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评测高考志愿目前难以做到精准
(原标题:人工智能评测高考志愿难以做到精准)
高考于6月9日结束,高考后报志愿将成为家长和学生热切关注的话题。近两年高考志愿类的App兴起,就业方向、毕业薪酬、兴趣爱好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做评测,给出建议。然而,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高考志愿评测市场,在对考生的性格特征、人格特质等方面做评测,来为考生选择专业、职业做规划时,显然难以做到精准。高考志愿市场,优秀评测师的技能是人工智能所不能企及的。人工智能在高考志愿评测市场的发展必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工智能在志愿市场处于培育阶段
一直以来,家长和学生常常议论:寒窗苦读12年,填报志愿却只花小半天。据了解,今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为940万人,其中有约700万人能够被大学录取,而报考本科志愿有职业规划需求的学生大约在300万人左右。高考填报志愿这一市场尚在蓝海阶段,市面上出现了几家专门针对这个领域的公司,开始竞争。比较有名的产品有完美志愿、百年英才等。
完美志愿是人工智能公司爱拼网(IPIN.COM)推出的填报高考志愿辅助系统,是基于真实就业前景数据的高考志愿填报大数据平台。该平台依托4000万名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数据来为考生家庭提供决策参考,提供真实考生数据和毕业去向的高考产品,帮助高考学生和家长更科学地挑大学、选专业。
据完美志愿创始人杨洋介绍,完美志愿通过计算海量信息,提供高校就业数据和培养人才的真实产出数据,帮助学生完成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高考生填志愿的全过程。2017年新高考改革使得高考志愿填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凭借人工经验很难在填报志愿方面做出正确决策,而有的高考志愿App的数据库能匹配全国一些省份的高考规则。
起初两年,完美志愿就在官网上免费为用户提供服务,去年上线了App,并开始尝试付费,累计服务用户超过400万。据杨洋介绍,每年900多万考生中,完美志愿可以覆盖1/4。然而,由于国内用户普遍缺乏付费习惯,加上完美志愿的免费功能已经基本满足考生需求,而大多用户又没有机会体验付费版的高级功能,因此整体付费率较低。
立思辰百年英才的线上产品分为社群、自媒体、App高考管家几种,线上提供的内容是全免费的。从“模拟考试”、“估分填报”一直到“职业测评”和“跟踪录取”,贯穿高考所需的整个环节。但是精确度不如线下。线下的产品收费,一般一个客户提供一位顾问老师,完成一位客户的咨询需要整8天的工作量,收费在7000元左右。
立思辰百年英才CEO韩雪说道,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线下咨询工作分六步走,一是职业测评、职业规划;二是专业选择;三是模拟填报、以预估分来拟定大跨度的方案;四是估分填报、缩小范围;五是学生知晓分数之后完成填报;最后则是网上提交和最终录取。韩雪表示,百年英才的线上App产品高考管家目前拥有100多万用户。
奇迹曼特CEO王文武表示,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部分,一定要打通教育部的录取数据和招生办的录取数据,尤其是历年的录取和报考数据。同时还必须要时时掌握当年学生的报考情况以及学生的分值,以省为单位来分类处理数据。因此这个过程数据精度的要求很高、及时性要求高。最终能否做到这种数据打通,现在而言是无法预测的,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做法尤其在中国体制制度前提下是非常难的。
人工智能擅长 就业率和薪酬统计
在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看来,所填报学校专业的就业率和将来毕业后的薪酬水平非常重要。杨洋表示:“完美志愿在搜集高校的专业就业率和薪酬水平方面有着优势。目前该产品和一些招聘网站合作,搜集就业和薪酬的原始数据,为考生提供参考。人工智能在这个方面是有很大优势的。”
韩雪则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能实现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学生倾向的专业进行匹配,包括计算该专业未来的大致收入,与该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匹配程度。另一方面是帮助高考生选大学,通过大数据理论,从学校网站、各地考试院、报纸媒体等各大大学发布过的录取数据整理、全面分析过去10年或者15年的数据。结合本年度的录取数据、每个大学的当年分数,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算法为考生服务。
据了解,百年英才的线上App产品高考管家目前拥有100多万用户。营收方面,2017年上半年拥有2000万元盈利。韩雪表示,百年英才已经与全国50多所省重点高中合作,进学校为学生做免费预测,其中有:衡水中学、哈尔滨一中、沈阳育才、天津南开、保定一中、保定三中。大学方面,百年英才为大学招生提供免费平台,去年已经与哈工大达成合作。
百年英才线上做免费评测,线下评测师辅导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利润。然而,完美志愿目前还没有实现盈利。
性格、兴趣等方面人工智能难以企及
学生报考志愿,往往需要考虑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目前中国的教育市场中,人工智能还主要是帮助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属于初期阶段。尽管已经掌握有成熟的技术,也有大流量的案例,但是还不能基于个人偏好得出预测理论,还需要真人顾问线下综合测评。
“中国的大部分中学生性格是在应试教育中发展起来的,学生的性格特征未充分显现,通过人工智能做评测很难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点。”杨洋表示,高考填志愿的事情,专家分析人的性格特征,面对面沟通是有必要的。
韩雪表示,对于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如下情况,人工智能无法解决。比如在填报志愿时,父母亲的意见不一致;抑或是人工智能无法判断孩子喜欢哪个城市,以及大学所在城市在国内外的认可度。最大的问题还在于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变化,相应的志愿填报数据对人工智能还是很大的挑战。实际上,对未来的有样本选取可能是一个难题,比如今年是浙江和上海新高考第一年,过去的数据如何在今年应用,怎么能保证数据的预测准确?举例来讲,复旦、上交、浙大在江南地区是第一选择。而北方的认可度则低一些。以后人工智能应用的阶段会越来越多,不断去修正,然后被认可。
王文武强调,高考报考学校方面,要综合考虑各省政策变动、招生计划、录取数据以及实时博弈等问题,过程十分复杂。 在大家汇创始人葛文伟看来,高考填报公司的数据不可参照在于学生有着多元的背景,这样复杂的因素是很难被数据统计的。会让学生对自己被录取的几率得到有效预测,如何盈利?目前的高考志愿填报公司盈利方式都是在全国市场建立渠道,通过家长卖一对一服务。家长对数据采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学生潜能、学科素养和兴趣表现无法通过人工智能精准体现,未来高考志愿填报辅导会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涯规划。
这句话正应了韩雪的目标,立思辰百年英才未来将关注职业生涯规划,高考志愿只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
北京商报记者刘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