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巨头抢滩同城零售 新一轮供应链争夺赛上演?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标题:电商巨头抢滩同城零售 新一轮供应链争夺赛上演?)

在电商占据了整个社会零售近24.3%的份额后,巨头们将目光投向线下蓝海。

6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阿里巴巴成立了同城零售事业群。业务主要囊括天猫超市、自有品牌、商超和饿了么旗下的新零售板块,目前还处于内部整合中。阿里巴巴相关人士并没有对此透露更多详情。

在此之前,苏宁、京东已经相继推出同城零售业态,苏宁主打苏宁小店、零售云店、苏鲜生、苏宁超市等,并收购家乐福中国,打出1小时生活圈的新概念。而京东则主要扶持旗下的京东到家和7FRESH京东便利店等。去年以来,美团也开始涉足线下,其闪购业务在疫情期间得到大幅增长。

巨头们的争相布局,使得同城零售成为电商行业下半场竞争的新机会。达达集团创始人兼CEO蒯佳祺在6月5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电商快速发展近20年,涌现了非常多的优秀企业。即便如此,在零售行业仅占据20%多的市场份额,剩下80%的份额将成为最大的机会。

零售领域考验的是平台的流量、履约和供应链,谁能从中胜出?

瞄准同城零售

6月16日,京东到家联动平台近10万家线下门店和众多品牌,开启“618”大促。今年参与促销的实体零售商家数量,明显超过去了去年,且覆盖到了更多三四线城市。数据显示,6月6日-6月14日,京东到家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138.8%,达达快送累计配送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了73.4%。

疫情下,同城即时零售对于维持消费市场的平稳、满足居民生活刚需,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疫情的到来,也加快了线下零售业的数字化进程。一名投资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大部分的同城零售都集中在生鲜、药品和商超品类上,菜场是高频次交易但是还没有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药品属于夜间刚需,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并未形成影响。因此,平台发力的重点是撬动线下商超市场。“连锁商超是强势的一方,作为平台来说,京东到家和美团都无法拿到更高的佣金。”

据悉,外卖和网约车行业的佣金比例较高,外卖佣金比例大概为10%-20%,网约车佣金比例超过20%,而商超快送平台的佣金比例在5%-10%,大部分为7%左右。电商平台对于商超的重视度远远超出买菜和药品。

达达集团招股书显示,从业务层面看,京东相关业务仍是达达净收入主力。2017年至2019年,京东为达达分别贡献了56.7%、49.1%、50.5%的净收入,而沃尔玛则带来了4.6%、13.0%和14.9%的净收入。

蒯佳祺在上市后表示,目前仍然在投入期的是京东到家业务。京东到家的收入部分主要来自商家的佣金、推广费和消费者支付的费用,支出部分则由骑手的运费、给消费者的补贴组成。

不过,在电商巨头纷纷瞄准线下的同时,众多商家也开始转战线上,加速自身的数字化和电商化改造。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零售业遭遇重创。电商、直播等数字经济平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零售业回暖。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73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而1-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0176亿元,同比增长4.5%,比1-4月提高2.8个百分点。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3739亿元,增长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7.0%和14.9%,穿类商品下降6.8%。

掌握品控、SKU话语权

可以说,达达-京东到家对京东和沃尔玛的依赖,在过去六年奠定了其供应链基础。当前,无论是美团还是阿里巴巴,都在瞄准线下商场、超市,但突破难度极大,因为电商平台需要在品控、SKU(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上形成话语权。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全国拥有414家门店的零售巨头大润发管理权将接棒至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总经理林小海。林小海将担任大润发CEO,直接向阿里巴巴CEO张勇汇报。黄明端仍然担任高鑫零售CEO、大润发中国区主席职务。财报显示,2019年高鑫线上业务占比已达15%,较2018年增长近90%,足可见新零售为其带来的改变。高鑫零售CEO黄明端称,2020年预计突破20%。在高管调整后,或将进一步加速与阿里巴巴的协同和打通。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高鑫零售正在不断拓展与阿里的合作深度,发展猫超共享库存、社区团购等项目,有望形成覆盖全渠道、多场景的零售服务网络体系,持续提升市场份额。“随着阿里对同城零售业务战略地位的不断强化,未来不排除双方进一步加深合作的可能。”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其整合的是线下零售的一系列资源,模式也从单一的代销加入了直采。不过,对SKU的把控仍有一定的门槛。“美团和饿了么之所以把外卖规模做到上千万订单,是因为商家SKU数量少,相应的成本也低。但是商超的商品多,基本都在几百到上千个SKU,家乐福、沃尔玛等巨头连锁甚至有超2万个SKU。商品打包耗时比较长,拣货成本相应也提高了很多,对于平台的履约能力也是考验。缺货、包装、售后等一系列的短板,还需要很长时间去补齐。”前述投行人士进一步分析。

当前,线下商超也开始在平台之外,发力自己的APP和小程序进行在线销售。据永辉超市财报显示,2019年,永辉超市到家业务销售额达35.1亿元,同比增长108%,截至2019年年底,永辉生活APP和小程序已覆盖24个省份,月活达506万;2020年一季度,永辉超市到家业务实现销售额20.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3倍。但是,由于超级物种的烧钱扩张,一度让永辉云创陷入亏损。

目前来看,即便有阿里、美团等巨头加入,同城零售如何跑通盈利模式、如何让服务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仍然是平台和商家的最大难题。

(作者:陶力 编辑:包芳鸣)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