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互联网的博物馆不是好博物馆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标题:不玩互联网的博物馆不是好博物馆)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也许这是2016年下半年第一个火的H5了,在贱萌的故宫style新品《穿越故宫来看你》中,平时一脸严肃的老朱皇帝,配合RAP节奏动起来了,手舞足蹈地一路出宫自拍、发朋友圈、QQ群互动,再配上改编过的现代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VR》,让人看得停不下来。这一路感觉确实蛮穿越的,也很逗比和呆萌。原本以为是故宫淘宝那群鬼才设计师又发大招,没想到是腾讯与故宫博物院宣布合作。看来与18岁的腾讯合作,过几年就600岁的故宫大有逆生长之势。

不过,这其实已经不是故宫第一次“藏品活化”尝试,故宫博物院对数字化遗产的经营一直都很看重,从游戏到日历类App,甚至周边销售,均有涉猎。如果说故宫博物院官微主要负责文化传播,偶尔卖个萌都还算“正经”,那么“故宫淘宝”微博就是故宫的另一面,更倾向于做有些无厘头、有些深井冰的“网红”。

比起一些只会冷冰冰发布与企业相关新闻的官微,“故宫淘宝”作为一个企业官方信息平台,显得更有性格,画风一开始只是单纯卖个萌,把历史人物卡通化,像道光比划“奥特曼”打小怪兽、李清照抛媚眼比“剪刀手”、康熙戴眼镜手拿玫瑰,为了做这些图,故宫称“我们疯了一个设计师”。后来脑洞就大开了,推广的文案风格变得奇葩。2015年1月29号,“故宫淘宝”为了推荐一款骨瓷杯子,推出文章《她比四爷还忙》,把乾隆的皇额娘、贤良淑德有福气的熹贵妃的历史萌萌地解读了一遍,最后讲到她过生日时普天同庆的场面,皇太后过生日自然要有生日礼物,于是宣传重点――骨瓷杯隆重登场,你能不心动吗?当时《人民日报》官微就转载了《她比四爷还忙》,朋友圈更是被刷屏一片。

2015年上半年,故宫的文化产品销售额达7亿,而2014年整年的收入超过6亿元,这种增长离不开短时间内蹿红的“故宫淘宝”。

要是你以为故宫工作人员只会在产品和文案上卖萌这种雕虫小技,你就彻底输了。人家还玩技术玩美学,从2013年开始,故宫还先后发布了《胤�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等五款App,席卷各大下载榜,也赤裸裸地想赖在用户的手机不走。

此外,故宫在淘宝开了网店,店铺名也叫“故宫淘宝”。去年8月,“故宫淘宝”在网上促销,第一个小时,1500个手机座宣布售罄,一天内成交1.6万单。

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开始与故宫展开合作,从旅行、文创到游戏、表情包,故宫打造的是年轻文化意象。凭借故宫这个出身不俗的传统文化IP,通过“故宫淘宝”等将IP拉近了受众,这些新媒体产品给了人们了解故宫的直接渠道。

互联网与博物馆的结合,让沉闷、古老、庄严的博物馆变得更亲近。

实际上,海外的博物馆在互联网这条路上玩出了更多有意思的花样。比如卢浮宫推出的App走移动博物馆路线,提供500幅文物图片,并附有详细的背景介绍及馆藏位置说明,适合专注于文物的朋友;走在英国纽卡斯尔市的街道上,你的手机可能会突然跳出一条信息:曾经扰乱治安的酒徒和斗殴分子,会受到公开羞辱的惩戒,短暂的茫然后,你会发现自己正站在曾经酒徒横行的酒吧街上;再往前走,你又会在手机上看到“1733年,一个表演者在城堡前召集了一群看客……”一转身,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堡就矗立在身后,威尔档案博物馆设计的App结合了当地历史、馆藏珍品和手机定位,让游人身临其境体味历史。

我们需要了解科学,更需要有意思的科学和科学文化互动。故宫模式能拷贝复制带领其它的博物馆“共同进步”吗?可能还会面临同质化和不可承受的投入之重等各种难题。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古老的博物馆也要走上互联网之路。一项由皮尤研究中心基于对美国1224个博物馆机构进行在线调查而发布的一份“新媒体与博物馆观众参与”报告表明,社交网络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艺术机构的普遍认可,并且已经渗透到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运作的方方面面,成为美国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的确,只有互动,才能碰撞出火花。因此,博物馆要解决的另一个重点问题在于社交网络化。当博物馆变为自己的兴趣社区,科学才从高墙深院走向平民。

古人被互联网玩坏,今人开心地笑了。

随意打赏

互联网 博物馆互联网博物馆互联网档案馆互联网咖啡馆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