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ICO投行人士“忏谈”币圈炒作灰色链
随着不少ICO币价涨幅动辄百倍,这个诱人利润正驱使ICO投行服务应运而生。
“近期国内一家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到香港设立私人公司,专门为国内ICO项目海外募资提供投行服务。”一位熟悉区块链ICO动态的知情人士透露,当前ICO投行服务范畴相当全面,商业计划书撰写、募资路演、ICO市值管理、投资者关系维护等一应俱全。
“不少券商出身的投行人士甚至认为,ICO投行服务的性价比远高于IPO。”前述人士坦言,究其原因,项目IPO需要经过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从严审核监督,ICO由于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不少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ICO项目都可以包装“上市募资”。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ICO投行服务的收费标准似乎远远高于IPO。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多数ICO项目投行服务的收费标准,基本是募资额的10%-30%,收费高低主要取决于ICO项目商业计划书“包装”与市值管理的操作难度。越是操作难度高的ICO项目,收费标准自然水涨船高。
在一位参与ICO投行业务的投资机构主管孙诚(化名)看来,不少国内ICO项目发起方之所以愿意承受如此高的投行服务支出,主要原因是看中后者的市值管理能力。
具体而言,不少投行能联手数字货币交易平台,通过发布大量虚假交易报价大幅炒作拉高ICO数字货币价格。此外,他们还擅长兼并其他小型区块链ICO项目,将后者吸收合并,从而人为抬高大型ICO代币需求量与价格。
甚至,个别ICO投行还与涉嫌传销募资的基金联手,由后者吸引不知情散户投资者资金持续拉高ICO币价,让发起方高价获利套现退出。
“由于这些投行收取的费用,也是ICO代币、以太币或比特币为主,因此当这些币价被炒高,他们也能高价套现获取巨额收益。”孙诚坦言。此前,他听说多位券商出身的ICO投行人士在短短半年期间,已赚取数千万元。但,这种现象也让整个ICO币圈变得内幕交易重重。
灰色操作与财富效应
孙诚坦言,ICO投行服务的出现,是在去年ICO投资泡沫破裂之后。
“当时ICO格外火热时,不少炒币机构募集数万个以太币,通过私募形式投资大量ICO项目打算投机获利,没想到中国相关部门突然叫停ICO,ICO价格随之大跌令他们蒙受不小损失。”他回忆说。令他颇感意外的是,这些炒币机构很快找到了另一个生财之道。即利用以往的币圈资源,向新ICO项目提供募资等服务,其中包括联系币圈“名人”为ICO项目站台,以及寻找潜在的投资者参与认购等。
“这也是ICO投行服务的雏形。”他指出。但这恰恰解决了不少新ICO项目发起方的募资痛点。随着国内监管从严,不少中国ICO项目只能转往海外募资,项目发起方因此担心“人生地不熟”导致募资难,这些“投行”在募资与名人站台方面的资源、以及相对丰富的项目包装经验,能很大程度打消投资者的顾虑。
随着今年以来ICO重新活跃,不少券商投行部人士也悄悄参与其中。
孙诚透露,过去两个月,他见过3-4个由券商投行人士悄悄发起的ICO投行公司。这些公司通常注册在香港,由投行人士亲朋好友担任法人代表,投行人士更多以“合伙人”或“顾问”身份参与ICO投行服务,但事实上,他们能分享大部分公司利润分红。
在他看来,券商投行人士的参与,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ICO投行服务内容与IPO类似,对这些专业投行人士而言可谓驾轻就熟。另一方面,ICO巨大的财富效应,让他们看到新的赚钱空间。
尽管他们能通过投行服务,收取ICO项目募资额10%-30%的费用,但这并不是这些投行人士的主要收入来源。多数投行在ICO项目完成募资后,还提供市值管理服务,即四处寻求新的投资者认购ICO数字货币,或通过各种资本运作方式不断人为拉高ICO代币需求与价格,最终通过高价套现获利退出。
“事实上,币圈就是一个娱乐圈,越擅于话题概念炒作、资本运作绯闻缠身的ICO数字货币越能获得市场关注度与流量,最终转化成资金青睐与币价飙涨。”孙诚直言。
一位ICO投行机构人士对此反驳说,ICO投行服务并没有外界想象的如此“简单”。有时,他们需要与ICO项目发起方协商、博弈。比如,如何合理分配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资金比重,确保ICO项目在“上市融资”后,能有足够的二级市场资金炒作拉高币价,形成赚钱效应吸引更多资金入场。
“此前有家投行一味迎合ICO发起方的高募资额要求,将一二级市场资金全吸收过来用于上市募资,最终二级市场缺乏资金炒作,导致币价一泻千里,现在认购基金还在向投行问责。”这位ICO投行机构人士透露。
在他看来,赚钱效应凸显背后,是整个ICO投行机构良莠不齐。甚至不少投行在接触ICO项目方时,直接坦言他们有资源联手数字货币交易平台通过发布虚假交易报价炒高币价,确保发起方、投行与关联投资机构顺利获利退出,让散户成为最后的“买单者”。
ICO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尽管ICO投行业务收入丰厚,孙诚坦言自己其实赚的都是“昧良心钱”。
有时他明知ICO项目缺乏实际应用场景与底层技术含金量,却得想尽办法把它包装成所谓的“明星项目”招摇过市;有时为了炒高币价做好市值管理业务,他不得不炮制各种炒作话题或虚假的资本运作“故事”,便于一些国内基金以类似传销的方式,向不知情的散户投资者募集资金,共同拉高ICO币价获利退出。
“这些基金都是我们的金主,没有他们的支持,包装再好的ICO项目都无人问津。”他告诉记者。但多数参与ICO投行业务的人都知道,这些基金或多或少都会涉足代投业务。因此他们更关心ICO项目有多大的炒作题材与币价投机拉涨空间,能否让他们募集到更多资金“借新还旧”,确保资金链不断裂;以及当ICO项目失败后,他们能否获取高额索赔额装入自己腰包。
这让孙诚预感到,ICO投行领域在经历风光岁月后,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他已打算完成手里的两单业务后,悄悄金盆洗手。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说不定自己运作的ICO项目突然卷款跑路,众多投资人就会找我算账。”他感慨说。
一家区块链项目创业者则直言,投行的加入,正令区块链ICO领域呈现越来越多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不少真正具备区块链技术含金量与实际应用场景的ICO项目往往得不到资本市场追捧,反而是那些擅长概念炒作与玩“噱头”的ICO项目摇身一变,成为“明星项目”且身价倍增,但最终这些劣势项目真相败露,损坏的是整个区块链与ICO的声誉。
“感觉整个ICO都被他们玩坏了。”他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