权静: 在今年的两会上总理提出互联网+这个概念,是不是有点预想不到,还是意料之中?

互联网+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像中彩票一样

于扬: 确实没有想到成为国家的战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比中彩票还低的几率,一个公司提出的概念,成为国家的战略。但仔细想想呢,又觉得是一个合情合理的一种出现,因为易观在2007年就提出互联网化。

互联网化有营销、渠道、产品和运营四个层次

我们认为互联网化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营销的互联网化,第二个是渠道的互联网化,第三个是产品的互联网化,第四个是运营的互联网化,如果你看过去八年,这四个层次递进得特别好,最早一波传统企业用互联网,基本上都是在上面做营销,我们在互联网的媒介上投放广告。

那么大概在五六年前,我们会发现网络零售成为大家渐渐密不可分的一个日常特别重要的行为,所以这个实际上是一个渠道的互联网化。过去的三年我们会发现,特别明显的就是我们在谈APP,那这个本质是一个产品的互联网化,最高的境界就是当企业完全的内外数字化和互联网化之后进入运营的互联网化,它指的实际上是我们整个的一个价值链的云化,我们无论是从跟消费者的接触,还是我的供应链,还是我的协同,还是我内部的其他一些工作,我们完全放在这样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上,完全把我的价值链比特化。

滴滴打车用互联网解决了黑车解决的痛点

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更重要的一个未来的推动力是来自于互联网怎么去解决原有行业的低效问题,我们就说黑车的问题,黑车为什么屡禁不止,是因为今天在一个用车市场上,从供需来讲一直就是不匹配的,比如说下雨天,出租人不愿意拉活,交通很拥挤的时候他不愿意拉,可是乘客得回家,怎么办?这个时候黑车上来了。今天如果你看到的滴滴快的只不过是把原来黑车所去解决的那个痛点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更规模化把它解决了,某种意义上它在去打掉线下黑车的同时,收编线下黑车的同时,实际上解决的是用户的痛点。

互联网没有改变最基本的供需,只不过把原来供需中效率低的地方,我们所谓痛点的地方,以一种更有效率,成本更低,更规模化的方式去满足了,我觉得这个实际上是互联网+的本质。

-------------------------------------------------------------------------------------
权静: 关于互联网+最早是谁提出的?有说是您提出的,也有人说是马化腾最先提出来,您听过这样的争论吗?

于扬: 我觉得我不是特别关心这个争论本身,如果你去看百度百科互联网+的词条,最早公开提出来就是2012年的11月4号那次易观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实际上之前我们就已经提了,但是在那个会上我们是公开把它提出来,我们认为实际上互联网+是今天传统企业落实互联网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做法。

马化腾的互联网+是受了我的启发

我觉得比较可能的是第一我相信腾讯也有类似的思考,中间我跟马化腾其实也有一些交流,在微信上的交流,比较有可能的我觉得是大家英雄所见略同,只不过他提出的时间可能稍微晚一些,包括可能之前我们一些交流也给他一些启发,我倒觉得其实最重要的是说,无论是我们提出来,还是大家认为2013年腾讯提出来,我觉得最终互联网+是不是能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能真正落实到各行各业,真正的成为一个抓手,真正的成为一个互联网化可以落地的一种行动指南。

-------------------------------------------------------------------------------------
“互联网+”之风劲吹,搅动了传统行业的一池春水,各行各业在拥抱互联网的同时也免不了困惑和迷茫。但在于扬眼中,“互联网”虽然是能量巨大的颠覆性技术,但更是一种像蒸汽和电力一样的基础设施。今天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都是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如淘宝是“互联网+集市”、天猫是“互联网+百货商场”、世纪佳缘就是“互联网+红娘”等等。那么在这之后,互联网+会创造哪些商业的奇迹呢?

权静: 那么未来您觉得哪些行业跟互联网+的结合会更有前景,更有潜力,更有值得去投资从事的空间呢?

再传统的行业也能与互联网结合

于扬: 还是那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在线下这个生意存在,这个行业存在,那么从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即便是今天这个互联网的速度很快,它的颠覆性很强,我认为它依然会存在。比如我们就拿煤炭行业,煤炭行业是大家认为传统的不能传统,而且觉得好象这个事情要被淘汰掉的,我不这么看,第一,今天的整个煤炭,从过去的五六年前当时供不应求走向今天远远供大于求,但与此同时呢,煤炭作为一种依然是个重要的能源,其实它还有很多可以去利用的地方。第二个是不是还存在着整个能源供应产业链的上下游效率不匹配,就是需要煤炭的其实不能以低成本拿到,而不需要煤炭的实际上比较容易去获得这项一些资源。

制造业的下一步一定是智能制造

所以基本上来讲我觉得各行各业只要在线下存在,线上我认为通过互联网+,就有可能进一步发生。比如说制造业,制造业下一步是什么?一定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基础是什么?我觉得互联网+是个特别重要的基础,因为只有通过互联网+,你所谓智能制造,包括我们所谓工业4.0工业设施才能具备,你才能真正实现柔性制造,才能真正实现按需制造,才能真正实现时空分离的制造,通过3D打印,没有互联网,我觉得你还是在传统的制造工业。

-------------------------------------------------------------------------------------
权静: 说到这一点,您刚才也举了很多互联网+什么等于什么的案例,按照这个逻辑,其实在互联网的生态圈里面,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但是我们看到一个现状是说BAT这些巨头通过非常强的资本运作的能力和布局的能力,搭建了一个基于他们自己的生态系统,可能很多创业公司,都要选择一个站队的问题,您如何看待这种生态呢?以后是不是就被他们垄断了呢?

垄断再强大 创新的力量始终会脱颖而出

于扬: 我觉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都会有一个时刻大家觉得好象创新无望,我记得特别清楚就是《侏罗纪公园》的第二集,里头有特别,我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就是生命会寻找它的轨迹,我相信创新也是这样,当我们今天还在担忧说好象所有的新的公司最后都要站队到BATM,就是BAT+小米,似乎其他人都没有机会的时候,也许新的力量都在默默的出现。

Uber是继谷歌、facebook后又一个千亿美金公司

也许有一天我们比较看好的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我们发现有强有力的公司完全可以不依赖于BATM成为新的参天大树,就好象我刚才举的英特尔这个例子,当时大家觉得我还有什么机会?没有机会,但是后面出现了谷歌,当谷歌非常强大的时候,当大家觉得好象没有新的机会的时候,facebook又出来了,然后我们现在出现了Uber,Uber是继谷歌、facebook,包括推特这些公司之后大家认为真的又是一个千亿美金可以挑战的公司。

从易观来讲,我们也特别希望我们旗下的大数据能够成为BATM之后第五大生态体系,从这个大数据的角度,能够通过数据为数字化的企业去提供粮草和血液。

-------------------------------------------------------------------------------------
早在2012年,于扬在接受采访时就断言,当时火爆的微博在一年半之后就将从极盛回落到平稳的状态。果不其然,微博的使用人数和活跃度从2013年起逐年下降,当时在微博市场誓与新浪一争高下的腾讯、网易搜狐等公司也纷纷减少对微博客的投入,市场竞争趋缓。取而代之的是微信的迅速崛起和火爆。那么在于扬的判断中,什么会是下一个崛起的互联网应用呢?

权静: 站在我们当前的这个时点上,判断一下当前最火的互联网工具或者互联网应用,它的未来走势是怎么样?比如说现在我们大家觉得最火的会不会是微信,以后微信它会走跟微博一样的发展道路?

微博的需求不是刚性的所以会走向衰弱

于扬: 可能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去把握,第一,无论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所谓用的互联网产品或服务,其实它都是对线下所存在需求更有效率,更有规模的,更低成本的这样的一种结合,如果你线下的需求就不是刚性而持续的,那就意味着即便是这个互联网你把它搬到互联网的平台上,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提供,也可能会出现最开始大家处于好奇上来了,最后慢慢就会下来了。

我说什么是微博,微博就是互联网+上北京的戏园子,戏园子里头你可以看到名角唱戏,可以评头品足,你也可以自己高兴了自己去唱一段,你的朋友给你,或者认识不认识都可以评头品足。但是基本上来讲,你跟这个演员的关系是一个弱连接,你可以认识他,他未必认识你。

但是微信不是,微信是什么?微信息互联网+上茶馆,你坐在这一桌,如果你不是朋友,或者你不是朋友介绍过来的,你坐过去是会被人打过来的,你为什么坐我这桌,我跟你什么关系?但是你仔细再想想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对于普通人来讲,是你经常去戏园子多,还是跟你朋友一块吃饭、喝茶、聚会多呢?肯定是后者吧,所以这是为什么解释到今天为止微信的生命力还在往前走,

-------------------------------------------------------------------------------------
权静: 这个话题岔出去说到了一嘴可穿戴设备,比如说apple watch,我觉得某种程度上它就是一个手机的遥控器,可能这个手表我前两天新鲜会戴,但后面我可能觉得对我来说没有那么必须了,就不会再戴了,那其他的可穿戴设备是否也有同类的问题呢?

不看好苹果手表可穿戴设备要与医疗结合

于扬: 我为什么不看好手表?因为在线下来讲,我们就没有把手表作为一个特别刚需应用的习惯,很多人买手表他可能是个装饰品,我买了一个百达翡丽,其实它是不是个手表重要吗?它是百达翡丽,土豪说你看我用百达翡丽,那也许有一天是不是百达翡丽做了一个别的什么玩意儿,他照样会戴,跟它是不是手表没有关系。

但是说到可穿戴,我认为第一可穿戴会发展,但它的发展我的看法是说,一定是会跟人类的医疗和健康强相关,这个事才是刚需。特别是我们的父母、老人,可能他有一些身体的器官没有那么好,那我是不是有一个装置能帮助他,能不能去时刻去感知,甚至能够发出一个主动的提示说他应该做这个检查了,或者说他应该怎么样了。如果跟这个不结合,只是说apple watch一样。除了炫耀它是苹果手机还有什么?所以我敢打赌,最多你两年就不会戴了。

于扬创立的易观国际是一家大数据分析公司,如今已拥有一亿个数据采集系统,每天会采集海量信息进行分析。而大数据作为互联网下一个策略重点,BAT三家对此的投入也是不惜余力。但是,大数据虽然一直被挂在人们嘴边,却一直像是极客圈里高深的术语,而不被人们所理解。它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使用场景,它与普通人的关系到底有多大呢?   

-------------------------------------------------------------------------------------
权静: 三五年前我们谈到云计算的时候,大家也觉得好象听的云里雾里的,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没有人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但是今天一系列的产品跟应用出来之后,那我们的普通消费者,我们普通用户就理解了,云到底是个什么,大数据您能不能在这儿跟我们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它以后会对我们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基于这个可能会产生哪些公司产品和应用呢?

大数据是企业的血液用来响应客户的需求

于扬: 到了一个我们所谓完全的互联网化的时代,到了一个随着企业更多的数字化,这时候企业的运营就变成像一台机器,这个时候你就要去供给饲料,饲料是什么?就是数据,它会让大数据像企业的血液一样成为一个必需品,我们要定期去体检,你需要去抽取它的数据去看它的运营上有哪些问题,所有企业的运作完全是基于数据来进行应用,无论是应用什么样的产品,我们现在已经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例子,一个消费者进入一个餐馆打开手机看了一下然后出去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

-------------------------------------------------------------------------------------
权静: 他肯定看了评价不好。

于扬: 你说的太对了,然后呢,那个餐馆服务员就一头雾水,怎么回事,刚进来也没坐下,招呼也没打,看了一眼手机出去了,证明什么?今天整个的我们所谓的生态,在迅速数字化的同时,意味着我们所谓的对消费者的响应,我们要进行,前两天有了吃了苍蝇,你还没很好的处理,我不在这儿吃了,假如你是一个完全数字化的企业你早就看到了这个评论,你应该怎么应对?我知道你对这个不满意,我们现在是怎么处理的,我请你回来,我送你一杯饮品,可能到门口他就回来了,所以大数据在那一天,我认为它不是一个非必需品,它变成一个必需品,这个过程我认为还需要几年,但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在加速。

-------------------------------------------------------------------------------------
硅谷有个很流行的笑话,河里翻了一只船,从船里掉落水中的一半是斯坦福的学生,一半是正在创业的人。如今,把这个笑话移植到中国,似乎也不为过。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创业热情完全被点燃,加上诸多90后创业成功案例的引导,创业好像变得很简单,轻易就能一夜暴富。但是被人们看到的只是成功的典型,事实是创业风险之大,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作为创业的前辈于扬,会对青年创业者有什么忠告呢?

权静: 作为互联网很也的创业老兵,我们最近看到总理去了中关村[-1.31% 资金 研报]创业一条街,喝了一杯咖啡,似乎把全民创业这个浪潮又一步推热了,纵观这么多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浪潮,你给现在的创业者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青年人创业不要以钱为目的 要享受创业过程

于扬: 最关键的是我觉得这个创业者得有个正确的心态,我是建议有三点,第一点就是今天的创业者跟我们那个时代最大的不同,其实最基本上是衣食无忧的,不像我们那一代创业者,很多时候最开始很简单的想改善一下生活质量,我还是觉得这一代创业者首先是为了一个梦想,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个事情,你是不是想改变一点什么,不管你能不能拿到资金,不管你能不能最后成功,你是不是会去享受这个过程,如果这个答案是否定的,我建议你最好不要去独立创业,这是第一点。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害了很多年轻人

第二点,其实创业我也不认为非要一定完全从头开始,其实也完全可以找到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平台加入进去,能把自己的价值跟这个平台的价值更好的匹配,能力发挥出来。这也是一种创业,你为什么非要从零开始呢?中国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其实害了很多的企业,也害了很多年轻人,没有必要的事情。

第三个我还是觉得今天互联网+在各行业其实是逐步深入,很多行业还存在着低效和痛点,这往往是创业的机会。

-------------------------------------------------------------------------------------
权静: 支支招。

旅游教育、医疗和物流可以成为创业的好机会

于扬: 其实今天旅游还是有很多的痛点,想想我们自己作为旅游者,特别是随着自驾游、自助游,我们经常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到了当地给我们提供灵活的基于天气的变化,基于当地的一些可能的时令的活动所匹配的旅游线路,我们实际上是不满意的。

第二个教育,教育肯定是痛点,特别是在爱职业教育这个领域是很有痛点,今天看到是结构化失业,大量的传统企业的人实际上随着整个传统经济的不景气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变相是在失业,但另外大量的新生互联网企业又需要人才,就是因为他的知识技能是不匹配的,这种结构化的知识技能失衡的问题。

第三个可能医疗,比如说你即便头疼脑热,你是在社区医院,但是你很多指标可以传到一个大数据中心,这实际上是在有效的分诊、引流的同时,又能够避免错过去捕捉大病前兆最佳时机因为诊断和干预,所以这里头肯定还是痛点。

再一个,物流可能最后的一公里也还是痛点。我觉得包括一些大宗商品,我们所谓的B2B供应链方面也有很多的痛点。

-------------------------------------------------------------------------------------
2014年以来,天使投资市场日渐火爆。在大众创业热情高涨、新三板市场迅速升温,以及IPO创富效应等因素吸引下,众多上市公司纷纷投身其中,成为天使投资市场一股重要力量。就连一些明星也投入其中,从任泉、胡海泉,到如今的Angelababy,全都是真金白银投入其中。但是,业内人士指出,在“全民VC”背景下,上市公司在掘金天使投资的同时,应谨防“VC泡沫”。

权静: 想跟您聊聊当前您觉得关于在创业创投市场上,有没有泡沫?有的话这个泡沫的严重程度是怎么样的?

创投的泡沫是对创业的极大鼓励 是良性的

于扬: 对,我觉得肯定是有一定的估值泡沫,就是现在刚刚成立的一些企业估值,可能往往只有一个商业计划书就估到几千万,可能产品的原型都还没出来,但我感觉这个泡沫可能某种意义也是个良性的。创新我们都知道,其实它有很大的风险,有很多的困难,失败概率也很高,这个时候相对有些泡沫实际上是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对创新是一个鼓励,是一个引导。从这个角度我倒觉得是对整个今天传统经济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对现有的企业进一步上台阶,包括对一些初创企业去抓住行业痛点,去做创新,我觉得有好处,这是良性的泡沫。

-------------------------------------------------------------------------------------
创投行业本身有周期 2022年之前都会是好日子

权静: 但是创投这件事您觉得是谁都能干的吗,我们今天看到很多趋势,比如明星做VC,很多以前传统行业的有钱老板觉得传统行业没希望了,他转型做VC,您觉得这些都可行吗?

于扬: 我觉得术业有专攻吧,这就好象在股市牛市的时候,人人都是股神,现在整个的创投的环境,泡沫比较大,估值比较高,大家觉得整个从一级到二级市场循环好象比较顺畅,所以觉得自己都可以去做投资,但我认为,正如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周期一样,创投这个行业本身也有周期,有好日子一定有坏日子,好日子的时候大家不觉得,坏日子的时候就好象潮水退了之后谁没穿内裤很清楚。

-------------------------------------------------------------------------------------
权静: 您觉得坏日子什么时候来呢?现在显然是好日子的时候。

于扬: 现在很显然是好日子,我觉得好日子在2022年之前我觉得基本都会延续,没有问题,只不过中间会有一些波段,但基本上从大方向应该没有问题。

-------------------------------------------------------------------------------------
权静: 2022年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这个时间。

于扬: 2022年是本届政府执政到期日,所以我觉得那个时候围绕新政府后面的规划,可能会存在大家要去再看一看的,重新二次判断,也许会进一步,也许会有些调整,我觉得今天的政府还是一个相对强有力的政府,所以我想做经济活动最需要是稳定的监管环境和政治环境。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