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钹院士:清华大学AI研究院要孵化人工智能界的BAT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张钹院士:清华大学AI研究院要孵化人工智能界的BAT

本文系网易智能工作室(公众号smartman 163)出品。聚焦AI,读懂下一个大时代!

【网易智能讯6月29日消息】2018 CCF-GAIR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今日在深圳举行。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发表了演讲,对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做了详细的梳理,并认为人类现在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会后,张钹院士接受了网易智能等媒体的采访,谈到了刚刚成立的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目标与人才培养。

目前的AI应用被限定在五个条件中

张钹院士认为,过去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多进展,也有很多标志性事件,但是过去这些成绩,除了靠大数据、算法、算力等三个因素,还必须建立在合适的应用场景下,满足确定信息、完整信息、稳定性、单任务、有限域这五个条件。

张钹院士:清华大学AI研究院要孵化人工智能界的BAT

“现在的人工智能只是没有理解的人工智能”张钹院士说到,我们现在所做的问答系统谈不上智能,只是关键字搜索。“只有IBM沃森等具备一些非常弱的推理能力。”比如,媒体曾报道一位中国记者问了机器人索菲娅四个问题,结果它只答对了一道。再比如,机器现在可以回答美国总统是特朗普,但是无法回答“特朗普是一个人吗”这种问题。

所以说,目前AI只能取代有确定性答案、重复性的机械类工作。

强AI只是概念,有理解的人工智能才是目标

张钹院士认为,强人工智能现在只是概念,并没有具体的路径。“但是有理解的人工智能是可以做出来的,只是这条路很漫长。”张钹院士带领的团队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想要达到有理解的人工智能,首先要建立常识库,让机器具备常识推理能力。但是想要告诉机器什么叫做“吃饭”、什么叫“失眠”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张钹院士介绍说,美国从1984年就已经开始做这类公司,但现在还没有做好。

既然感性的东西无法用知识表示,无法用符号模型,只能用神经网络、准符号模型进行大量训练。“后来从浅层神经网络发展到多层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起来以后,专业门槛也开始降低。”张钹说到。

但是,这样的深度学习系统只是一个机械分类器,不是一个感知器,尽管经过大量数据训练可以把各种动物分的很清楚,但是并没有认识这些动物。也就是说,机器只有感觉,没有知觉。仅仅依靠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很难到达真正的智能。

张钹院士:清华大学AI研究院要孵化人工智能界的BAT

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通常说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但是这时候的机器是小错不犯,大错不断。张钹院士举了自动驾驶的例子,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在简单路况上勉强可以用,但绝对无法突破复杂路况,“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破坏交通规则,令数据驱动方法失效。自动驾驶汽车无法穷尽所有的路况。”

张钹院士透露自己的团队如果做有理解的人工智能,即把符号变成向量,投射到语义空间,“如果能把语义、语音空间投射到同一空间,就可以做到有理解的人工智能,但是目前投射时候语义会丢失,我们正在攻克这个难题。”

张钹院士最后说到,目前人工智能需要解决的最难的问题是图灵测试,也就是开放领域问答。很多公司都声称其机器人通过了图灵测试,其实并没有。“人工智能永远在路上,这才是人工智能的魅力。而且,只要这些问题解决了,人类社会将发生本质改变。”

清华大学AI研究院要吸引全球人才,孵化人工智能界的BAT

在会后的媒体采访中,张钹院士还回答了关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一系列问题。

昨日,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由张钹院士担任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将依托清华大学优势学科,以未来人工智能的原创性基础理论为发力点,力求在探究智能本质的基础上,产生人工能基础理论和关健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成果,着力打造具有清华特色影响力的基础性、源头性的新高地。

在如何建设清华AI研究院的问题上,张钹院士特别提到了人才,他说,想要建立国际一流的研究院,就必须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清华大学AI研究院未来至少20-30%的人才是外国人。所以,清华大学AI研究院要着力建设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首先能留住人才,其次能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

关于未来的目标,张钹院士说,作为研究型机构,清华大学AI研究院的本分是要搞好学术研究,“但是AI又与应用结合相当紧密,因此AI研究院不仅仅是开开会,我们的研究一定要产生出算法,研究院要孵化出AI新产业,甚至成为人工智能界的BAT。”(小羿)

关注网易智能公众号(smartman163),为你解读AI领域大公司大事件,新观点新应用。

随意打赏

bat人工智能布局ai人工智能 手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视频ai人工智能电视人工智能 院士张钹人工智能张钹院士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