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库李日学:打造精品这事不是有钱就能做出来的
文/李日学
相对来说,传统电商往往缺少精品,所以无论从人性化还是产品品质等方面,都无法很好地满足。所以消费升级真正要做到的正是对品质的保证,要让大家在消费过程中放心。
消费升级我认为主要分成两类:一是工匠精神做产品,二是服务,这两点是切合实际的。
谈到服务类消费升级,很多人觉得不重要。但恰恰就是大家身边经常遇到的比如飞机晚点等问题,在服务过程中会体现出素质的差别。包括我们做企业的,现在电子商务发展得非常快。但是恰恰在这个过程当中,消费者会比照服务的细节体验,现在大家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就显得特别重要。
但是如果把消费升级分为渠道和品牌的概念,我觉得是比较虚的。
渠道这个事情,开始在网上购物时确实优势比较明显,很多低客单价的东西,或者较低价的消费服务等谈渠道行得通。但是对于高精品事物,客户更多会要求体验。
比如一家高档酒店,标准间里需要一定要有什么什么;但是如果住一个普通的商务酒店,可能一晚只需要一百多块钱,就是为了睡一晚上的话,不会对体验有过高要求。
又比如中国人特别喜欢买海外的东西,你看到日本韩国的东西有品牌吗?以前谁听说过?而你试着去买一下发现挺好用,后面就跟进来了,这还需要什么品牌?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我觉得现在很多商品不能单纯通过网上渠道卖,在网上卖一定会让它的品质下降,因为网上大家习惯的还是有一些折扣。恰恰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体验点,需要摸得到,感觉得到。所以为什么宜家、无印良品没有到网上疯狂卖,为什么还要开那么多店,为什么它的生意还那么好?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这里面最重要的不是钱或人,最重要的是时间。你看中国有很多网红式品牌,品牌描绘很丰富,啪一下起来了,但其实品质是在下降的,一年、两年、三年甚至五年,就可能没有了。产品品质升级这个过程当中,是没办法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最核心的就是时间。
但是要把一款产品做出品牌,没有时间限制。因为这要根据所从事的行业和产品特性不停地去打磨。LV怎么出来的?LV的创始人路易威登以前是给皇宫打包行李箱的,后来自己创作出来一款打包方式,后来皇宫找他用这种方法打包,后来他做了那个行李箱。
在他刚刚开始的十年,一定没有后来这么红;在他刚刚开始的五十年,肯定也没有那么红。一两百年后,才到这种程度。
其实中国之前有很多不错的品牌,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丢掉了很多东西。现在要找回来,但是目前看很多时候找的方式太着急了。
所以说中国现在打造精品是有机会的,有很多企业有这个实力。但这不是有钱就做起来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有自己的做法。
从中国目前的环境来看,消费升级概念下的衣食住行都有大市场,但是需要时间。至于大家谈论的“伪消费升级”,坦白讲,我觉得任何一个企业的出发点都有它自己的想法,不能用这个概念去衡量。包括切入点是一个问题,是否能找对方向坚持下去也是一个问题。最需要的是企业自我修正能力,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都是修正过来的,绝对不会说一出手时就是这样,百年不变,这样你最多只能做成一家小企业。修正的可能是价值观,可能是组织形态、商业形态。
现在中国主要是30到50岁之间的这群人,是主要的消费升级的核心。一个是他们的经济实力,第二是他的认知更强。
现在创投圈里有一些概念都是忽悠的,包括一些投行,包括一些创业者,什么得草根者得天下,什么高频打低频,我觉得都是扯淡的话题。什么是高频,什么叫低频?有钱人每天都坐飞机,每天都住五星级酒店,他高频吗?他高频的不得了。草根高频,买的客单价那么低,能高到哪里去?
(注:本文由网易创业Club根据采访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