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国制造锚定中高端
(原标题: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国制造锚定中高端)
本报记者 朱萍 北京报道
当下,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过程中,中国需要如何调整战略思路?中国制造企业又面临怎样的机会与挑战? 10月14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6中国智造业年会上,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及政府官员对此进行了探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中国制造业部门已经很好地实现了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的历史使命,但仍面临着多重压力,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包括制造业占比很低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内,开始重新注重制造业,甚至强调制造业的回归;而中国因为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出现了制造领域的转移至新兴国家。
在此背景下,赵昌文认为,“中国制造”升级成为“中国智造”,是我国制造业当前转型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智造实际是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简称两融),也意味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从价值链的中低端逐步迈向中高端,若真正实现了中国智造,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大大提升。”
老板电器副总裁何亚东坦言,无论是智能制造的过程、制造出来的相关产品,还是全球市场、中国市场,都需要分析消费者的结构、需求等,才能制定适应市场的战略。
重构全球价值链
有学者指出,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它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各经济体参与全球分工的基本状况。而所谓“全球价值链”, 是指一件商品或服务从设计、生产、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到最终被消费者使用的所有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后,形成覆盖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庞大生产网络。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与调整,全球价值链格局也在发生微妙变化。赵昌文指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多年来制造业部门比重大幅降低的发达国家,重新开始注重制造业,针对强调制造业的回归提出了很多新的规划、战略和计划。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以后,和很多新兴国家比较起来,我国制造业生产要素的成本上升的速度非常快,且绝对成本要高于新兴国家,所以这些年在中国出现的一些制造业领域的转移,其实背后是经济规律的必然。”赵昌文表示。
在赵昌文看来,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再加上原本多年来一直对制造业非常关注和重视的像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都在反思金融危机的过程当中提出来要继续加强和巩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另有学者指出全球价值链分工大体格局:处于上游环节的经济体提供产品设计与生产理念,将技术复杂度较高的中高端环节交由处于价值链中游环节的经济体完成,而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装配环节交由劳动力丰富的价值链下游经济体完成,并最终出口到价值链上游经济体及世界各地。而在这个分工中,中国制造业往往处于利润分配较低的下游。
市场研究公司IHS iSuppli分析报告显示,在一部裸机售价为649美元的iPhone6中,物料和劳工成本约为227美元,其中,中国靠生产获得的利润不到4%,代工组装仅赚4-4.5美元,占整机的6‰,而美日韩凭设计和技术获得的利润分成却分别为49.4%、34%和13%。
价值链迈向中高端
国务院去年印发《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规划中清晰地表明,中国要用三个10年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上升到19.8%,首次超过美国的19.4%,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在全球价值链中却不能跻身为高端环节。
然而,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缺乏始终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大问题。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王金照表示:“可以通过并购获得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品牌,并着眼于一带一路,构建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与此同时要平稳处理好产业转移到国外投资的关系,如果在中国不能再升级的,可以转移到周边国家,跟中国形成一个产业链的分工关系,还可以保持中国产业的竞争力。”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表示,制造业的核心在于“怎样生产”, 即智能制造的产业链分布特征。上述报告显示,未来全产业链竞争将成为一种趋势,而“波浪曲线”将取代“微笑曲线”,因为通过智能制造系统(IMS)能做到分布式的系统生产。目前来说,我国还亟需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商。
近年来,我国少数领域出现了一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如在家电行业就有不少技术可以与处于一流水平的外国企业媲美,甚至超越外国企业。在会上,何亚东颇为自豪地表示:“外资品牌所有品牌加在一起在中国市场厨房电器不到10%的份额,平均单价只有中国高端品牌的80%。”
在何亚东看来,“中国智造”不是仅仅基于以前的人口数量红利的制造业。主要是要依靠创新和知识资本等高级要素,与此同时还要研究好“供给侧”的问题。
据了解,至今已有40年历史的老板电器,在15年前就开始进行定位分析,从消费者的结构、需求等制定了现在老板电器的高端品牌路线。
根据中怡康零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老板电器主力产品吸油烟机零售量、零售额市场份额分别为17.57%、25.03%,燃气灶零售量、零售额市场份额分别为15.54%、22.67%,均持续保持行业第一。
(编辑:贾红辉,邮箱:jiahh@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