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AI英雄风云榜大师奖得主:“图形皇帝”黄仁勋
出品 | 网易智能(smartman163)
作者 | 小羿
技术控
黄仁勋( Jensen Huang )于 1963 年出生在台湾, 9 岁时被父母送到美国读书。刚到美国的黄仁勋并没有受到良好教育,而是被亲戚送到美国乡下的一所寄宿学校,与很多问题少年生活了两年。在这两年中,黄仁勋回忆称自己并没有因此而变坏,而是学会了独立、适应与坚强。
两年以后,黄仁勋的父母来到了美国,一家人得以团聚,而黄仁勋也得以进入正规学校读书。
中学期间,黄仁勋的成绩非常优异,并且在乒乓球上显示了过人的天赋,这让他几乎成为职业选手。 15 岁时,黄仁勋参加美国乒乓球公开赛,在青年组双打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不过,从小受父母影响的黄仁勋更加偏爱技术。据说,黄仁勋的父亲是一名化学工程师,在黄仁勋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很多化学知识,曾经有一次,黄仁勋在泳池上洒满可燃物,然后点燃整个水面,再一头扎进去体验火海的刺激快感。
因此,黄仁勋在中学之后并没有加入乒乓球队,而是选择了继续上学。 16 岁那年,黄仁勋考入俄勒冈州立大学,主修电子工程专业。大学四年,黄仁勋除了学术成绩显著,还收获了爱情。据说,当时黄仁勋的妻子 Lori 答应求婚,是因为黄仁勋许诺到 30 岁时一定会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
图:黄仁勋与妻子 Lori
工作狂
1983 年,黄仁勋从俄勒冈州立大学毕业后踏入硅谷。这一年,他 20 岁,选择加入了 AMD 公司,成为一名芯片设计师。当时的芯片行业并不是一两家独大,而是群雄并起。
在 AMD 工作两年后,黄仁勋跳槽到 LSI Logic 芯片公司,这家公司当时的主要业务就是图形处理芯片。在 LSI Logic ,黄仁勋从设计部门工作了两年后调职到销售部门,并最终成为集成芯片部门的总经理。
在硅谷摸爬滚打了将近 10 年之后,黄仁勋开始筹划兑现给妻子的承诺。 1993 年 1 月,黄仁勋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工程师正式创立英伟达( NVIDIA ),因为既有技术背景又懂销售和管理,黄仁勋担任了公司总裁兼 CEO 。据说,黄仁勋还专门选择在自己 30 岁生日那天去创业公司上班,为了见证自己对妻子的诺言。
黄仁勋是个有名的工作狂。据说,黄仁勋创业期间经常是 6 点钟起床,锻炼一小时之后去上班,然后一直工作到晚上才回家,回家后吃完饭会继续工作,直到累得不行了才去睡觉。黄仁勋曾经说,他很享受工作。
GPU 的诞生
创业初期,英伟达并不是一帆风顺。
1995 年,英伟达用两年时间倾力打造的第一款产品 NV1 上线,这款产品选择了当时并不被人看好的正方形成像技术,上市后无人问津,这让英伟达一度处于破产边缘。为了生存,黄仁勋忍痛缩减了 70% 的人员,公司规模从当时的 100 人迅速下降到只有 30 人。
在 NV1 失败后不久,英伟达又迎来一次转机。当时的日本世嘉公司向英伟达支付了 700 万美元订金研发游戏机显示芯片。但是,由于英伟达联合创始人普雷艾姆的一意孤行,使原本就有缺陷的正方形技术继续用在了 NV2 芯片上。最后,世嘉公司在产品开发完成前就放弃了与英伟达的合作, NV2 也失败了。
当时,经历两次失败产品的英伟达仍在死亡线上徘徊。这时候, Win95 的出现给了黄仁勋转机。
Win95 开启了电脑图形化时代,显示芯片开始逐渐成为 PC 系统中的焦点。当时, 3DFX 公司开发出轰动一时的 Voodoo 显卡;后来,英特尔顺势推出 AGP 接口,取代传统的 PCI 接口,支持 3D 加速卡。
1997 年,黄仁勋选择顺势而为,奋力一搏。同年 4 月,英伟达推出了 NV3 产品,选择支持 Direct 3D 和 AGP 接口。最终, NV3 (也就是 Riva 128 )成为当时市场上唯一真正具有 3D 加速能力的显卡,上市短短四个月就达到百万片销量。自此,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不久之后,英伟达又推出了 Riva 128zx (俗称“小影霸”),延续了 NV3 的成功。随后,在 1998 年秋和 1999 年 2 月,英伟达又分别推出了 Riva TNT 和 Riva TNT2 ,这两款芯片逐渐将英伟达推向显卡芯片市场的主流地位。
1999 年 1 月,英伟达在纳斯达克上市。同年 8 月,英伟达推出了全新架构的显示芯片,即 GeForce256 ,这是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GPU (图形处理器),黄仁勋开启了显示芯片的新时代, GPU 也成为计算机中独立于 CPU 的另一个重要计算单元。此后,英伟达便成为 GPU 领域的第一,并且一直占据着视觉计算领域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游戏爱好者的 “老黄”
从计算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GPU 极大地推动了 PC 游戏市场的发展,重新定义了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并彻底改变了并行计算。而黄仁勋也被游戏爱好者奉为“黄教主”,或亲切的称为“老黄”。
因为 GPU 的成功,黄仁勋也成了当时硅谷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与此同时,黄仁勋还提出了与摩尔定律相对应的“黄氏定律”,即英伟达 GPU 产品每 6 个月升级一次,功能翻倍。与“摩尔定律”相比,“黄氏定律”的技术更新速度快了 2 倍。
随后几年,英伟达将 GPU 业务拓展到工作站、游戏机, 2002 年,英伟达宣布 GPU 出货量达到 1 亿颗,成为硅谷成长最快的半导体公司。英伟达的 CPU ,也打上了“高速”和“性能强悍”的标签。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英伟达逐渐形成 GeForce 、 Quadro 、 Tesla 、 Tegra 等几大产品线,其中 GeForce 用于 PC 和笔记本, Quadro 用于工作站, Tesla 用于大型计算, Tegra 用于移动产品。
AI 浪潮
从 2016 年开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英伟达 GPU 开始在深度学习领域被广泛应用。
2016 年,英伟达在深度学习计算领域持续发力,推出了内置 150 亿个晶体管的 Tesla P100 , 2017 年还推出了加入 Tensor 单元的 Tesla V100 。另外,英伟达还利用这些大型计算服务器进入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
2018 年,英伟达发布了最新的图灵( Turing )架构,其最大的特点是加入了光线追踪技术( RTX , ray-tracing ),黄仁勋称其为近 20 年 GPU 最大的革新。随后一年,英伟达用图灵架构革新了其产品线,分别推出了支持光线追踪技术的 GeForce RTX 游戏显卡、 Quadro RTX 专业级显卡等。
目前, 56 岁的黄仁勋依然奋斗在前线。在历次的发布会上,黄仁勋总要穿着他最爱的皮夹克登场,给人一种“很酷很强大”的感觉,并且遇到中国市场的活动,黄仁勋总爱操着不太熟悉的中文与粉丝们互动。在 2018 年 11 月于苏州举办的 GTC China 上,黄仁勋表示,他希望下一次在中国登场能够用中文进行完整的演讲。
回看英伟达 26 年的发展史,如果说 Win95 时代让英伟达从死亡线上一飞冲天,那么第三次 AI 浪潮就给英伟达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让其始终扮演着显卡芯片领跑者的角色。可以说,从推出 GPU 概念开始,虽然期间经过若干次起伏,但时至今日,英伟达和黄仁勋从未掉队。
注:本文部分素材引自哈佛商业评论、德先生( D-Technologies )。
关注网易智能公众号(smartman163),为你解读AI领域大公司大事件,新观点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