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合法了餐饮行业走共享经济却行不通了?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标题:家厨行业政策进化全过程,网约车合法了餐饮行业走共享经济却行不通了?)

28日上午,上海市食品药监局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项可以说是对“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判死刑的通告。通告表示,坚决打击无证从事餐饮服务的行为,并查处了位于上海本市的“丫米”等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的违法行为,并对“回家吃饭”、“觅食”等项目移送相关省市的药监局处理。

以下为上海药监局官网全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表示,不支持网上家庭厨房的“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此类网络订餐模式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和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审查入网经营者资质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油烟、噪声扰民和消防安全等问题,本市12331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已接到多起“家厨”平台的投诉举报。

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今年以来我局对“回家吃饭”、“觅食”、“丫米”、“邻食”等“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开展治理,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组织开展行政约谈

今年初,我局组织开展了对“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提供者的行政约谈,明确告知其从事的网络订餐活动已经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责令其立即停止在本市的无证“家厨”网络订餐活动。

二、发布食品安全提示

今年3月,我局在官方网站发布了《“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食品安全提示》,提示消费者不要订购无证“家厨”加工的食品,“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应停止向无证“家厨”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加入平台的“家厨”应停止无证从事餐饮服务的行为。

三、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我局已组织依法查处“丫米”等本市“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的违法行为,并对“回家吃饭”、“觅食”等“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依法移送相关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处理。

我局再次重申,“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应停止向无证“家厨”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加入平台的“家厨”应停止无证从事餐饮服务的行为,拒不停止的将依法从严处罚。欢迎广大消费者拨打12331热线电话,举报相关违法行为。

这次上海政府对私厨的判决虽让行业震撼,却也在人们意料之内,因为政府对私厨模式关注已久,下面,我们梳理一下关于网络订餐平台的安全性问题的政策方面的过程:

3・15引出了私厨许可证要求

2016年3月15日,今年的“3・15” 晚会,央视对饿了么平台黑作坊的揭露,一时间让网络订餐安全性问题提到了公众面前。并且央视报道还援引《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经营业态证件进行了严格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3月18日,针对“3・15”事件,北京市食药监局召集了包括“饿了么”在内的北京地区约10家外卖送餐平台进行约谈。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食药监局要求:经营业态为单位食堂、中央厨房,以及个人私厨不得上线运行,并要求北京地区各个网络订餐平台必须在3个星期内按要求整改完毕。

这个要求中明确提及了个人私厨不符合网络订餐的经营业态,不得上线。

私厨模式迎来第一波关闭或转型潮

3月22日,小e管家(e袋洗社区共享经济平台)内部孵化的项目 “小e管饭”,经媒体曝光已经暂停了业务。而在探究其停止业务的根本原因在于政策的不允许。

当时北京市食药监局餐饮服务监管处处长刘国斌表示,“自家厨房送餐”性质的无证餐饮是不合法的,有关部门从来没有对一家自家厨房送餐性质个人发放过“餐饮服务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目前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没有对私厨发出过餐饮或食品许可证,也就是说,以居民楼为地址的“私厨”是不得上线经营外卖送餐的。

其实小e 管饭不是第一个关闭的,“妈妈的菜”早在2015年年底就面临融资困难而后来不得不与  理大师内部孵化的功能餐项目 “第一膳堂” 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将继续运营 “第一膳堂” 的功能餐业务。

5月31日,私厨平台“我有饭” 为了提高私厨效率,从拼桌业务大幅转向包桌业务。

政策寒冬在盛夏7 月到来

7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一个论坛上的讲话,表明以居民楼为地址的“私厨”因为没法得到国家的监管,而存在安全性上的重大隐忧,并表明自己是反对的。

这一讲话给私厨模式带来巨大影响,当时还在运营,并且已经可以做到日均5-6 万单的“回家吃饭”、“觅食”等项目纷纷出来表示,愿意接受国家的监督,并加大平台对私厨的监管,包括厨房卫生、提供统一渠道的供应链食材供应、个人健康证、甚至摄像头直播私厨做饭过程,以取得国家的认可。

7 月 14 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正式将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纳入监管范畴,并出台了具体的监管细则,要求平台建立登记审查等制度、进行经营许可证等,具体办法将在10 月 1 日正式实施。这一政策的颁布,让私厨模式彻底因无经营许可证而被挡在合法门外。

不过当时回家吃饭创始人唐万里在接受对外采访时表示,私厨模式并非一点曙光都没有,因为相关监管层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发展的模式很赞成,认为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经济下行压力等等问题。

直到7月28日上午上海发布这条通告,判了上海市内的私厨项目死刑。

针对上海市食药监局的通告,36氪联系了“丫米”创始人丁其骏,丁其骏表示目前还在跟监管部门进行协商,暂时不方便透露相关情况。不过据了解,丫米之前已经在转型了,不过不知道转型成果怎么样。

同时36氪还采访了位于杭州的同为私厨模式的“吃几顿”创始人以及投资人多牛资本。对于上海的通告,他们表示政府部门监管的初衷就是保证食品安全,这是没有错的,但是私厨模式并不等于食品不安全,还是需要政策引导+平台监管。

纵观上面政策寒冬带来的私厨模式的惶恐,不由得让人想到同为28日,交通部正式公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一《办法》,让共享经济属性的“网约车”在经历了长久的政策逆境后,最终获得合法身份。

为什么网约车可以,餐饮就不可以了?

一)性质不同。虽然餐饮和出行同样是高频的需求,但是毕竟餐饮涉及到的每个人安危,且私厨是以居民楼为单位的分散在各个角落里的大爷大妈,食材很分散,制作方法和制作人都是不透明的,这的确给每个用户带来很大的隐患。

二)网约车的出现的确解决了各个时段打不到车这一用户极大的痛点,而当前解决让用户吃的好的方式,有可以订更好餐馆的饭,可以订大厨制品的饭等等,私厨并非唯一解决方案。

不过,反过来说,每个事物在成长过程中,都不是完美的,而是逐渐走向成熟的。如果当初滴滴开始私家车业务时也因存在安全隐患就被一刀切扼杀,今天就不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从网约车得出的关键两点:

第一,和政府沟通,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一点应向滴滴学习,与政府进行有效沟通,争取政府的认可。以共享经济模式切入的滴滴,最终大的危机也是寻求政府的认同。滴滴的聪明之处在于开始从正规出租车切入的,扩大了用户量;后来又推出顺风车、拼车,打出绿色出行的口号,跟政府积极沟通;而由于快车服务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在舆论上获得了消费者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加上资本的青睐,才迎来柳暗花明,因此如何跟政府沟通、体现自己的价值、从个人消费者的舆论来证明家厨在食品安全上可靠,是家厨行业要解决的问题。

而且,当前上海政府虽然表态了,但是其实各地的政策是有很大不同的,就像当初滴滴在不同城市遭遇不同待遇一样的道理。在其他城市的创业者这时候更要与政府进行积极沟通,避免被执行死刑。

第二,迅速做大做强,获得消费者和舆论的支持,证实私厨模式食品安全的可靠。

据了解,目前私厨模式的几家创业公司,最大的是回家吃饭,已经确定获得4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今日资本。回家吃饭6月份最新数据显示,平台订单量日均 5 - 6 万,家厨数量有 5 万人。但是相比于2015年滴滴的订单量,还是太小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据了解,滴滴2015年一年订单量14.3亿单,相当于每天有近400万单的量。

如果私厨模式能够起来的像滴滴一样快,在短时间内获得那么多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也必然会用实际行动证明私厨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私厨模式为什么没有那么快起来,除了上述讲的项目性质,和用户需求的问题,还是要认真审查这个模式背后,是否真的是最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模式,是否真的能高效解决消费者想要吃的更好,更安心这个问题。如果不是,也的确需要转型,希望市场早日能够给这个模式带来答案。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网易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餐饮行业互联网网约车合法地位网约车合法化网约车新政餐饮行业网网约车合法餐饮行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