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宣布在美国建5nm工厂:投120亿美元 特朗普赢了?
(原标题:台积电宣布在美国建5nm工厂:投120亿美元 特朗普赢了?)
台积电要在美国建厂了。
5月15日清晨,台积电在官网正式宣布,在美国联邦政府及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共同理解和其承诺支持下,计划在美国兴建并运营一个先进的晶圆厂。
20亿美国设厂,布局5nm 工艺
来看看这个投资计划的更多信息。
根据台积电的官网显示,此座厂房将设立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将采用台积电公司的5 nm 制程技术生产来半导体晶片,规划的月产能为20000片晶圆。
就业方面,这个工厂将直接创造超过1600个高科技专业工作机会,并间接创造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中的上千个工作机会。
在具体的厂房计划方面,该晶圆厂将于2021年动工,并将于于2024年开始量产晶圆。
按照台积电的计划,2021年至2029年,台积电公司于此计划上的支出(包括资本支出)约120亿美元。
就这一投资计划,台积电表示,此先进晶圆厂不仅能使台积电为客户和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为台积公司提供了更多吸引全球人才的机会。
这里的客户,当然就包括台积电的最大客户苹果公司,它为苹果的 A 系列 SoC 处理器长期代工。
台积电公司还表示,之所以做出这个决策,是看中了美国的投资环境与优秀人才,以及美国前瞻性的投资政策。
目前,台积电已经在美国华盛顿州卡马斯市设有一座晶圆厂,并在德州奥斯汀市、加州圣何西市皆设有设计中心。
也就是说,这个计划中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厂房,将成为台积电在美国的第二个生产基地。
全球晶圆代工领域的龙头老大
台积电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商。
根据集邦咨询旗下拓��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 Q1全球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台积电排在第一位,市场份额为54.1%,超越半壁江山。
第二名分别是三星和格芯(GlobalFoundries),市场份额分别为15.9% 和7.7%。
其中,营收第一名的台积电的7 nm节点受惠客户预定产能,接单状况稳定,而且还有后续订单需求,产能利用率满载。
由此可见台积电在全球晶圆代工领域的龙头老大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台积电此番在美国高达120亿美元的半导体行业投资动向值得密切关注。
其实,在数天之前,就有媒体报道称,美国政府正与 Intel、台积电等主要芯片制造商就在美国建芯片工厂进行商讨。
据外媒报道,美国政府此举是为了降低对亚洲芯片供应的期待。
这则报道发布之后,又有台湾媒体称,台积电已经拒绝了美国政府,不会再美国本土设立新的晶圆厂。
但如今,台积电的动向证明,它还是选择投向美国的怀抱。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曾经提出,在美国建厂取决于三个条件:符合经济效应、成本有优势、人员及供应链要完备。
特朗普的一次胜利?
针对台积电的这一投资计划,美国商务部部长 Wilbur Ross 回应称:
这再次表明,特朗普总统的政策议程已经导致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并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场所,这项计划是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州长及其幕僚、政府,特别是我们的助理商务部长 Ian Steff 多年来密切合作的结果。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有不少美国网友评论称:
这是特朗普的一次胜利(A Victory for Trump)。
也有人在 Twitter 上发表观点认为,台积电的承诺,也是美国国家安全的一次胜利。
上述评论,都是从政治的角度去看待这次投资;但如果从台积电自身发展的财务角度,也能看到原因。
实际上,根据台积电在2020年4月发布的2019年年报,它的最大客户是苹果,占据台积电营收的23%,而来自美国的客户占台积电2019年总营收的59% 左右。
作为对比,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则占台积电2019年总营收的19% 左右。
从这个角度来看,台积电选择在美国建厂,必然也有着市场关系和经济利益的考量。
另外从技术角度来看,台积电选择在本次宣布的美国工厂中采用5nm 制程工艺,而更为先进的2nm/3nm 制程工艺则依然保留在中国台湾本土。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台积电的7nm 已经成熟,而5nm 制程工艺也会在今年量产,主要供应苹果公司的 A14处理器和华为的麒麟1000处理器。
而到了2021~2022年,台积电5nm 和加强版5nm 制程工艺将向更多厂商提供,包括高通骁龙875 + 骁龙 X60 Modem、联发科天玑2000等,以及 AMD 等一些厂商的处理器。
当然,对于台积电来说,虽然12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已经宣布,但明年才能动工开始建厂,而最早生产时间是2024年。
来日方长的情况下,是否有变数还未可知。
毕竟,特朗普也曾经被富士康 "耍" 过,后者曾经承诺在美国100亿美元投资,却成为一地鸡毛。
最后一问:台积电说要在美国建厂,你觉得能建起来吗?
- 新基建 新机遇!5G未来沙龙将于20日举办
- 三星发布全球首款5G量子智能手机 搭载QRNG芯片
- 美国延长对华为中兴供应链禁令:多数美企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