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引争议 多国联名抵制基因驱动技术
(原标题:比尔?盖茨再次面对巨大争议,IUCN、多国政府、NGO、科研机构联名抵制基因驱动技术)
编者按: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9月1日-10日召开)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多国政府代表、NGO、科研机构,以压倒性优势投票通过了暂时禁止基因驱动技术在物种保护领域的相关研究,直到IUCN对其影响进行充分评估之前。投票结果以公开信的形式发布。
基因驱动技术又称为“基因突变链式反应(mutagenic chain reactions),是一种在野生种群中快速传播特定性状的方法。基因驱动技术通过种群交配来传播“自私基因”的遗传指令。
换而言之,就是通过改变物种基因的方式,让该物种只保留我们认为“好”的基因,如有必要,直接进行“种族灭绝”。例如,如果一项基因驱动技术导致种群只繁殖雄性后代,那么这个种群将很快因为没有雌性配偶而崩溃。说白了,就是以改变或灭绝一个物种为目标,去彻底解决目前面临的由该物种带来的问题。
这种技术将使人类成为“造物主”,赋予科学家们打断并引导某一物种进化方向的“上帝之力”。虽然对于解决问题本身来说,这可能具有一劳永逸的效果。但是,随着而来的“蝴蝶效应”造成的恶果可能比问题本身更严重,因为此举可能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冲击,甚至灭绝某些物种。
目前,关于基因驱动技术的争论,激烈程度不亚于对转基因生物(GMO)的争论,最终也将带来全球影响力。因为正如转基因生物一样,基因驱动也将影响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环境。
疟疾是引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儿童死亡的最大因素
近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新闻发言人布莱恩・卡拉汉(Bryan Callahan)称,盖茨基金会将对“进攻疟疾”(TargetMalaria)项目追加3500万美元投资,总投资达7500万美元(约合4.9亿RMB)。 这是迄今为止对基因驱动技术的最大额投资。
“进攻疟疾”是由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领导的一项利用基因驱动技术对疟蚊DNA进行绝育改造的计划。如果将这种“转基因疟蚊”放归自然,这项技术可能会使疟蚊种群灭绝,从而阻止疟疾的传播。
去年,当伦敦帝国学院和其他组织的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中, 首次成功对蚊子种群实现基因驱动技术,迅速引起了全球范围关于基因驱动技术安全性的激烈争论。
据卡拉汉称,新追加的投资款项将帮助“进攻疟疾”计划继续探索其他有潜力的构想,并开始规划后续有关生物安全性、生命伦理、社群参与和监管指导的问题,基本上是大量的基础工作。盖茨基金会将这项技术看作“风险赌注”,结果不一定会成功;然而 一旦成功,将有效地彻底消灭疟疾。
据盖茨基金会早先称,计划到2029年能够有一项基因驱动技术通过并用于非洲部分区域的现场使用。然而,比尔・盖茨(微软公司的创始人)在今年夏天的最新评论中透露出满腔热忱的预言: 实现这项技术(基因驱动)有可能只需要两年。
除了消灭疟疾,基因驱动技术能用来消灭“入侵物种”。“入侵物种”一旦出现,将夺取当地生态系统控制权,导致本土物种的灭绝,如蚊子、老鼠、蟾蜍或者鱼类。
“岛屿保护组织”(Island Conservation)的发言人希斯・帕卡德(Heath Packard)称, 考虑到世界岛链的90%都受到啮齿动物的入侵,其愿意考虑这项技术。 该组织之前通过毒饵的方法消灭了一些岛屿的老鼠,包括加拉帕格斯群岛(the Galapagos)。然而,毒饵消灭老鼠的方法成本昂贵、在大岛屿难以实施,并且对其他物种也有潜在风险。
虽然小鼠不如大鼠入侵问题严重,但是它们依然“攻陷”了太平洋中途岛环礁(Midway atoll),而那些监控到它们捕食信天翁的在线视频也激怒了鸟类爱好者。据帕卡德说,基因驱动老鼠计划目前正在德州农工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以及美国农业部进行。该组织希望提议管理者在四年内进行场地试验。
然而,这项足以消灭物种的技术,引来了来自各方的激烈质疑,其激烈程度绝不亚于转基因生物(GMO)。
就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9月1日-10日召开)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各国政府代表、NGO、科研机构, 以压倒性优势投票通过了暂时禁止基因驱动技术在物种保护领域的相关研究,直到IUCN对其影响进行充分评估之前。投票结果以公开信的形式发布。( 公开信原文链接请移步至:http://www.synbiowatch.org/wp-content/uploads/2016/08/ETC_letter_vs_genedrives_v5.pdf )
来自全球的知名科学家和环境专家也对本次投票结果表示支持:“从道德层面上看,物种保护领域目前还容不下基因驱动技术。该技术可能产生的后果还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将造成的伦理及社会影响也没有科学评估,我们认为,基因驱动技术目前无法成为物种保护的工具。”
与会的团队当然也包括从事基因驱动技术研发的专家们,比如来自美国的非政府组织Island Conservation,他们就准备在一个小岛上释放基因驱动技术改造的老鼠,来彻底消灭岛上的鼠害;另外,来自夏威夷大学的一个团队为了保护蜜旋木雀,正在研发基因驱动蚊子,来对抗禽类疟疾。
本次会议在夏威夷瓦胡岛举行也有着特殊意义。 之前,美国军方曾在夏威夷进行过转基因作物的测试,现在又轮到基因驱动技术。夏威夷不该被看做是“风险评估实验室”,或者“试验性技术测试场”。这里毕竟生活着大量居民,而且谁也无法保证基因驱动技术产生的恶果不会“漂洋过海”嫁祸给地球上的其他大陆。
地球之友协会(the Friends of the Earth)主席艾里希・皮卡(Erich Pica)在一项反转基因(anti-GMO)运动签署的声明中称:“ 在解决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问题中,基因灭绝技术(指基因驱动)是一种错误的、危险的方法。 ”该运动(anti-GMO)认为基因去驱动技术是一种 不计后果 的方法。而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凯文・艾维特(Kevin Esvelt)教授在内的研究者也曾呼吁基因驱动研究更透明化、公开化,并试图警告,这类转基因疟蚊若意外释放可能引起的遗传性“生物泄露”(bio-spill)风险。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项报道中,华盛顿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指出, 目前基因驱动技术还没有做好环境释放的准备,但却规划了进行基因驱动安全测试必须遵守的步 骤。盖茨基金会称,会遵守这些相关建议。
但在7月4日纽约举办的“福布斯400富豪慈善峰会”(Forbes 400 Summit on Philanthropy)上,比尔・盖茨曾表示,有些人认为通过基因技术干掉一些蚊子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他不这么认为。他同时还表示,目前对于基因驱动技术的法规还“不明确”,也不知道干掉一些蚊子会需要怎样的法律流程,但不管怎样,他说,“我将在两年内部署这一技术”。
“人们现在反正又不吃蚊子,而且我们要消灭的疟蚊只是蚊子家族中很小的一类,”盖茨说道。“毕竟,它们不像蝙蝠等其他生物种群那么关键。”
实际上,盖茨基金会已与蚊子“死磕”了数年。今年4月,盖茨在一篇博文中如此形容蚊子这种生物:“它们是全世界最危险的动物。”因为由它们传播的疾病每年杀死72.5万人,是被毒蛇杀死人数的14倍,是被狮子杀死人数的7000倍!
正如盖茨基金会新闻发言人布莱恩・卡拉汉表示: 我们需要一些能终结游戏的革命性技术,而基因驱动技术正是这样一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