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人能躲到空调屋,那珊瑚能躲到哪儿?
出品|网易科学人栏目组 翟中超
微信|公号ID:WYKXR163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深海是濒危珊瑚的潜在避难所,但一项新研究表明,深海并不能为珊瑚提供庇护!
图注:海洋深处的一簇珊瑚。(图/路易斯・罗恰/加利福尼亚州科学院)
浅水与深水珊瑚礁
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有处看起来挺不起眼的地方,这个地带几乎不见阳光且充满危险,还偶尔有一种大多数人未听过的吱吱声,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所在,应该没人愿意来这里探险。但是,路易斯・罗恰(Luiz Rocha)和他的团队却多次出现在这里,原来他们是为了研究海洋深处的珊瑚。
如果让你想像一下珊瑚礁,你可能会联想这样的场景:清澈的海洋浅水区,在明亮阳光普照之下,一簇簇色彩斑斓的珊瑚似乎在轻轻招摇。但是除了浅水区,珊瑚也会存在于“中度海洋透光层”(mesophotic)区域,这片区域水深30米至150米。想要研究这片光照稀少的海洋世界里的动植物,那么就得有不错的潜水技能。潜水员不仅需要经过特别训练,还得带上特殊的装备,比如说体型更大的循环式水下呼吸器,这种呼吸器内既有氧气,也有特殊的混合气体如氦,还能回收潜水员呼出的空气。进入水下30米至150米的深处,当潜水员想隔着呼吸器进行交流时,就会发出上文中提到的奇怪而尖锐的吱吱声,这就是氦气的影响。
深海潜水危险度颇高,这些人何苦呢?因为珊瑚礁太重要,它们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生态系统之一。不断上升的温度、酸化的海水和新出现的疾病,已经将曾经繁荣的珊瑚礁变成了幽灵般寂静的死亡地带。就在过去的两年里,澳大利亚浩大的大堡礁中一半珊瑚礁都已死亡!随着灾难的蔓延,一些科学家已将希望寄托于中度透光层的珊瑚礁。如果浅水区的珊瑚能生活在更深些的地方,其受到人类伤害的可能性也就会减小些。因此,浅水珊瑚礁也就能将中度透光层当做暂时避难所,等人类的威胁消失后再回到浅水区。“好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罗恰说道。
但根据罗恰的研究发现,这些假设并不合理。罗恰和他的同事在第一次对中度透光层珊瑚礁的深入研究后就发现,深水区鱼类与珊瑚群落和浅水区珊瑚礁对应状况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我看来,把深海珊瑚礁当做浅水珊瑚礁的避难所就相当于是把热带草原当做热带雨林的避难所一样,”罗恰说道。
图注:中度海洋透光层区域里的鱼。(图/路易斯・罗恰/加利福尼亚州科学院)
初步的发现有些令人沮丧。“但情况可能并非都是这么不如人意,我们现在仍在研究中,因此,中度海洋透光层的珊瑚礁是否能当做浅水珊瑚礁的避难所,现在还下不了定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一项目主管金柏莉・普格里斯(Kimberly Puglise)说道。普格里斯是最近一篇中度透光层珊瑚礁报告的合著者,但她并未参与本文的研究。此外,普格里斯还补充表示,“人们都容易忽视或遗忘掉这些深水区的珊瑚礁,但每次我们展开一项这一领域的新研究,就能有些新发现,这的确增加了人的希望”。
深潜一探究竟
将深水区当做浅水珊瑚礁避难所的想法都来自于历史数据,这些数据认为浅水珊瑚和鱼类在深水区也能生存。但罗恰表示这些历史记录并不可靠。“或许有人真的在100年前从90米深水区收集了一些物种活动的证据,记录也真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物种也适用这种情况。”
为了真正了解中度海洋透光层生物的种类和生存状态,罗恰就需要亲自潜水转一转。不能用潜水艇,因为在机器的噪音与光线的干扰下,研究人员几乎无法对这里的鱼类进行普查。于是,罗恰就得选择潜水。
罗恰和其同事在很多海域都潜过水,比如百慕大群岛海域、巴哈马群岛海域、库拉索岛海域、菲律宾周边海域和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海域。在每一处海域,5人组成的团队就会下潜几十次,以对沿途动物群进行调查。这项工作非常累,而且风险极大。潜水员在最深处只能调查15分钟,但调查完后不能马上浮出书面,否则就会患上减压病,因此,潜水员浮出的速度必须放得很缓,然后再在近水面一定深度内恢复适应数小时之久才能浮出水面。“水下一片漆黑,非常神秘,”罗恰说道。“尽管下潜了好多次,但每次下去,都感觉像是第一次面对这类栖息地。”
罗恰团队的调查显示,虽然有四分之一浅水岩礁鱼类的确会出现在深水区,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而且这些浅水鱼更像是游客而非居民。浅水区和深水区截然不同,即使是在中度透光层区域内,90米深的物种和60米深的物种也存在各种差异。“你在我面前放一些在太平洋海域拍摄的照片,我大概能挑出在4.5米至9米深处拍的照片,”罗恰说道。也就是说,浅水区比深水区要好辨识,中度透光层情况更复杂。
但深水和浅水珊瑚礁还有唯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面临着威胁。罗恰团队发现危害浅水珊瑚礁的因素同样也威胁着深水礁的生存。研究团队发现了侵入的狮子鱼、塑料垃圾,还观察到珊瑚漂白过热的迹象以及下锚破坏的证据。“在菲律宾137米深的一处珊瑚礁,那里有很多钓鱼线,这些钓鱼线对我们潜水员也是个威胁,”罗恰说道。“除了我们,以前应该没人到过这儿。”
图注:菲律宾附近海域深处的钓鱼线和塑料垃圾。(图/路易斯・罗恰/加利福尼亚州科学院)
有些事情 没有捷径
自然灾害也对这些深海珊瑚礁造成了影响。在飓风“马修”(Matthew)席卷巴拿马群岛上空的4天后,罗恰团队查看了风暴路径内一处130多米深的珊瑚礁。按说,这个深度的珊瑚礁并不在风暴引起的海浪的冲击范围,但珊瑚礁仍被一层沉积物和淤泥所完全覆盖。“当我们潜到中度透光层的深度时,我们甚至无法看到珊瑚礁,”罗恰说道。
人类活动已威胁到深海的珊瑚礁。人们长期以来一致认为深处的珊瑚礁比较安全,因此没有像保护浅水区珊瑚礁那样去加以保护。“因为没人去那儿,所以人们都认为深海珊瑚礁就不会受到人类的影响,”罗恰说道。情况显然并非如此。
事实上,研究小组发现,只有那些远离人类居住地的深海珊瑚礁,才很少有被破坏或污染的迹象。浅礁也是这个道理。深度并不能提供保护,只有距离才能。但是,即使珊瑚礁离人类再遥远,也无法逃脱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有时候看来已经没希望了,”罗恰说道。“但我认为我们应该团结一致以保护我们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中度海洋透光层并不是珊瑚的避难所,独一无二的深海珊瑚礁也像浅礁一样受到了威胁。”
“气候变化对浅水区珊瑚礁的威胁迫在眉睫,”维多利亚大学的茱莉娅・鲍姆(Julia Baum)说道。“人们原以为深海珊瑚礁是避难所,结果这项新研究清楚地表明这种希望并不现实。想拯救珊瑚礁,没有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