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优步“姐妹”合并:资本拒绝再玩烧钱游戏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标题:滴滴优步“姐妹”合并:资本拒绝再玩烧钱游戏)

Uber首席执行官表示,只有实现盈利,才能支撑对中国城市、乘客和司机的持续服务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早前,一位同时是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用户的司机戏称,“滴滴和优步早晚要合并,因为柳青(滴滴出行总裁)、柳甄(优步中国战略负责人)是姐妹,打来打去,其实都是一家人”。如今,玩笑话成了真。只不过,这场并购背后更大的助推力量其实是资本。记者梳理发现,两家公司都历经过数次融资,背后起码已经站着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基金、中国人寿等四家共同投资方。

昨日(8月1日),一位参与了本次滴滴出行、优步中国并购案的并购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资本市场对企业盈利能力越来越关注的情况下,通过合并减少市场开拓压力、增加盈利能力,在寻求回报这方面,资本总是乐见其成的,合并的诉求也总是有的”。

与滴滴出行从“厮杀”到合并,Uber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在其Facebook上吐露了原因,“只有实现盈利,才能支撑我们对中国城市、乘客和司机的持续服务。此次合并,让我们和滴滴出行可以共同面对这个巨大的使命。”

补贴大战打江山

两家网约车平台宣布合并前后,市场一直有个声音在问――“还会有补贴吗?”

有人曾夸张地表示,“补贴”这项策略市场上99%的O2O平台都用过。在这个环节中,打车软件之间的“价格战”无疑是其中最热闹、持续时间也最长的,以前是滴滴和快的。自去年情人节两家公司合并后,优步中国异军突起。多轮资本一波接一波地砸向中国这个拥有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市场,用户争夺战的硝烟至今未熄。补贴力度之大,甚至有“拼车最低1.5元,比公交都便宜”的活动。

“补贴大战”的成果就是助力平台打下江山。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CNITResearch发布的《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占83.1%;Uber中国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

但是,对于互联网企业,烧钱补贴就是一场典型的囚徒困境。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曾公开表示,优步在中国与本土打车软件滴滴陷入激烈价格战,每年亏损超过10亿美元。虽然彼时优步中国的估值已超过80亿美元,但由于竞争激烈,在中国市场仍未实现盈利。

一位参与了本次滴滴出行、优步中国并购案的并购人士昨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互联网行业,通过大量市场开拓的投入以及用户补贴去扩大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是特别突出。”该并购人士表示,如今资本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关注,“没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对估值也不太好。”

背后至少4家共同投资方

“苦心”补贴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盈利,这是资本市场不变的真理。继续靠补贴烧钱竞争同一个市场,对投资人造成的压力只会增加,而资本市场的耐心却是有限的。

就在合并前双方还在融资,6月2日,Uber宣布获得来自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的35亿美元投资,这是G轮融资的一部分。据其官方透露,G轮融资累计达60亿美元。紧接着6月16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了新一轮总额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招商银行还将为滴滴牵头安排达25亿美元的银行贷款,中国人寿对其进行了约3亿美元的长期债权投资。

背后殷实的财团让两家公司拥有超百亿美元的资金储备,也形成了一股无形的推力。

“滴滴和Uber大约融资了200亿美元,这简直就像一场战争。但他们不能这样打下去,应该在达到300亿美元之前停火。”记者注意到,滴滴出行的投资人朱啸虎此前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如此表示,如果能够对估值和股权框架达成一致,这两家公司完全有可能合并。

对此,前述并购人士对记者透露,“寻求回报,资本在这方面的诉求总是有的。合并有助于回报,资本乐见其成,而且这也能减轻企业的盈利压力”。不可否认,双方走向合并,背后的资本有着决定性的驱动力。

根据记者梳理,经过多轮融资后,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背后起码已经有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基金、中国人寿等四家共同投资方。市场认为,共同的投资方为合并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老虎基金有撮合先例。资料显示,去年58、赶集的合并案中,老虎基金亦是两家公司的股权拥有者。

不过,对于背后有共同投资者是否会促成双方合并的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于今年6月底采访柳甄,后者并没有正面回应合并问题,只是表示,“投资者愿意投市场排名第一、第二的公司,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滴滴和优步在品牌、区域上的差异非常大,优步走的路,和其他专注O2O出行的公司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网易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滴滴快的烧钱大战滴滴打车 烧钱滴滴优步合并滴滴优步烧钱滴滴烧钱滴滴优步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