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厨房” 走红 “一棍子打死”非良策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标题:“家庭厨房” 走红 期待从“灰”到“白”)

■IT时报 汪建君

工作忙碌,无暇做餐,去网上订一份外卖,这已成为当今都市白领的生活习惯。但常年吃餐馆外卖,很多白领又开始思恋家常菜的味道,于是“家庭厨房”开始流行开来,阿姨大妈们在家做饭,通过外卖平台销售给白领用户。

和普通外卖一样,外界同样对“家庭厨房”存有食品安全隐患方面的担忧。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出台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相关负责人更是表示,“家庭厨房”没有法律界定,不支持这种网络订餐方式。

“家庭厨房”的未来之路该如何走?记者采访了回家吃饭、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其中一家表示,目前正在比照现有的法律规范进行学习和研究。

“吃得放心”的担忧

“家庭厨房”外卖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以现在影响力最大的“家庭厨房”外卖平台“回家吃饭”来看,目前有一百多万注册用户,日订单量在5―6万。

徐女士是一位公司白领,她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忙碌,经常订“家庭厨房”外卖,“有一次在‘家庭厨房’外卖平台上点了一份饭菜,但发现菜的颜色不太对劲,而且吃着味道怪怪的,我就想到他们好像也没有营业执照之类的东西,心里就有了担忧。”徐女士说。

为此,记者登录了相关的“家庭厨房”外卖平台,在平台首页查看了各商家的经营情况,发现每个经营者都公布了自己的实名认证、健康认证和上门认证(即平台对商家作业环境的检测认证)等信息以及他们的联系方式,而生产经营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没有见到。

记者了解到,在上海有大量的白领愿意为这种快捷方便的网络订餐买单,但他们也心存疑虑,经营者所标榜的“绿色、安全、美味”是否实至名归,毕竟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家庭厨房也难免良莠不齐。

店主也希望被监管

在“回家吃饭”平台上注册家庭厨房,手续并不繁琐,给平台方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有效健康证,然后平台会派人来检查厨房的环境条件,包括干净程度、规模大小等,符合标准就可以经营。

已经退休了的王阿姨今年3月份在“回家吃饭”平台上注册经营,她告诉记者,退休之后生活比较单调,她不喜欢广场舞,以前也开过饭店,听说现在网上有这样一种餐饮经营方式,她就在女儿的帮助下开了这家店。王阿姨说:“赚钱不是我的主要目的,就是这样有点事情给你做,生活会更加充实,而且如果客户们喜欢我做的饭菜,我会觉得很开心。”

对于没有营业执照的问题,王阿姨表示,她也听过一些有关“家庭厨房”是否合法的争议,她希望这方面能够尽快明确下来,如果需要办理什么证件,她一定会去办理。

乐先生也是一位“家庭厨房”店主,记者在他的私人厨房订餐,乐先生自己送餐过来。他告诉记者,自己家里人吃的也是这些饭菜,所以安全卫生问题大可放心。乐先生现在每天能接十几笔单子,他也希望相关的政策能够尽快明确落实,这样他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做“家庭厨房”。

记者手记

既要管,也要挺

网上订餐已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家庭厨房”这种源自家的味道的确满足了众多消费者的需求,说明本身存在很大的市场。而作为提供方,大量有手艺有精力的人们愿意投入成为“供给侧”,这是“需求创造供给”市场经济行为。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业态,“家庭厨房”的合理性问题一度引发人们的争议,有人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此,皖正律师事务所蒋龙俊律师表示,“家庭厨房”在本质上与人们所熟知的外卖快餐并无区别,这种商业经营行为并不能适用民法“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因为它带有商业行为性质。

此外还有一种声音是阻止与反对,这同样不可取。 如今的社会,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但这并非发展本身的错,而是由于法律天然的滞后性,还无法适应像“家庭厨房”等新兴事物的发展。政府部门除了需要在现行法律规定下加强对这些事物的监管,还应当主动适应,帮助树立行业的规范,同时调整规章,简化手续,最后实现法律制度的更新与完善,最终引导新生事物良性发展。

本文被转载3次

首发媒体 网易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网上家庭厨房一棍子打死家庭厨房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