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领跑票房 鹿港文化股价为何跌停?
文/夏添
去年,国产动漫电影《大圣归来》屡创奇迹,最终票房刷新纪录,逼近10亿元。作为上市公司的鹿港文化,由于收购了《大圣归来》联合出品方“世纪长龙”100%股权,借此东风,本在A股市场“默默无闻”的鹿港科技股价一路水涨船高。从7月13日开始,鹿港科技股价连拉长阳,自9.14元直线飙升至20.23元,涨幅达到154%,其间收出8个涨停板。
而此前,鹿港科技主营业务为各类针织毛纺纱线以及高档精纺呢绒面料生产与销售,《大圣归来》上映前才刚开始布局影视业务。据了解,在《大圣归来》的投资方中,世纪长龙所占的份额并不是大头。
据多家媒体报道,鹿港文化(原鹿港科技)今年暑期档再度祭出大手笔,以保底发行10亿票房及出品方之一的身份豪赌《盗墓笔记》。显然,鹿港文化试图通过《盗墓笔记》复制《大圣归来》在二级市场股价飙升的奇迹。
同样是上市公司的业绩担当,《盗墓笔记》能否让鹿港文化再演股价神话?
南派三叔由同名超人气小说改编的奇幻冒险巨制《盗墓笔记》自8月5日上映以来,一直领跑票房榜。然后由于影片口碑的两级化,后续走势并不如人意,截至发稿,票房达到9.3亿,已成强弩之末。由于下周二有两部好莱坞大片《谍影重重5》和《冰川时代5》上映,对于《盗墓笔记》的10亿票房保底目标来说,恐难实现。预计最终收官在9.8亿左右。
但即使票房最终未达到10亿保底线,但不意味着鹿港文化这笔买卖亏了。 因为票房保底线并不等于保底发行的盈亏平衡线。
假设《盗墓笔记》成本为2亿,保底票房10亿,世纪长龙作为发行保底方同时又是投资方之一,投资占比10%,宣发费是4000万,发行代理费是10%。
发行方应支付给出品方的保底费用为:
保底票房×发行收入比(1*91.7%*42%=0.38)-宣发费用-代理费=10×0.38-0.4-0.38=3.02(亿元);
世纪长龙作为发行方和联合出品方,实际支付给其它出品方的费用为:应付费用+投资-自己的保底金分成=3.02+2×10%-3.02×10%=2.918(亿元);
若影片最终获得9.8亿票房,宣发费用为4000万,那么保底方世纪长龙将获得的收入为:实际票房*发行收入比-宣发费=9.8×0.38-0.4=3.32亿元。
虽然此次《盗墓笔记》没有达到20亿的片方预期目标,但近10亿的票房,足以令各方小赚一笔,尤其是对于承担最大风险的保底方世纪长龙和背后的上市公司鹿港文化来说。
然而,鹿港文化股价却从影片上映后出人意料地持续下跌。
数据显示,自《盗墓笔记》8月5日上映至今,鹿港文化股价由12.59元/股跌至上周五的收盘价10.48元/股,跌幅超过16%,8月8日更是以跌停报收,而同期上证指数略有微涨。
从《盗墓笔记》本身来看,电影票房符合“票房透视镜”此前的预测,并不算差。但奈何这一回资金市场不再看票房脸色。
据悉,在2014年世纪长龙被鹿港文化收购之时,曾承诺其在2015-2017年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850万元、7605万元、8000万元。
实际上,去年世纪长龙的营业收入便已处于下滑状态。年报显示,在2014年世纪长龙的营业收入为2.27亿元,在2015年即便《大圣归来》斩获9.56亿元的票房,世纪长龙仅实现1.64亿元的营收,下滑近30%,
今年上半年,世纪长龙仅实现1257.2万元的利润总额,相较同期下滑近74%。
值得关注的是,鹿港文化刚刚宣布对天意影视的收购流产,同时被质疑涉嫌信披违规。7月4日晚间,鹿港文化发布公告,以标的公司天意影视完成2016年全年业绩承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由,终止了筹划发行股票收购天意影视剩余49%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除了鹿港文化,近些年有不少上市公司如熊猫烟花、中南重工等纷纷跨界涉足影视行业,但实际上,电影行业本身的风险很高。进入第二季度以来,国内电影票房增势明显放缓,今年的暑期档更是遭遇寒流。
实际上,资本市场对电影投资“发热”的状态正在消退,趋于理性,让越来越多过去的跟风投资者意识到电影票房与企业整体利润并不存在绝对关系。这证明了市场对影视概念股的投资理念日益成熟。
有分析师对此表示,“倘若一家上市公司连自己从事的主营业务都经营不好,却跨界做那些与主业不太沾边的影视、VR等产业,常常就是打着兼并重组的旗号不断炒作概念,吹高泡沫,最终损害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