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伟铭:大众要在中国下一盘智能出行的大棋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标题:苏伟铭:大众要在中国下一盘智能出行的大棋)

当李志飞说出门问问不是一家融资驱动的企业,而苏伟铭也说大众汽车集团不是一家只投钱的公司时,业界开始重新打量双方的合作。

如所有行业对热点的追逐一样,在过去两年中,整车企业与网络及智能技术公司的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日前由大众汽车主导的这起跨界合作却让业界感受到这种趋势可能对汽车业带来的决定性影响。4月6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与中国人工智能(AI)公司出门问问(Mobvoi Inc.)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携手研发并应用车载人工智能技术。

根据双方高层在3月30日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全新的合资企业,由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VCIC)与出门问问科技有限公司各持50%的股份。在此次合作中,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投资共计1.8亿美元,用于双方在汽车领域业务的开展,为出门问问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并将其应用于汽车行业。

这使得中国市场和欧洲一起成为大众全球范围内仅有的两个重点部署移动出行的区域,而合资公司背后,大众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输出的全链条介入,意味着除了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名片上即将添上“车载人工智能技术供应商”的新身份。

广告

“1.8亿美元只是一个开始。选择跟出门问问合作,是大众集团移动出行战略的一部分。”苏伟铭称,大众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移动出行生态圈,为达成这一目标,已经规划了三大板块,共计十二、三个项目。而这些项目都将采取跨界战略合作的方式推进,助力大众集团在全球汽车技术革命中获得更多的主导权。

设定人工智能战略重心

此前并未在汽车领域受到关注的“出门问问”在人工智能界却正当红,2012年成立的“出门问问”是一款基于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技术,面向移动搜索领域的智能手机应用,用户只需通过语音用口语化的提问方式就可以搜索出有关于吃穿住行的服务。迄今为止,出门问问已经拥有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垂直搜索等核心技术。

出门问问目前正致力于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软硬结合的产品落地到生活场景,来打造下一代的人机交互方式。而“车载”正是其定义的三大人机交互频次高的生活场景之一(另外两大场景是可穿戴和家居)。

“选择出门问问,是各方面考量的结果。如果大家了解的话,其实Google也是出门问问的重要投资企业,所以我们与Google也进行了谈判”。苏伟铭称,出门问问的技术潜力早已被各大科技公司和投融资机构所瞄准。

2015年6月,出门问问发布了中文智能语音交互手表Ticwatch;2015年9月,出门问问成为Google An-droid Wear语音搜索战略伙伴;2015年10月,出门问问被Google投资。截至目前,出门问问共计6轮融资。此次来自大众汽车的D轮融资将主要面向智能汽车及移动出行的场景开发。

“此次,我们对出门问问进行投资,不仅仅是出于财务层面的考量,也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通过本次战略投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获取出门问问应用广泛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大众和出门问问的合作是否和其他车企的跨界合作一样,只是单纯的投资或技术合作,苏伟铭回应称,“想强调的是,我不主张相互供应的关系,一定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

“移动出行领域的合作,如果是提供车辆,那只是纯粹的商业化的供应需求。与出门问问的合作,我们是要进入合作的管理层,在共同建立的合资公司中,双方都有委派监管团队”。

苏伟铭介绍,出门问问领先的语音控制技术能够为软件开发提供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如果你与人工智能进行沟通,沟通得越多,它就越了解你,人工智能研发的目标是迎合客户,而不是需要客户自己调整来配合,所以,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是集团战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他坦言,在人工智能的项目开展上,有好几种做法,包括很多车企正在尝试的路径――“自己行动”,但这不一定能成功,因为需要跨越和克服整个集团既有的企业文化。而出门问问这样的新创公司则是能够与大众形成互补合力的最佳合作对象。

“我们需要的就是像出门问问这样拥有技术,且能够很快地将技术实现应用。”苏伟铭称,同时出门问问也很需要来自汽车行业的专家,来帮忙推进其未来的发展。从这方面的合作来看,双方非常契合。“大众的技术最后是一定要体现在硬件上的。硬件是大众的强项,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在这一领域拥有更加强大的实力。”

“我们与出门问问新成立的合资公司绝对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管理,而是应该让其独立运营。将我们的需求与合资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苏伟铭称,合资公司将拥有传统企业无法做到的独立开放的运营环境和企业文化。

据介绍,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将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并将其应用于汽车行业。基于出门问问领先的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垂直搜索和主动式搜索技术,以及大众汽车集团在汽车和移动出行领域的领先地位,该合资企业将进一步探索,为未来的智能移动出行提供解决方案。

1.8亿只是开始

“在我们致力于打造的移动出行生态圈里,人工智能并不是只包括这一部分,其实,在这一生态圈中有各种形式的人工智能,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将这些人工智能整合在一起。”在外界看来只是一起简单的跨界合作,但在苏伟铭看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下一个工业革命的前夜”,这是苏伟铭对汽车业正在面临的技术挑战的判断,为此,大众汽车在2016年开始部署在华集团战略。在2016年的广州车展期间,大众集团提出了在中国市场致力于投资和布局出行服务的三个战略板块的初步构想。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营销官、集团销售和市场负责人胡波介绍,第一个板块是车内(in the car)的互联功能,使车辆更加智能化;第二个是车辆周边的基础设施建立,包括智能停车、智能充电等。第三就是交通形式的智能化管理。即打通不同的交通形式,提供一个智能化管理,最后让出行者能够享受顺畅、无缝衔接的各种交通形式带来的便利。

以三个板块的战略规划来投资和布局移动出行服务的大众集团,坚持强调车企在这一领域中的主体作用。“我们相信,车企能在这一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胡波称。

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各大车企都在进行由汽车制造企业向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商的角色转换,而大众正在尝试成为这场变革的先行者。

“要建立一个生态圈,必须要有多个方面的项目支撑。在落实该战略的过程中,我们便开始思考,如何构架这些项目,未来三年我们是要围绕这十二、三个项目开展工作的。”苏伟铭称,“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集团旗下各品牌,希望出门问问能尽快研发适用于汽车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以便及时供应,满足未来车辆发展需求。”

据了解,新的合资企业将为大众中国旗下多款车型以及其他品牌车型开发产品。首批产品将包括出门问问现有的智能后视镜。通过语音输入,该后视镜可以提供导航、信息点(POI)搜索、即时通讯、车载声控信息娱乐系统等功能。

车载人机互动是出门问问的核心研发领域,通过此次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 的合作,众多车主不久就能感受到这一全新科技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体验。

新的合资企业将为大众中国旗下多款车型以及其他品牌车型开发产品。首批产品将包括出门问问的代表产品之一――车载智能后视镜问问魔镜Ticmirror。通过语音输入,该后视镜可以提供导航、信息点(POI)搜索、即时通讯、车载声控信息娱乐系统等功能。除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品牌的车型以外,合资双方相信这些技术对整个汽车行业同样极具吸引力,并对为业界品牌开发相关产品持开放态度。

苏伟铭透露,最快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大众中国就会开始着手引进并在进口车上使用出门问问的热门产品――改款智能后视镜,在一些国产车型上也将采用该技术。“智能后视镜目前还只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但是,有了大众汽车集团的参与,这款后视镜在未来可能会衍生出其他的技术和产品”。

经济观察报:在中国的十二三个移动出行项目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是否有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

苏伟铭:关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是否享有建立独立体系的授权。2016年中旬,我们便与集团总部沟通过,我们认为在移动出行领域,中国是领先于其他市场的。所以,当时我们就决定在欧洲以德国为基础,建立MOIA移动出行服务公司。之后,在中国,我们期望成立一家服务于移动出行的公司,这也是集团在亚太区重点部署的移动出行项目。

所以,全球范围内集团只有两个重点部署移动出行的区域,欧洲和中国。其中中国的业务包括三大板块,我们在去年底就已经设计了大概12到13个项目。我们在这一领域是领先的,这之后,我们还会有更多合作。

经济观察报:在大众规划的十二三个项目,大众与滴滴出行、首汽等公司的战略合作是什么模式?

苏伟铭:大众跟滴滴、首汽的合作属于这十二三个项目的范围中。其实,与滴滴出行的合作,目前还在进行详细商议。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合作投资并不是融资的概念,我们的合作是战略性的。

经常有人说大众汽车集团起步晚,但我看不出其他厂家做得有多快。

移动出行的合作,如果是提供车辆,那只是纯粹的商业化的供应需求。与出门问问的合作,我们是要进入合作的管理层,在共同建立的合资公司,双方都有委派监管团队。

经济观察报:您提到的十二、三个项目都是什么商业模式?是否都会以合资企业的形式出现?

苏伟铭:并不是全部都是合资企业形式的项目。我讲的三大板块中,出门问问是其中一个基础的板块――语音和人工智基础设施。我们选择成立合资公司是因为,我们很难通过硬件来衡量一项技术的价值。那么如果不通过硬件,技术应该怎么落地呢?通过建立合资企业,我们可以为不同品牌设计不同的技术,也可以设计针对整个售后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集团以外的其他品牌,我们并不排除这样的合作。因为生态圈本身就有一个共享的概念。随着数据的增加,共享的概念会更加广泛,生态圈成功的可能性也会越大。所以与传统的工作方式相比,变化是非常大的。

经济观察报:这十二三个项目是侧重技术的合作还是战略层面的合作?未来是否考虑把这些合作的成果向集团外输出?

苏伟铭:我认为技术和战略两者兼有。要建立移动出行生态圈的目标,就必须把其中的布局规划清楚,只是研发出几个APP,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或合作的全部。我们需要思考年轻一代在五六年后购买汽车时的喜好是什么?同时,我们开展这些合作的目标不仅只是供集团内部使用,也会要向外输出。

经济观察报:生态圈成为汽车业新的布局单位,选择共建生态圈的合作伙伴时,有什么标准?

苏伟铭:以前我们称之为垂直平行的价值链,现在我们常提的生态圈与此有直接关联。在考虑发展这些技术的时候,需要对合作伙伴进行全面理性的对比。

举个例子,当我们派一批工程师进驻出门问问的时候,我们会考量其语音识别技术有多强?然后再开始讨论中间的差别在哪。找到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性非常重要。从战略角度,大众汽车集团需要明确今后的定位。

谈了这么多,其实有一个基本点,便是客户群体。作为主机厂,我们需要预见到7年以后车的样子。因为一般针对七年以后的下一代产品,我们现在就已经设计出来了。而我们恰恰站在一个工业革命的前夜,未来会遇到非常大的改变。年轻一代人的习惯跟我们的习惯存在很大不同,这正是大众汽车集团在战略上希望能有所改变的,同时我们也会分析其他品牌的汽车产品。

随意打赏

智能出行工具智能出行大众中国大众出行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