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同浩资本:资本寒冬是创业和投资的理性回归
(原标题:复星同浩资本乔继英:资本寒冬是创业和投资的理性回归)
摘要:创业投资的资本寒冬已经持续近一年,这场寒冬的原因是什么,还要持续多久,资本寒冬里应该如何投资和创业,8月18日,复星同浩董事总经理乔继英在星未来北京站比赛就以上话题做了《资本寒冬的投资机会》的专业深度分享。
以下是分享正文:
大家好,感谢参加星未来创新创业大赛。在我们比赛进行很热的时候,市场上都在讲资本寒冬。我是07年左右开始做VC的,从投资经理开始,经历了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时的风险投资也受了很大的影响。接下来的时间,将和大家探讨下这次资本寒冬出现的原因。
首先,寒是相对热来讲的。从统计数字看,2015年天使投资大爆发,有2000多个deal,这个数字不仅超过了2014年,还超过了之前8年所有的投资案例之和;VC的投资案例数也大幅增长,近2014年的两倍。从这个意义上讲,投资非常的热。
到下半年第四季度开始,二级市场震荡,传导到一级市场,VC投资骤减,资本寒冬开始到来。现在寒冬已经持续了近一年,很多人在关心寒冬还有多久,投资市场何时恢复正常。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骤热骤冷的现象?热的原因和宏观经济有很大关系。中国经济增速从2010年开始放缓,传统产业进入转型期,银行利率降低、相应收益率也降低,房地产进入调控和去库存阶段,以往投到这些产业的资金希望寻找新的投资渠道,而创业和VC投资的高收益吸引了这些资金,造成了大量的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市场上出现了VC散户化、创业全民化、资本投机化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了2015年上半年的VC投资爆发式增长。
变冷的原因,首先是二级市场的暴跌,使得流入一级市场的资金减少,我认识一些朋友去年在募集新基金,其中很大部分就是二级市场提供的,因为股市震荡这些基金募集受了比较大的影响。其次是退出渠道受阻,资本市场也是存在平衡的,有投资也需要有退出,IPO变冷、战新板推迟都迫使资本放慢了节奏。第三是移动互联网、IP等创业泡沫,烧钱模式不可持续。
其实很多人都忘记了,不管是热潮还是寒冬,创业和投资都是成功率很低的事情。从创业的历史数据看,到投资人手里的100个BP只有10个会认真看,其中只有1个会拿到融资。融资的概率是百分之一。首轮融资后,每隔1-2年还需要继续融下一轮。融到资的企业中,有六分之一的可以上市退出,三分之一的通过并购退出,退出概率差不多千分之一。对风险投资来讲,是10%的机构赚了90%的钱,资本的回报要5-8年以后才能实现。如果从金融的角度看风险投资,风险是非常高的,也就是杠杆很高,投资的每个阶段都面临不同的风险,如果对风险没有识别和管理,很难做出成功的投资。并且风险投资不光是投入资本,更多需要为企业带来经验、资源等后续增值服务。
对创业投资来讲,我们是在从周期中寻找机会。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自己萌芽、快速增长、成熟的周期,要在行业快速崛起时开始投资。有一本书叫《outliers异类》,分析了美国过去几十年不同行业的成功创业者和他们成功的原因,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发现了两个关键词,分别是ability和opportunity,一个是能力,一个是机遇,成功的创业者首先必须是行业里的佼佼者,还要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候年龄比较合适,在30-40多岁间,正好是创业的好时间。当然年龄的问题没有严格限制,比如扎克伯格创业的时候只有20多岁,只是说要将宏观的经济周期、细分行业的发展周期、再加上创业者个人的周期综合来找有潜力的创业者。
以上都是说创业和投资都是有门槛,成功率比较低的事情。再回到资本寒冬,我们认为寒冬其实是创业和投资的理性回归。去年上半年过热的现象是不正常不理性的,创业必须遵循基本的商业规律,能够解决问题,持续创造价值,有盈利模式,有核心竞争力。投资和创业必须要看的几个因素,首先是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如果市场规模太小或者行业不是快速增长的,就不适合VC投资;其次是团队,只有行业里的前三名可能有机会,需要判断创业团队是不是有这样的实力;还要看估值和股权结构,过高的估值对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压力,股权结构不合理会制约公司发展。
我们认为资本寒冬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投资是个生态系统,有进有出,退出渠道不顺畅,后续融资就会受到影响;其次,很多投资机构所投的项目需要消化,一批公司会B轮死或者C轮死;包括上新三板的项目也有很大压力。
寒冬的到来,会让VC投资回归专业化。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坚持5-8年时间的准备;第二,要有识别和管理风险的能力,要了解风险在哪里;第三,作为投资人,要提升增值服务的能力,帮助创业者成长。
虽然我们在经历创业投资的寒冬,这是周期性的现象,不可否认的是VC价值是非常高的。根据美国对1974-2014年资本市场的统计,40年时间里上市公司中的42%都是VC投资的,共计556家。其中,很多公司对推动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占到了63%的整体市值,85%的整体研发投入。
VC投资也有自己的的生态系统特征。第一,聚焦关注高增长行业,比如IT信息技术、BT生物科技等。第二,地域性集中,像加州能占到美国VC投资的近50%,接下来是麻省和纽约。第三,之前也讲过,VC需要投资和退出的平衡。
回到中国市场,过去十年中国投资领域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资本荒到资产荒。过去在中国创立8年以上的基金都能投到明星项目,因为那个时候资本少好项目多;与之相对比的是,现在是资本多好项目少。十年期间GDP涨了5倍,VC募资的规模涨了40倍,大量的资本进入了投资领域。第二,项目越来越贵,估值越来越高。以2010-2014年五年数据为例,从种子轮到C轮年均增长10%左右,D轮年均增长超过20%。第三,创业成本降低。之前我见过很多创业者,他们都是放弃了外企和体制内非常好的机会,带着改变行业的想法来创业的,机会成本很高。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创业项目几乎是零成本。第四,速度越来越快,创业的时间窗口缩短。创业早期一般都需要试错,以前可能有1-3年的时间来慢慢试错,竞争对手也少;但是现在每个行业都出现类摩尔定律,行业发展加快,竞争程度提高,资本的介入程度也加速了创业进程。第五,对投资人的专业度要求提高。行业越来越细分,投资的坑越来越多,投资人需要对行业有深度的了解趋势把握,需要为项目投后提供增值服务,需要身份转变,从高高在上的资本拥有者成为创业者合伙人,与创业者一起推动项目的成长。
从投资机会来讲,现在中国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 目前我们看好的领域有:
第一, 消费升级。中产阶级是聪明的消费者,他们不再只看奢侈品,更看重品质的升级,看中性价比。对他们来说,会花钱和会挣钱同等重要,享受旅游,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二, 整个工业体系和供应链的改革。如制造业的升级、企业级服务、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等等。
第三, 技术创新,特别是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
在有机会的领域里如何创业?对创业者来讲,构建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创业其实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放大。对于创业者而言要思考两个问题:人少资金少的情况下如何突破、以及从哪里起步。很多人问创业是从用户入手还是从制造商入手,是做深还是做广,我们接触过很多成功的创业者,总结下来,他们都是从自己最优势的部分切入,结合市场竞争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竞争的壁垒,比如技术创新、规模优势、品牌效应、用户迁移成本等。当然,这些壁垒也不是长期的,所以创业者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持续构建难以超越的竞争壁垒。
创业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挑战。从0到1很难,这个阶段考验的是创业者创新的能力;从1到10相对容易些,比如是从北京市场扩展到上海市场;从10到100是最艰难的阶段,这个阶段考验创始人学习能力和快速成长的能力,从管理5个人到如何管理1000个人,如何保持公司的战略方向、如何找人找融资、如何保持公司持续快速成长的能力、如何应对竞争,很多公司的B轮和C轮都是死在这个阶段。从0到100换算做亿级人民币估值,就是一个公司估值不断成长,到可以上市或者退出的过程。
和大家分享复星的投资策略:
(1)保险+投资双轮驱动:以保险为核心对接长期优质资本,将复星的专业投资能力与保险资金有效嫁接,优化资产配置,践行复星的价值投资理念;
(2)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根植于中国,整合全球资源,复星在全球都有投资和布局,通过创造价值、分享价值,通过中国市场助力企业增长;
(3)富足、健康和快乐:健康、快乐和家庭财富管理是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关联行业的明珠,复星的目标是让人们更富足、更健康、更快乐。
再大家介绍一下复星同浩资本。复星同浩是复星集团旗下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专注于早期和成长期的项目投资,领域覆盖大健康(医疗高科技、医疗创新服务)和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消费升级)领域的创新创业投资。我们不仅提供资金,更重要的是将复星的产业资源与创业团队进行嫁接,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项目快速成长。
最后回到今天的分享主题,资本寒冬是创业和投资的理性回归。新时代的创业者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解决行业问题、创造新价值,能够快速学习和成长。新时代的投资人要真正的懂行业,尊重创业者并做创业者的合伙人,和创业者一起成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