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卖场关了仨:中关村老商户何去何从?
(原标题:四大卖场关了仨:中关村老商户何去何从?)
有17年经营历史的中关村海龙电子城昨日正式停止对外营业。海龙大厦相关负责人介绍,原址改造升级后将成为以智能硬件创新为主的企业聚集区,引进一批创新企业及孵化器,目前已引进数十家相关企业。
昨天下午,海龙电子城几个大门外都张贴着一则《通知》。《通知》称,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加快中关村西区电子卖场转型升级,打造海龙大厦“智能硬件创新中心”,海龙电子市场1层至5层自7月7日停止对外营业,将进行升级改造。
海龙电子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海龙大厦在2014年被授予“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集聚区加速器”,在2015年挂牌成立“中关村智能硬件创新中心”,此次停业是为了清理市场,转型发展成为以智能硬件为主的创新基地,目前已经引入硬蛋空间、众通创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创新企业和创业孵化器,未来会继续推进招商引资的工作。
“我们这里有500多家商户,从去年就在分楼层逐渐清退。今天的停止对外营业不同于中关村e世界的关停,只是意味着海龙电子城开始转型发展。” 这位负责人介绍,电子城成立至今经历过三四次大的调整,“我们最初是将小摊整合进了大楼,后来又分楼层卖不一样的电子产品,这次也是一次大调整。”
谈及停业原因,这位负责人表示,海淀早在2009年就被确定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中关区西区是其中的核心区,海龙电子城从老电子卖场变身智能硬件创新中心是顺应西区定位。
另外,海龙电子城主要经营电子产品,但近些年来,产品、销售渠道、技术等都发生着变化,“我们是依据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在顺应市场,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
据了解,海龙电子城1999年开业,至今已有17年经营历史,曾是京城百姓购买数码产品的首选之地。
中关村电子卖场转型成趋势
中关村曾是国内最大的消费电子集散中心之一, 太平洋广场、中关村e世界、鼎好和海龙 四大卖场引领着中国电子类产品消费的风向标,这些卖场拉动了整个中关村的IT产业链、周边商业、区域经济以及科技园区的发展。
如今, 海龙电子城停业,中关村e世界2015年关闭、太平洋广场2011年关闭,这些卖场在关闭后都转向以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写字楼。
据悉,中关村大街在2017年底将形成一批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集聚区;2020年底,中关村大街及周边地区将持续产生具有中关村原始创新、技术服务能力及商业模式创新优势的创客群体和企业集群。
这意味着,中关村将逐步告别电子卖场,转型为“创新创业一条街”,传统电子卖场的业态将逐步被新模式和新业态所取代。
探访:“电子商务普及起来,已很难挣钱”
昨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海龙电子城,除了主门还能进出外,其余门均已被锁起来。
“今天就要关门了,要买什么我带你进去便宜买。”昨日下午在海龙电子城外面,仍有几位小伙子在揽客。在电子城内,电梯已经停运,3层至5层已经人去楼空。其中,3层已被拆成一个大厅,屋顶散落着电线,地下有少量钢筋。4层至5层则被铁皮门关着,门上贴着“暂停营业”的纸条。
在电子城的2层,多数商户已撤台,但还有近十个经营电脑、手机配件的摊位仍在营业。今年近45岁的于先生从2000年开始就在海龙做生意,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最初电子市场兴什么自己就卖什么,MP3、MP4都卖过,先后换了几家代理商,现在卖手机充电宝、录音笔等小电子产品。
“2003年、2004年应该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卖场大厅总是人挤人,电梯都挤着人上不去,但过了2005年,生意就一年不如一年了。”于先生用租金举例说:“生意最好时一个月租金要一两万左右,现在只需5000元左右。”
对于电子城的关门,商户们虽无奈,但也有着自己的看法。“近几年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电子商务也普及起来,已很难挣钱,电子市场转型发展是个趋势。”
于先生认为,一些不守诚信的商户也影响了市场的发展,“我在这儿有16年了,见过不少认真做生意的人,也有很多浑水摸鱼坑消费者的人,这些人拉低了市场的形象。”
“经营16年了,今天停业,还真舍不得走。”于先生说,结束当日的营业后他也将撤摊。
对于接下来的发展,一位二十多岁的商户说,近几年的生意不好做,他已经把部分业务转回了山东老家。
还有一位老商户告诉记者,他 在卖场里认识的人有近60%转行了,老商户的最大尴尬是“人到中年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2层还有近十个商户在经营
3层至5层已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