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农村电商:重要的不是卖而是基础建设
(原标题:你所不知道的农村电商:重要的远不是“卖货”,而是搭建商业基础设施)
《焦点访谈》对农村电商的专题报道,引起了江西省进贤县电商办主任于瑞欣的关注。
“作为农村电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非常高兴看到中央权威媒体开始关注农村电商发展。报道肯定了农村电商带来的诸多正向改变,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值得跟进探讨。”于瑞欣说。
于瑞欣表示,农产品上行的困难,的确是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是下一步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之一。“现状是,一些区域已经尝试着将当地的农产品卖出去,包括焦点访谈报道中提到的贵州铜仁卖米酒的村小二。他们在上行路上的努力,固然可以说困难重重问题多多,但换个视角,它又何尝不是农村电商迭代进化,终将化蛹成蝶的缩影?”于瑞欣说,从报道提及的经过筛选的事实也可以看出,电商给农村带来的改变堪称巨大,从满足农村消费者需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一直到部分地区已在尝试的农产品销售上行,莫不如此。
但农村电商带来的改变又不止于此。“要改变中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落后的面貌,这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农村电商的出现,才让这种改变的可能变得触手可及,它已经成为提升中国农村的新契机。不只是在商品的买进卖出上,这种改变还体现在以遍布全国的村淘站点为基础,所构建的生态服务、创业孵化和文化公益中心等诸多方面。”于瑞欣认为,这将是一场全方位、多角度的农村进化革命。
农村电商要“自下而上”
于瑞欣认为,农村电商发展应“自下而上”进行。
“经济运行有它自身的规律,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常常适得其反,自下而上形成的秩序才更有生命力,因其与经济规律相吻合的缘故。”于瑞欣从农村电商发展的规律来解读,单纯从经济角度看,将各地农产品标准化,卖向全国各地,从而提升农民和当地的发展水平,这是一个终极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哪些前提?
她认为,首先需要培养农民的电商意识。如果留守在当地的农民,对电商并无概念,又靠什么去说服他们自觉参与到所谓的农产品上行构建上去?其次是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果道路不通,快递不畅,卖货从何谈起?还有农村人才的回流。要促成农村青年人才返乡创业,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他们。最后还有农产品的标准化,这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现在已经开始。
“那我们要看一看,电商意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才回流以及农产品标准化这些愿景要怎样实现?要“自上而下”――由政府以指令性计划贯彻吗?这不符合我们对经济学规律的理解。”于瑞欣表示,现在“自下而上”的发展情况蛮好,农村电商发展的主体是民间的互联网公司,政府旨在提供良好的配套政策与相关支持。
她想强调的是另一个方面是,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是不是要从一开始就大张旗鼓做农产品外销的上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于瑞欣打了个比方:这好比拔苗助长。农产品上行,需要有我前面提到的很多前提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实现,需要先借助做下行来培植。“自下而上”,“自下行而促上行”。
“现在的农村电商发展路径,采用的就是这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论,它显然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于瑞欣说,我们需要先培养农村人的电商意识;网购习惯养成并形成一定规模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村淘的农村合伙人制度,又能吸引了外出务工人才的回流,。在此基础上,才是那个最难肯的骨头,将农村的土特产标品化,并形成完整的产销链。
一开始就从上行做起?“没有人才回流、没有物流基础设施,甚至于没有村民们的电商意识,一切从何谈起?这是另一种想当然的“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它注定会失败。”于瑞欣认为,《焦点访谈》这期节目的结束语――“工业品下乡,风生水起;农产品上行,热情不高”,或许可以换个说法,“工业品下乡,风生水起;农产品上行,循序渐进。”
她说,事实是,对农产品上行,无论电商平台、地方政府还是村民,都热情高得很。只是,对中国广袤的落后农村,我们是否应该期待其在两年之内,不仅培育好村民的网购习惯,建设好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还将非标品的农产品外销产业链建构完成?先易后难是基本规律。欲速则不达,我们无法脱离经济运行规律,而拔苗助长。
农村通往现代商业文明的
基础设施正在搭建
“这些年我亲眼目睹了农村村民从不会、不懂、排斥电商到接受、主动上网购物,感到十分欣慰。下行畅通了,村民触网了,为下一步上行就打好了群众基础和快递通道。”于瑞欣告诉记者,通过培训,培养出每个村子里的电商骨干,由这些有爱心的农村“永久"牌成功人才,去影响、教育更好的村民改变观念,接受电商,接触电商,运用电商,氛围才能浓起来。农村电商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她认为,下行最起码解决了农村假货充斥,物流不通的问题,下一步才是上行。绝大多数县,现在都在考虑做上行,也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有合作的大平台。“有些东西,我们都想一夜做好,但是,搬砖也要时间啊!目前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我认为都很正确。即便是在深圳杭州,这种所谓的完整的健康的生态系统,也不仅仅是两年就建立起来的吧!”
“这块骨头真的太难啃了,所以在农村领域做如此深耕的,目前也只有阿里巴巴村淘做得比较领先。从村淘的发展轨迹看,它经历了多次迭代,农村淘宝1.0完成对农村电商的启蒙教化,2.0则是解决了货源品质以及村淘合伙人收入。经过近两年的狂飙突进之后,村淘开始思考如何在农村真正生根、健康生长。”于瑞欣说,两年的村淘运营,已经基本实现了“三网”的打通:1.天网,即政府的支持。从省到村,各级政府推出相应的政策来支持村淘落地;2.地网,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流和信息渠道的打通。主要是菜鸟网络来搭建村淘物流网;3.人网,即人才建设。一方面是村淘合伙人,另一方面是吸引和培育更多懂互联网和电商等新经济的人才。
于瑞欣介绍,现在的3.0版本,则是伴随着农村淘宝合伙人成长的基础上,在生态服务、创业孵化、公益文化方面延伸出更多触角,当上述三个中心形成聚合效应时,农村淘宝将完成在农村整个生态体系的搭建。村淘点将承担的职责绝非购物和卖货这样简单,而是接入阿里系从电商、金融、健康到文娱的全部资源,实现整个服务体系的下沉;而合伙人将转变为服务者,成为阿里巴巴为乡村提供日常生活便利、创业培训和支持、以及文化娱乐全方位服务的执行终端。
于瑞欣还举了个村淘文化节的例子,它的设置正可以被看作是三个中心设想的简缩版。无论是面向留守儿童的“超级课堂”、展示各地特产的“县域博览会”、发掘乡村传统技艺的“民间匠人”、还是民俗舞大赛,其宗旨在于接入资源、提供服务,从而在中国农村重建文化、激活农村生产与生活要素、并锻炼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农村商业人材。
下行解决城乡消费均等化的同时,给农村、农民、农业带来了思维和理念的变化,农村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了双向互动,农民在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的同时,也培养了重质量、重品质、重品牌的理念,农产品也逐步向标准化、精品化、场景化的方向发展。农村电商不能仅仅看能卖多少农产品,而要看到电子商务进农村后对农民生产、生活,创业就业,甚至是农村社会治理带来的改变。
于瑞欣认为,问题出在对这些事实的解读上,不同的解读,反映出观察者对时代趋势和电商浪潮的理解程度。发展中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其实再正常不过,它和农村电商已经在推动农村进步其实并不矛盾,这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
“我们和中国农村的春天有个约会。感谢焦点访谈,也感谢阿里巴巴村淘,大家都在为农村发展贡献心力。”于瑞欣说,在农村发展电商,放眼全球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复制。“据我所知,阿里巴巴将农村战略作为三大战略之一,承载着把农村经济推向市场的任务,现在村淘3.0要做的是打好连接农村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变革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