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泄露十年后的日本福岛:从禁区变野生动物"天堂"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标题:Study shows animal life thriving around Fukushima)

作者 | 小小

出品 |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组(公众号:tech_163)

核泄露十年后的日本福岛:从禁区变野生动物

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近十年后,美国佐治亚大学和日本福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个人们原先预想的“生命禁区”实际上已经变成野生动物的“天堂”。

研究人员在不同地区拍摄了超过26.7万张野生动物照片,记录下了20多个物种,包括野猪、日本兔、猕猴、野鸡、狐狸以及貉等。领导这项研究的野生生物学家詹姆斯・比斯利(James Beasley)说:“我们的结果首次证明,尽管存在辐射污染,但福岛禁区内现在有大量野生动物生活。”

比斯利表示,经常与人类发生冲突的物种,特别是野猪,在人类禁区内常被摄像头捕捉到。他说:“这表明,随着人类的疏散,这些物种数量正快速增加。”

研究人员为这项研究确定了三个区域,分别为:人类因高水平辐射污染而被完全排除在外的无人区、人类因中度污染而受到限制的地区以及有人居住的区域。在第三种情况下,由于环境中发现的辐射水平很低,人类被允许留在那里。上述摄影数据就是从这三个区域的106个地点收集的。

核泄露十年后的日本福岛:从禁区变野生动物

在120天时间里,摄像头捕捉到了超过4.6万张野猪图片,其中超过2.6万张照片是在无人区拍摄到的。相比之下,大约有1.3万张是在限制区拍摄的,7000张是在居民区拍摄的。在无人区或限制区出现的其他物种数量较多,包括浣熊、日本貂和猕猴等。

福岛大学环境放射性研究所教授托马斯・辛顿(Thomas Hinton)说:“这项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它反应了辐射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影响,而之前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寻找对单个动物的影响。”

核泄露十年后的日本福岛:从禁区变野生动物

科学家们表示,尽管之前没有关于辐射禁区野生动物种群的数据,但该地区距离人类居住区很近,而且景观相似,使该地区成为研究的理想控制区域。研究小组评估了其他变量的影响:距离道路的距离,摄像机捕捉到的活动时间,植被类型和海拔等。

比斯利说:“山区和沿海栖息地的地形不同,我们知道这些栖息地支持不同类型的物种。为了解释这些因素,我们在分析中纳入了栖息地和景观特性,如海拔。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发现,人类活动水平、海拔和栖息地类型是影响被评估物种丰富程度的主要因素,而不是辐射水平。”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多数物种的活动模式与它们众所周知的历史或行为模式保持一致。浣熊依然在夜间活动,在晚上更活跃。而白天活动的野鸡,在白天表现更活跃。然而,在无人区,野猪比在有人居住地区的同类更活跃,这表明它们可能在没有人类的情况下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这些模式中有个例外,那就是日本髭羚,这是一种类似山羊的哺乳动物。它们通常远离人类生活,但在农村有人居住的高地地区,它们最常出现在摄像机镜头中。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动物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整,目的是避免无人区迅速增长的野猪数量。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好奇世界,与你一起探索未知。

关注网易科技微信号(ID:tech_163),发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