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科创达耿增强:我们做智能汽车 不做无人驾驶
本文系网易智能工作室(公众号 smartman163)出品,此篇为AI英雄人物第 47 期。
人物观点:
世界上只有几家公司能真正把智能驾驶做好,因为这个技术牵涉到人的生命安全,只能用最靠谱、最放心的技术。所以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竞争非常惨烈。
人工智能基础平台最终一定会掌控在几家互联网巨头手里,但是这个平台之上的各种各样垂直的行业,以及相应的算法都会被大大小小的公司分一杯羹。
“汽车的发明解放了我们双脚,使得空间的延伸变广,而人工智能可以解放我们的双手,去做更有趣的、更有创造性的事情。”
文 | 唐姝
耿增强带一副黑框眼镜,脸上总是挂着自信,讲话的时候神采奕奕,说到兴奋的地方语速会加快。即使是刚下飞机就赶到专访间接受采访也没有显出一丝疲惫,在谈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时,他更像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身为中科创达的 CEO,耿增强和他的公司一样低调。他是操作系统领域的资深专家,曾领导亚洲开源系统Asianux的中/日/韩/越多国联合开发和推广,以及领导了第一代移动终端(MID)的Mid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和推广。由于定位为“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平台技术的供应商”,中科创达长期面对B端,常被称为“幕后英雄”。耿增强曾表示,“我们是打通芯片、算法的中介,最终我们会专注把智能软件平台做好,一块来支撑这个产业链,从而促进人工智能生态圈的良性循环。”
“在手机上部署人工智能,从人脸识别开始”
从华为的 Mate10搭载AI芯片,到苹果iPhone X加入人脸识别,在手机行业同质化加剧的局面中,AI被看做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耿增强对此深有同感,他认为手机的确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载体,因为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存放在手机上的数据是最多的,“所以手机比家人还要了解你。”
在这里去部署人工智能技术影响力是最大的,并且是从人脸识别技术开始。在手机里既然有大量的数据,就可以让人工智能学习很多的用户行为、生活习惯,从而方便去做更多的事情,同时会增加更多人工智能算法。 “只是从人脸识别开始,后面会有更多的场景。这仅仅只是开始”,说到这,耿增强的表情又兴奋起来。
而在市场和商业化方面,手机是最吸引各个厂商,而且能够直达消费者。今后手机会越来越智能,并且与其他智能设备交互,比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 “对于个人来说,你只需随时带着手机,就会享受各种便利”。
“如何很好地进行商业化关键是要针对消费者的一个个具体场景,让场景变得方便了才能得到应用。如果价值没那么强,或者根本没感觉到就不会被应用。不只是解决消费者的问题,还要解决能力的问题,只要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都是OK的。”
“我们做智能汽车,不做无人驾驶”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无人驾驶”成为热词,众巨头企业抢滩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李彦宏在百度大会上表示2020年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车的量产。而在无人驾驶技术上最强的谷歌路试已经超过了百万公里。然而无人驾驶技术早已不是问题,实现量产最大的瓶颈是交通现状、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保险体系的支持等。
对于这一问题, 耿增强表示无人驾驶特别火热,但是反而不会到来的太快。 耿增强的团队专注于智能汽车,提供智能硬件驾驶舱解决方案,包括了 IVI信息娱乐系统、数字仪表盘以及信息化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同时与各大厂商合作,中科创达是百度Apollo计划的第一批成员,也是其中唯一的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中科创达去年并购了芬兰 Rightware,今年又与高通合作在重庆创办智能联网汽车的协同创新研究院,智能车载业务成为公司的一大业绩增长点。
“世界上只有几家公司能真正把智能驾驶做好,因为这个技术牵涉到人的生命安全,只能用最靠谱、最放心的技术。所以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竞争非常惨烈。”耿增表示这也是他们做智能汽车而不是无人驾驶的原因。
”未来AI的发展一定是云+端的方式“
近几年嵌入式人工智能异军突起,边缘计算的重要性也被一再提及。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物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许多重要的应用场景的落地,诸如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必须要求 “智能”脱离网络独立运行。而中科创达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推出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算法解决方案,包括深度学习算法、算法优化、算法集成三个部分。
关于为什么要发展嵌入式人工智能,耿增强给出了三个原因: 一是数据量问题 ,前端数据量的增长远远超过网络带宽的增长,因此不可能把所有的数据都传到云端,否则带宽会无法承受这么庞大的数据量。 二是实时性 ,像无人机、飞机,一定要在设备这一端就把数据做完,否则就会因为数据延迟而造成事故。 最后一个则是隐私问题 ,耿增强表示这在国外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在国内则谈的比较少。
“无论是手机,还是家用机器人,摄像头都无处不在,这就要求你不能把家里的数据传给任何服务器。因此,所有的运算、数据的储存必须在这个终端上来完成,所以隐私的保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原因。”耿增强如此说道。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的计算大多发生在数据中心,即在 “云”上运行,从云端迁移到终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耿增强也承认虽然嵌入式人工智能在业界取得了普遍的共识,但还面临许多要攻克的难点,目前最主要的问题, 一是性能 ,坦白来讲目前芯片本身的性能还不足以支持算法高性能的完成; 其次是功耗问题 ,对于移动设备来说,耗电量不能太大; 三是精确度问题 ,目前终端计算的准确度还远远不够;另外还有成本问题,就像手机一样,成本也能够最后下来,性能也很好,体验也很好,达到那一步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无论是哪个角度,都有很大的空间。芯片本身要大幅度地往前走,再加上算法,针对场景的每一个算法要好,功耗要消耗的低,每一个层面都要做工作,然后整个层面有一个最优解决方案。
目前 AI业界有一些争论,即很多人认为应该在云端算,因为终端算不过来,但更多人发现在终端侧计算会越来越重要。在耿增强看来,最后大家得到一个共识一定是不可偏废,终端有终端的优势,云端有云端的优势,最终就是终端和云端的结合。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具体的场景做例子,如果要识别路上的各种东西,决定路线怎么走,速度怎么样,那一定是放在终端侧来计算。但如果你考虑整个城市的智能交通,就会把相应的数据传到云端,来控制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显然这只能在云端来算。
“这是完全不同层面的事情,所以两者是结合的关系,是并行来走,不是冲突,而是互相弥补的关系。”
人工智能行业存在泡沫?很正常!
已经存在了六十多年的人工智能在 2016年突然热了起来,到今年,人工智能愈加呈井喷式发展,触及多领域、多行业,大量资金和资源涌入这一领域,正在掀起新一轮互联网变革浪潮。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人工智能“虚火”过旺,产业目前存在泡沫。
对此,耿增强并没有过度担忧,因为 “每个新技术浪潮之中都有泡沫”,死掉一大批之后剩下的快速成长,大家都在赌那个独角兽是谁。“所以大家都去想,期望就太高。这样也有好处,这么多资金的进入会加速技术的发展,也会使得更多的人才投入到这个领域中去”。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而是循序渐进地向前推进的,现在的快速发展是因为达到了一定的技术突破点,使得大家意识到人工智能很多算法的发展,在场景下达到了市场化的地步。当能够实现商业化的时候,就会点燃资本的热情。目前的状况只能代表人工智能的一个阶段而已,其他的还在不断演化,人工智能离理想的状态还有相当距离。
而最终,人工智能基础平台一定会掌控在几家手里(互联网巨头),比如语音平台,应用场景最广泛的这些算法也会掌握在大的公司手里。但是这个平台之上的各种各样垂直的行业,以及相应的算法都会被大小公司分一杯羹。
担心人工智能带来毁灭和战争?为时尚早!
作家唐 ・德里罗曾说:“这就是技术的意义所在,它一边创造对不朽的渴望,一边威胁着毁灭世界。技术是脱离了自然的贪欲。”
当我把人工智能威胁论的问题抛给耿增强时,他却不以为然,机械重复的工作一定会被人工智能替代,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事实上人是被解放了的,如果被机器取代了,说明这个东西不需要人类去做。 就像农业生产如果使用机器,产量就会达到更高,这样就能养活更多的人。 “你一定会有新的事情可干,否则的话太缺乏想象力了。”
至于人工智能以后会不会造成负面作用,耿增强认为任何一个技术都会有负面作用,关键你怎么用它, “我觉得现在担心会不会带来战争,这还太早,现在人工智能还在很初级的阶段。”
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应用的场景会与越来越多,智慧城市,智能家庭,智能化工厂等等。人脸识别在安防系统的应用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这一定是是嵌入式和 “云”结合的。识别场景、人脸在设备端完成,然而摄像头本身并不智能,因此要利用深度学习学会识别异常行为,这个学习的过程就需要大数据的云端去反馈。
“这一年很多突破发生了,也达到更高的浪潮。同时也是嵌入式人工智能的突破,业界统一认为设备端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整个人工智能才刚刚开始,非常多的场景还有待实现,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市场。”
对于未来,耿增强充满了自信。就像美国著名小说家唐 ・德里罗说过的那句话:技术创造不朽,但未必会毁灭世界。(完)
点击查看《AI英雄》专题,往期内容一步直击!
注:《AI英雄》专访隶属网易智能工作室,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讲述人物故事,洞察技术趋势,捕捉行业机会,关注人的价值,每周更新两期。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