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人来说,AI是美梦还是噩梦?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作者 马冰仑,编辑 刘筱薇,36氪经授权发布。
对普通人来说,如果不做生意,那么赚钱之道就可理解为职业规划。传统按部就班的职业规划显然已经不匹配AI与大数据大行其道的时代,其产出与曾经信息封闭的社会大相径庭。说白了,在大数据时代,如果不优化自己的职业规划,那么我们很可能被时代“优化”。
AI技术很大程度地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催生了很多新的产业。为适应数字经济的节奏,新零售、无人驾驶、普惠金融包括已经经历过洗牌的共享经济等概念纷纷兴起,“AI将取代人力”等衍生出的观点也在几年前甚嚣尘上。
当由互联网行业沉淀出的数字化改革路径纷纷渗透到实体经济各个行业,大数据和数字化不仅仅是管理者要考虑的战略部署,它也微妙地重塑着所有人的生活。数字经济时代到底会如何影响日常生活?AI对普通人来说,究竟是美梦还是噩梦?
AI替我们工作,我们去做什么?
美国斯坦福大学统计美国将有47%的职位会被AI取代。而在中国这个比例甚至可能高达60%以上。大量工作被取代的同时,一些行业也逐渐被颠覆。面对势不可挡的自动化浪潮,我们最该担忧的也许并非是“工作被抢走”,而是把“我们还能做什么”的关切放在首位。正如《经济学人》企业网络总监康仕学(Robert Koepp)所讲,人与机器的关系并非零和游戏。机器和决策之间只有加上人,才能实现增益(augmentation),即从人类现在所做工作出发,追求更好地使用机器,拓展人类的工作空间。
的确,近几年AI投产的案例也表明,AI并非取代和否定了人类的价值。相反,AI的介入使我们能够从无意义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相信没有人喜欢做机械重复的工作),做一些比较符合“诗和远方”的工作。大数据能够提供的是优化效率,而人类能够提供的是思想、创新与美的表达。这些无法量化归集的人类特质不需要回归概括,也不需要预测趋势,而会因多样性而闪光。
那么曾经从事机械重复性工作而被释放的大量劳动力应该何去何从?当社会效率提高,资源分配接近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劳动力将流入AI无法竞争的领域,即传统手工业、文学创作、艺术创作、表演等领域。随着这些领域全面开花,我们的社会可能会迎来“第二次文艺复兴”。而我们也更加“人性”,活成本来的样子。
未来需要创意型、灵活型的工作,以及高情商的工作。需要情感交流的工作只有人类才可以胜任。比如在深夜食堂和客人聊天给予治愈的老板,再智能化自动化的AI餐厅也无法取代。
AI时代,我们要提升哪些竞争力?
随着行业与工作的迅速变迁,不论对企业还是员工个人而言,若按照既有认知进行培训和职业规划,你可能培养出五年后就找不到对口专业或被AI无情淘汰的人。那么AI时代人才的竞争力是什么呢?
过去备受重视的经验和知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AI时代已不再是考察人才的重点。凡是可以通过培训快速获得的技能都算不上人才的闪光点,相反,由思辨能力和逻辑性形成的决策力才是AI时代最重要的人才特质。目前诸如谷歌和ThoughtWorks等领先科技公司在面试时已经不看工作经验甚至编程能力。相反,在面试时它们会设计很多开放性的智力问题。这些公司认为,未来的人才需要善于及乐于“人机共生”,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学习能力、快速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
新一代人才可以为“人机共生”做哪些准备?
如果未来的工作强调与机器的深度融合和协作,并发挥人类的高阶思维能力和情感交流的优势,那么我们个人努力的方向,或者说职业规划应有哪些变化呢?《哈佛商业评论》多年来都在思考人与机器的关系,以下几条自我价值提升的建议来自我们的英文版编辑总监茱莉亚・科比(JuliaKirby)和巴布森学院教授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H.Davenport),可供大家借鉴:
1.主动升级
即让AI做低级工作,自己把握机会向更高层次的工作进发。AI需要培训和优化才可以更“好用”,而培训、讲解、维护的工作只有人类可以完成。“人机协作”是“人机共生”时代亟需的工作方式。AI可以突破人类极限赋能人类工作,人类也可以通过训练和迭代AI使AI更拟人。这类协调型的工作是AI时代员工可以发展的方向。
2.另辟蹊径
即在AI无法触达的情感领域寻找工作场景。人类的情感需要表达,潜力需要被激发,而这类训练师或顾问只有人类可以担任。
很多管理者会苦于如何与发展遭遇瓶颈的关键员工谈心,内容可能需要涉及到抽象的问题,比如在团队中的自我定位或自身的长短板。一个有效的内部绩效教练可以替管理者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不直接参与业务,却能凭借心理学的专业和对人性的洞察赋能并激励员工。目前这类职位的缺口还很大,随着其重要性也越来越被认可,也将是未来职业的热门选择。
3.顺势前行
顺势前行,意味着引领机器的下一轮入侵,但自身便涉及须有软件协助的工作。看看哈曼的领英(LinkedIn)页面就足够说明这一点:他被联络人“认可”的专业技能有模拟技术、算法、机器学习、数学建模等等。正如比尔・盖茨最近说的,编程“现在还很安全”。
现在很多高校顺应潮流开设了AI专业,报考情况也非常火爆,年轻人希望顺势前行成为AI界的人才。这个现象值得肯定,要想准确抓住下一个自动化的新机会,掌握技术手段还不够。如果想选这条路,你就要尽己所能在自己的领域达到巅峰,毕竟也许有朝一日大部分软件开发工作也终将自动化。
4.专精于业
除了编程才能外,你完全可以发展别的兴趣,不过你要找到狭小利基领域并深深浸淫其中。
在职业技能上,你会拥有非常独特的个人品牌。机器如何为你增益?你要利用机器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跟上时代潮流,并与可将你的独特能力和他人技能相结合的系统保持联系。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BlaisePascal)曾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你有多久困于现实的“苟且”没有思考过了?AI使我们从螺丝钉像会思考的芦苇发展――人类始终是下一代新创意的来源。AI取代人类工作将经历上半场洗牌,而到下半场绚烂。AI技术最终会消除信息不对称,创造更人性的社会。
作者介绍 马冰仑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特约撰稿人 刘筱薇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高级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