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CEO张锐:如何打造中国版的波士顿动力
编者按:7月5日至8日,零一科技节在深圳蛇口举行。在7日举办的“智能化与人的双重解放”主题论坛上,钢铁侠科技创始人、CEO张锐发表了主题演讲,对未来机器人市场的发展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出品 | 网易智能(公众号smartman163)
期号 | AI英雄总第86期
作者 | 潘晴晴
据悉, 钢铁侠科技是一家专注大型仿人机器人 的创业 公司。 张锐介绍说, 钢铁侠 机器人可以实现双足在不同地形环境中行走;双臂可以拿东西、完成各种任务;支持图像识别、语音交互, 目标是要打造 一种非常先进、具备综合能力的智能机器人 , 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提供服务。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锐进一步解释了创业的初衷。他表示,原因之一是对技术的追求,创业之前,他曾做过无人机、卫星等比较前沿的项目,而在他看来,仿 人 机器人属于更有挑战性的技术。再者是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大型仿人机器人的公司,这个领域的研究所也特别少,很难找到相关的研究经验,因此,张锐希望他的团队可以突破技术难题,让中国也有值得骄傲的机器人。三是看好机器人未来的应用前景,他认为未来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就是仿 人 机器人市场。
两年完成三代机器人研发 更希望做成技术平台公司
创业之初,国外先进的仿 人 机器人技术对中国是封闭的, “比如美国著名的波士顿动力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做得特别好,但是对华禁售,因此国内研究要获得一些技术方案就非常艰难,只能通过原始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才能有机器人产品迭代的过程。”张锐说。
他进一步解释道: ” 仿人 机器人 的 应用场景无限,但能不能有这样一个非常完善的仿 人 机器人, 这涉及硬件问题以及机器人是否具备 核心算法 , 这里面就有 非常高的 技术 门槛 。 中国之所以没有 大型 仿 人 机器人在做应用,是因为我们在技术方面没有解决 。因此, 我们更想做 成 一家 技术 平台公司, 可以 提供机器人硬件 、核心控制算法等 技术, 各种 开发团队都可以用我们的机器人来做应用,最终在 不同场景中 完成 它的功能。 ”
据悉,目前公司有三十多名研发人员, 大部分出身于中国科学院、航空航天这些研究所, 基本都有五到十年的研发工作经验。为了研发可以完成任务的智能机器人,团队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用两年的时间进行了三代机器人产品的研发。
张锐介绍说,团队 首先 花了半年时间 研究出 第一代双足行走机器人, 自主 设计了机器人的结构 、内部的 电机驱动器、传感器、控制器 以及 双足行走的步态。 在验证完机器人双足行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机器人双腿的机构,同时加入上半身,安装了双臂运动和视觉功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仿人机器人。
第二代机器人可以实现上下台阶、用手拿东西、视觉导航、运动控制等功能。但是,第二代机器人还不是一个非常完善的产品级机器人,于是团队又对第二代机器人做了提升和改变,形成第三代机器人。
在总质量 不变的 前提下, 团队 对机器人 的结构功能 进行 了 大量优化, 提高了 第三代机器人的反应速度,同时 加上了 五指灵巧手 和视觉、 语音的支持,形成了比较智能的产品 。 同时开发了一个仿真环境, 其他开发团队 可以在第三代仿人机器人基础上做二次开发, 完成他们的任务 。
张锐还透露,目前最新一代机器人本体已经设计完成,正在做一些算法方面的实验。 新一代产品 主要 解决 机器人的速度问题, 让机器人 可以走得更快、跑得更快 。
虽然团队研发的机器人和波士顿动力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张锐也找了自己的相对优势。张锐介绍,和波士顿动力相比,整个的技术方案是不同的。波士顿动力采用液压方案,可以把机器人设计成大力士,搬很重的箱子,并且在不平坦的路面也能快速反应,这是其优势。不过,另一方面,其劣势表现在功耗非常大,续航能力差,无法大规模商业应用;再有就是噪声非常大,比较适合露天野外作业。相比而言,我们的优势在于机器人在设计之初就是面向服务的,因此会考虑到功耗续航能力和噪声的问题。
核心技术与应用落地之间仍存在断层
在应用领域层面,张锐介绍说,一方面面向教育、科研,作为公共的开发平台,提供给不同的机构进行开发。 钢铁侠科技 并没有做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而是有意愿 为更多的研发团队提供支持 。
在高校 纷纷成立机器人学院、机器人专业 的背景下 , 往往会缺少 机器人教具、机器人课程、机器人教材,甚至 专业 教师, 因此公司积极为 这些学校提供机器人教具、课件、教材甚至教师培训 。张锐介绍, 目前和公司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或科教基地的大约有十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使用过机器人产品的高校、研究所大约有六十多家。
第二方面是 面向危险领域,比如火灾现场、太空环境,在那些不适合人们长期工作的环境中就可以应用机器人,比如机器人宇航员的实验。 “ 我们利用大仿人这种系统化的完整的技术,跟很多研究所合作,这些合作包括去做一些跟仿人机器人非常相关的软硬件开发,尤其是一些订制化的开发。 ”他说。
第三方面是面向商业合作,团队开发的仿人机器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技术方案,因此可以提供很多模块化的硬件产品和软件开发包,帮助企业解决关键的核心技术。张锐补充道, 仿人机器人 还可以有 很多技术的衍生品 , 比如说我们对机器人的头部进行拆解,其实就可以拆解出很多导航的机器人 ;我们研发了一款迷你无人车也可以很好地支持地图构建、自动导航功能。
然而产品的推广并非一蹴而就,张锐坦言: “ 我们这种机器人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大的阻碍,我们是研发 设计出来了 ,但我们所有的用户基本都不会用,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仿 人 机器人 。 所以 , 我们针对这些现象开展了培训,对大学老师、商业公司、技术人员,告诉他们什么是机器人操作系统,怎么使用这个环境,怎样控制机器人,我们会展开一系列的培训,每次的培训效果也非常好。 ”
张锐 坦言, 目前 在核心技术和落地应用中间还有一个断层 , 能做仿 人 机器人应用的公司,或者说工程师的数量太少,还支撑不了仿 人 机器人大规模的应用。 因此,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主动创造条件。 “ 我们本身就需要为高校提供一些技术培训,让一些老师、学生知道怎么用这些先进的机器人 ; 同时,一些高校也会带他们的研究生来我们公司实习,有个别优秀的,我们也会帮他们解决就业 甚至落户 问题。 ” 他介绍说。
从个人兴趣到社会责任
团队取得一定成果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让张锐感受到身上的责任。他说: “ 原本做双足行走的机器人只是我们个人的心愿,但是当我们真做成了这种机器人后,才发现受到了很多的关注。比如说我们刚开始研发完第一代机器人,我们公司所在的北京市海淀区领导就和中国人工智能协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一起考察我们机器人。当时李院士说,我们机器人往前走的一小步是整个机器人技术进步的一大步,我们也非常自豪。 ”
国家层面的关注让张锐意识到: “ 国家更希望我们成为科技企业的一个代表,更有力地跟国外最强的对手做竞争。一旦我们选择了做双足大仿人机器人的路,相当于我们选择了世界上最强的对手。 ”
张锐说: “ 我们在国内做的时候,没有科技企业在做,这种压力实际上非常大,因为你刚开始创办企业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直接问,比如说什么时间能追赶上波士顿动力,什么时候能成为世界第一,什么时候让机器人进入家庭等等很多问题。而把这些问题成功地解决,也就变成了我们公司的责任。 ”
张锐希望 通过自身技术不断的积累和优化,未来让仿 人 机器人在国际上成为非常先进的机器人,同时希望在应用方面,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未来的机器人也会像汽车一样便宜,大家都能买得起,不光有几百万的豪车,也有几十万甚至几万块钱的机器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仿 人 机器人从天文数字变成平常百姓都可以接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