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量子卫星 为何说墨子是“中国科学家始祖”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标题:为啥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名为“墨子”? 墨子何以成“科圣”?)

黄焦风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8月15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之所以起名“墨子”,是因为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这在光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理,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墨子还提出了某种意义上的粒子论。光量子学实验卫星以中国科学家先贤墨子来命名,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命名量子卫星 为何说墨子是“中国科学家始祖”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墨子”上天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大盛事。不过被称为“科圣”、“中国科学家始祖”的墨子,尚不算广为人知。距今2000多年的先秦时代,墨子及其所创立的学派墨家,与儒家并称为“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然而经过秦火一炬及汉武帝时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子学说一朝而斩,再无余续,在其后的历时流转朝代更迭之中,仅留存录于正统《道藏》本的《墨子》53篇。《墨子》包含神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军事学、逻辑学、物理学、数学等跨门类多学科知识,堪称“百科全书”,在彼时当世乃至后世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尽管《墨子》散佚已多,今人通过仅存篇章,仍可一窥代表古代中国科学最高水平的墨家科技成就及其科学思想。

命名量子卫星 为何说墨子是“中国科学家始祖”

墨子

《墨子》的逻辑学。 近代以来,国家积弱,列强环伺。西风东渐之下,有识之士思以西学救济中学,积极反思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人历来没有意识到“逻辑”问题,思维方式讲究中庸,“和稀泥”,故发展不出精密的哲思和科学。然而墨家逻辑学,在西方汉学界被称为和古印度因明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形式逻辑三段式可相媲美的“古代三大逻辑系统”。墨家逻辑学强调“以实正名”,对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概念范畴的“达、类、私”等,做出精确定义和演绎推论。

在“名实之辨”等古代经典辩学论题如“白马非马”(白马不是马)、“杀盗非杀人”(杀死盗贼不是杀人)上发展出极具特色的方法论。《墨子.非命上》中更提出以“三表”为法,来作为认识论领域辨析真与假、是与非、对与错的判断标准――“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即根据古书典籍圣人遗传的间接经验(本之)、根据普通老百姓日用生活的直接经验(原之)、根据理论联系实践、言辞运用于实际的果效(用之)来判断取舍是否得当、命题是否成立、观念为真为假。

《墨子》的数学。 墨子门徒中多小手工业者,稔熟圆规尺矩等工具的应用,墨子本人即是彼时一顶尖巨匠。他们由生产生活实践及自身行业经验中积累了大量数理知识,发展出对点线面、直圆方等数理概念的超前理解。《墨子.经上》曰:“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端”没有厚度和长宽,同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对“点”的定义一致。又有《墨子.经上》曰“体,分于兼也”,《墨子.经说上》曰“若二之一,尺之端也”。这里讲的是全集子集和充要条件。“体”为个体,“兼”为整体,“尺”相当于线,“端”相当于点,点与线的关系即是部分和全体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充分条件。墨家还定义了方圆:《墨子.经上》曰:“方,柱隅四权也”,《墨子.经说上》:“矩写交也”――方形就是用尺矩作出四个边四个角相等的平面图形;《墨子.经说上》曰:“圆,一中同长也”――圆形就是从中心到四周具有同样长度的平面图形。

《墨子》的物理学。 主要有力学、光学等。力学方面,《墨子.经上》曰:“力,形之所以奋也”,力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化的原因,此与伽利略和牛顿的观察研究相同,却更早了1800多年。光学方面,《墨子.经下》曰:影倒,在午,有端与影长,说在端”。《墨子.经说下》加以诠解,为“影。光之人,照若射。下者之人也高,故成影于上。首蔽上光,故成影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影窟内也。”――在阴暗的小屋向阳一面立墙,墙上开孔,人离墙不同远近距离,则当人被阳光照射时,将会形成倒影。人上部遮挡光线,故成像于下部;人下部遮挡光线,故成像于上部。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此即为小孔成像的原理,墨家通过此实验,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

《墨子》的军事学 。一般而言可将现存53篇《墨子》分为“墨论”、“墨经”、“墨守”三个大类。“墨论”记载墨子学说的核心教义,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统称“墨学十论”。“墨经”主要为《大取》、《小取》、《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为墨学一“索引”、“字典”性质的文献,墨家大部分的科技知识亦都包含在内。“墨守”为墨家学派的守御兵法,有《备城门》、《备蛾传》、《备梯》、《备突》、《旗帜》、《杂守》、《备高临》、《迎敌祠》、《备水》、《备穴》、《号令》。以墨子和大弟子禽滑�之间的对话形式展开,详细论述了防御战争中的具体技战术和非攻止战的战略思维。墨家反对面对强暴采取消极不抵抗的奴隶思维,提倡不放弃武力的积极的和平主义思想,墨子本人及其弟子就曾多次亲身参与到帮助弱国抵御强国侵略的自卫反击战中。“墨子兵法”与《孙子兵法》,一守一攻,并称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古代军事指挥艺术之“双峰”。

命名量子卫星 为何说墨子是“中国科学家始祖”

墨子(明刊本)

墨学为何会中绝?“科圣”何以无传人?此诚为国史千古谜题。除上文提及的暴秦思想钳制及汉武一教独尊等因素,尚有其他原因。有人认为墨家“兼爱”理想脱离实际,背离人伦,为一凌空蹈虚之乌托邦;有人认为墨家“非攻”思想及其建制成型的集团化、武装化的组织模式,直接威胁到统治阶级的利益,故被绞杀;有人认为墨家“以自苦为极”,尚俭太过。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墨子虽能独任,但天下人难行。笔者倾向于一种观点,即在儒家言说传统下的古代中国,“重农”思维深入骨髓,社会普遍轻视工商阶层、工匠阶层或小手工业者的生产生活经验及智慧,目之为“奇技淫巧”、“尚功用而慢差等”。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荀子之辟墨,亦多源于此认识。是故古代中国在儒家影响下能够发展出十分繁复的应用伦理和生活哲学,却因缺乏“墨学之维”而发展不出精密的理性思辨和抽象思维。

清末民初以降诸国人,痛感儒家文明无法振衰弱起弊,于是转而寻求墨学的文化资源,希望把墨家勇武刚强、兼爱非攻的学派性格,融入衰朽孱弱的民族性格中。故有梁启超、方授楚等学者力倡墨学,掀起第一波墨学复兴思潮,发出“打倒孔家店,树立墨家店”的呼声。他们认为墨子学说中所包含的科学理性精神,同西方文明若合符节,足以同西学等量齐观,甚至有人提出“西学墨源说”等。而今观之,这一批学人以墨学接引西学的会通之路,或有偏颇极端之处,但他们“急其先务”、“先质后文”的济世救时精神,倒与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大义,暗合冥契。

当下中国,第二波墨学复兴思潮方兴未艾,香港墨教协会、深圳墨门书院、中国墨子学会等墨学复兴团体逢时而生,《墨攻》、《秦时明月》等墨家元素文化产品纷纷涌现。由潘建伟院士发起的,北大饶毅教授、中科院蒲慕明院士、王飞跃教授等国内国际顶尖科学家所组成的科普论坛“墨子沙龙”,对在年轻群体中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实有正面作用。看来“墨子”不但上天了,还实实在在的落在地面上,此足证《墨子.大取》之放言:“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也犹在!”

著名西方汉学家、中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曾赞叹:“墨家的科学水平,超过了整个古希腊!”须知历史留下的不尽都是精华,淘汰的不尽都是糟粕。可以说墨子学说未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实乃国史上一大悲剧。设若墨子学说能早一点为国人所重视,那么中国早一点开出“科学理性”之花,倒也未可知。

(作者黄蕉风系香港墨教协会主席)

随意打赏

中国发射量子卫星中国首颗量子卫星量子卫星 墨子号中国量子通信卫星量子卫星 墨子墨子号卫星量子科学家量子力学墨子卫星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