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现状打脸王思聪 ofo见了也要眼红

(原标题:共享充电宝“脱贫”:打脸王思聪 眼红了“负翁”ofo)

TechWeb文/小渔

2017年5月4日,当为自己代言的陈欧宣布街电获得聚美优品3个亿的融资后,“娱乐圈纪委”王思聪在朋友圈讽刺称,“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两年半的时间过后,以街电为代表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挺好。相比较下,王思聪的处境则是一言难尽。

共享充电宝现状打脸王思聪 ofo见了也要眼红

作为共享经济时代不被看好的“凑数”项目,相比较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等明星项目,共享充电宝在洗牌之后,头部企业已经实现了盈利,并且还在继续拓展更大的下沉市场。而曾经辉煌的共享单车则是已经归于平静,洗牌的过程更是十分残酷,两强之一的ofo还在挣扎着退着老用户的押金。

从不被看好到逆袭,共享充电宝的例子告诉我们市场才是主裁判。当然,在逆袭的背后,共享充电宝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涨价乱收费等更是引来消费者的不满。闷声发财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仍难说已经成熟,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拓宽赛道以及融钱。

被称为伪需求的共享充电宝 成为共享时代被群嘲的对象

在当年那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投资人的钱就像是大风刮来的一样,不断寻找项目砸钱,渴望砸出一个独角兽。彼时,创业者也是幸福的,往往只需要一个概念,便能拿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融资。只是,泡沫终将会破裂,资本也遇到了寒冬,近两年投资项目更是小心又小心,不会轻易出手。

不过,共享经济的出现,让此前稍微有些沉寂的创业市场再次活跃了起来,大多数创业者和投资人瞄准该市场,各种共享产物应运而生。

2017年对于共享经济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似乎只要和共享沾上边,就很容易拿到融资。比如火爆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甚至是还有什么共享健身、共享洗衣等,完全就是挂着共享的牌子搞租赁而已。

在这之中,共享充电宝也被认为是伪需求。一方面,当时的人们大多数出门都是自备充电宝,并且手机的续航能力也是越来越强。只是,只要有一丝的可能,投资人也不会放过这个风口。

统计数据显示,共享充电宝在2017年引来了大量资本的关注和推崇,其中不乏腾讯、红杉以及顺为等国内知名投资机构。根据艾瑞发布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6到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共获得融资31笔,其中28笔发生在2017年,月融资2.3笔,过半数集中在天使轮及以前。

共享充电宝现状打脸王思聪 ofo见了也要眼红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8月,聚美优品还完成了以3亿元人民币对街电的认购,占股约60%。之后,便有了王思聪的那一句不看好共享充电宝的言论。

月融资2.3笔,一年28笔融资,这是共享充电宝在2017年最耀眼的表现,也是共享充电宝发展至今最辉煌的时刻。此后,共享充电宝就进入了“寒冬”,资本的寒冬,融资方面除了小电科技在2018年3月份获得B+轮融资之外几乎没有。当然,这也不能说就是共享充电宝单方面的问题,资本收紧,加上共享单车的泡沫破裂,让外界对共享经济这个行业都避之少谈。

另外,乐电停止运营以及河马充电等被曝资金链断裂,更是让共享充电宝的关注度越来越少,在去年更是少有存在感。不过,虽然讨论的声音不再剧烈,但是共享充电宝却依然存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并逐渐回到热点话题上来。

从伪需求到翻盘 共享充电宝凭什么逆袭

2018年,共享经济行业发生了很多事情,摩拜找到了美团这个好买家,哈��继续加大布局,滴滴也参与进来,而ofo还在还着用户的押金。风口已过,只是,令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共享充电宝在一年多的“沉寂”之后却翻盘活得还挺“滋润”。

根据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5亿人次左右,街电、小电、怪兽充电、来电占据共享充电行业前四,分别占据28.6%、27%、25.1%、15.6%的市场份额。

共享充电宝现状打脸王思聪 ofo见了也要眼红

同时,艾媒咨询的报告指出,街电、小电、来电和怪兽充电这四家头部品牌已经实现盈利。艾媒咨询还预计,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达到3.05亿人,2020年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08亿。

“真香”定律可以说是在共享充电宝行业验证了,不同于共享单车的“冷冷清清”,共享充电宝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在不断增加,市场也是越做越大,并且还实现了盈利。兜兜转转一圈,充电宝原来才是共享经济中的最大受益者。不过,就这样一个在很多人看起来是伪需求的产品,究竟凭什么逆袭翻盘呢?

TechWeb认为,一方面,那些所谓的分析太过理想化,就拿手机续航这件事来说。手机的电池容量在增加这没错,但是手机应用和后台运行APP的数量也在增加,因此续航能力并没有说有多明显的提升。同时,手机上摄像头以及各种元器件的增多,导致手机为了保证续航厚度也在增加,手感下降。未来,随着5G的成熟,手机还得要塞下更多的东西,续航能力要想有质的提升非常难。因此,某种程度上,充电宝仍旧是刚需,对于重度用户尤其是爱玩游戏的用户来说,充电宝更是救急所需。

可能,在承认充电宝是刚需之后,很多人还会疑问,一个充电宝才几十块钱,好的也就上百块,自己买一个就行了,干嘛还要花钱用共享的。说到这,就不得不说,现在的人是越来越“懒”了。伴随着各种移动新兴消费行为的兴起,出门只带一个手机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充电宝虽然小,但仍很占地方,尤其是部分女性用户,宁愿包里塞着口红化妆品,也不愿意放着块充电宝。

并且,随着充电宝在各个消费场所以及公共区域的布局,导致人们的使用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就类似于你用惯了微信支付宝支付,就基本不装现金一样。同时,不用下载APP,加上信用免押金的逐渐应用,更是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爱上共享充电宝。《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指出,2019年共享充电宝信用免押金订单占比已达到95.4%。

另一个角度来看,相比较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模式较轻,首先管理运营上的成本小很多,不用付出那么多的人力和物力,物料成本更是低了好几倍。并且,和共享单车不同的是,共享充电宝的链条上有品牌商、代理商和商家三者的参与。日常维护是代理商的事儿,看护则是商家的事儿,而品牌商则是提供硬件和服务。其中,商家更是直接拿取抽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顾客,而付出的只有电费,更是加快了共享充电宝的布局。

另外,TechWeb发现,大多数店面都只有一家品牌的充电宝,店员告诉TechWeb,在谈合作时,品牌商要求只能允许其一家入驻,有排他性要求,加上给的费用老板比较满意,也就同意了。作为一条利益链的三方,这样的运营模式比共享单车要轻松很多。

闷声赚钱背后 共享充电宝行业仍存诸多乱象

在头部品牌均实现盈利的背景下,共享充电宝可以说已经向外界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最起码比共享单车要靠谱一些。并且,作为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街电,更是给聚美优品带来了不小的贡献。数据显示,2018年,街电最高日订单量达180万单,用户首次破亿。同时,聚美优品的财报也指出,街电等新业务为聚美带来了9.3亿元的营业收入。

而在国内市场模式走通后,一些品牌还在尝试着拓展国外渠道。据悉,在去年年底,来电科技宣布正式落地俄罗斯,在此之前还布局了印度尼西亚市场。今年4月份,街电宣布进军韩国市场。不过,光鲜的背后往往都是经历过惨痛的教训,都是流过血,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忘记,早在2017年,共享充电宝在辉煌过后就经历了一轮洗牌。其中,成立于2015年的乐电,于2017年10月退出市场;成立于2016年的PP充电于2017年10月因自身原因关停;成立仅仅四个月的放电科技也在当年的10月退出。

“2017年那一波倒闭潮更像是市场的一种检验和淘汰,因为没有那么多资金去撒网,资方要做的是集中资金赌未来能成功的那个”,一位业界投资人告诉TechWeb。在他看来,倒下的企业多,并不能代表行业不行,只能说是在进行优胜劣汰,在让整个行业更精细化发展。

同时,TechWeb发现,共享充电宝在闷声赚钱的同时,却并没有靠此赢得资本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2016到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共获得融资31笔,其中28笔发生在2017年,月融资2.3笔,过半数集中在天使轮及以前。而在2018年,只有小电和怪兽充电获得了上亿元的融资,2019年更是只有怪兽充电一家。对此,一位曾经参与过某共享产品的投资人告诉TechWeb,“怕了,主要是这个行业还得先烧钱才能站稳,充电宝行业的规模总的来说还不大,现在闲钱不多,也都是谨慎投资。”

融不到钱,还能盈利,靠的是什么?使用过共享充电宝的人可能都发现了,满屏的广告和涨价,是共享充电宝的主要盈利方式。打开怪兽充电、来电和小电小程序,映入眼帘首先就是广告,尤其是怪兽充电,直接就是满屏的广告。而在查看附近门店时,更是再弹出一个广告,底部也是各种推广广告,还是轮播,不得不说真是不浪费每一处可以让用户“误触”点击的地方。

当然,这个其实也能理解,为了盈利,广告是最直接的方式,只是,投放广告也要有度,影响了用户体验只能挨骂。与此同时,作为营收的主要来源,各家共享充电宝的租金也悄悄的上涨,从原来的免费使用半小时,到现在的免费使用5分钟。单价也从原来的1元,变成现在的2元,甚至更高。

TechWeb发现,在费用解释一栏,基本上都只是大概的费用标准,并且会标明具体费用以实际为准,不同区域计费规则不同。对此,相关人士告诉TechWeb,对于一些热门场所,商家除了会索要入场费之外,还会在定价和分成上进行把控。一般情况下,人流大热门的场所,价格都会高一些。

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悄悄涨价,很多用户都在网上表达了不满,而更不满的是一些乱扣费现象。多家投诉平台显示,一些用户在归还充电宝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放置不规范,有时候因为机械故障,导致用户误以为归还完毕,而手机端也没有任何提醒,过段时间则是扣费99元,相当于封顶最高价,甚至还有的直接是当成用户购买了充电宝进行扣款,而跟客服反馈也都是踢皮球。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小电科技和云充吧的网络评价指数均低于45,网民评价偏负面。

一半红海一半蓝海5G时代共享充电宝仍需精细化运营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共享充电宝市场格局基本已经确定,“三电一兽”从“百电大战”中突出重围,三者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近97%。不过,放眼全国市场来看,共享充电宝当前处于一半红海一半蓝海的局面。

当前,在一二线城市,为了占据优势地段和商铺,各家之间你争我抢,更是在入场费上暗自竞争。相比较下,下沉区域仍是处于蓝海市场,还有待开发,而那部分人群更多,就像现如今的阿里和京东一样,大力拓展下沉市场,挖掘新用户,以弥补一二线人口红利饱和的缺口。来电科技CMO任牧此前也认为,在下沉渠道和新型点位上,依然存在大量机会。存量市场用户习惯会进一步养成,增量市场会出现很多新用户。

根据艾媒咨询公开的数据显示,中国共享充电宝进入的公共场地包括车站、机场、公共图书馆等,并主要以大机柜和小机柜模式进驻。2019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公共场所进驻渗透率为31.3%,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在行业逐渐趋于稳定的时候,精细化运营将成为未来的竞争主题。

一方面是渠道上,共享充电宝除了要做全渠道布局之外,更应该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投放,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是附加营收上,比如广告位最大效率的展现,以及与周边场景的融合,实现多功能的使用。而对于充电宝和柜机这种有着使用寿命的硬件设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成本,如何良性的规避这些问题,以及做好衔接尤为重要。

另外,虽然共享充电宝表面上看是资本和渠道的竞争,但是在这背后,专利技术正在成为各家品牌之间的竞争壁垒。2017年四月份,来电以专利侵权为由将街电起诉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去年四月份的审理后,法院认定街电侵犯来电科技两项名为“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和“吸纳式充电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责令街电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来电科技共计200万元。

2019年4月,街电科技和来电科技因侵犯实用新型专利纠纷再次对簿公堂。5月,一审判决认定来电公司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被要求就其不正当竞争侵犯行为在其官网及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向街电公司赔偿侵权损失人民币500万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TechWeb,“其实我们更希望行业有序的竞争,不希望看见来电和街电这种事情发生,专利侵权就讲专利的事情就好,这样才是对整个行业的进步有促进作用,要不然总给人看笑话的感觉。”

今年是5G商用的元年,明年更是将会迎来爆发,手机终端的耗电量也会相应提升,在续航技术短期内未能实现突破的前提下,充电宝还将会是一个很旺盛的需求。

但是,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这是机会,也是挑战,不能只靠涨价来提高营收,还要依靠精细化运营缩减不必要的成本,将暗斗放在一边,提升用户体验,一起推动整个行业规模扩大,这才是真正实现逆袭。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网易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