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蔓延 创业企业如何“荒野求生”?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标题:“资本寒冬”蔓延,创业企业如何“荒野求生”?)

□ 本报记者 盛 利

创新行动派

今年6月,曾在在线旅游市场红透半边天的“淘在路上”停止运营;8月,全国首家“互联网+金融”咖啡店深圳克拉咖啡宣布停业,加上此前拒宅网、36号教室、房屋网、程途网等各类O2O项目扎堆死亡;大黄蜂、易打车、手机召车、微打车等40多家打车企业纷纷不堪重负。很多人认为,当下创业公司正进入“资本寒冬”。

无论是投资“回归理性”,还是真的“寒冬”到来,不少创业企业、创业者正深切感受着“狼来了”的阵阵寒意。日前记者走访几家创业企业和投资人,试图帮助创业者们探寻逆势中的“求生指南”。

回归理性:不烧钱,还能不能赚钱?

作为成都首家投资驱动型孵化器和加速器,拥有“德商资本”背景的成都优贝空间,坚持深度价值服务的“精英孵化”理念,也是成都创业圈的风向标之一。

“与其说是寒冬,不如说是回归理性。”在优贝空间管理合伙人、德商资本投资经理王羽佳看来,当前资本市场是有“收紧”,但称“寒冬”还为时尚早。他说,从上半年资本市场情况看,所谓“寒冬”表现在估值较低、投资考察周期延长及“烧钱”项目投资下降等。其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红利减少,一方面移动互联网领域,竞争格局逐渐显现热潮不在;另一方面,VR、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投资红利还在酝酿。

“当前环境对投资人是理性回归,对创业者则是价值回归。”王羽佳说,当前资本环境对创业者也是一次反思的契机,“创业者首先要反思自己的项目是否产生价值,是时候踏踏实实地把自己手上的事算清楚了。”

“在回归价值和理性的现阶段,会出现一个问题:这时不烧钱的话,你的项目内在有没有商业模式或商业逻辑是能够赚钱的?如果没有,你又在盲目的扩大规模,那么眨眼就倒。”他说。

今年8月,开创国内兼职行业“交易平台模式”的探鹿兼职突然死亡,该项目曾两次融资达到7000万元,并一度推出“只要下载APP便可返现5元钱”的模式高速扩张。“很多类似的项目,过去虽然拿到钱,但商业模式是没算清楚的,要不补贴一端、要不补贴两端,就算不补贴它内部的耗费比也很高。”王羽佳举例说。一些互联网洗车项目,1元、5元的洗车成本核算其实很难实现,把用户拉进来形成商业模式,再推广保险、配套等的做法其实都不现实;还有企业的习惯性扩张,随着扩张损耗越来越多,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做实产品:提供用户更好的专业体验

投资回归理性,并非不投资。从去年到今年,德商资本已“逆势”投资了30项目,涉及新能源、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等领域。“我们投项目都有很强的革新性,它瞄准的市场要么增效、要么降成本,或者项目本身的商业逻辑通畅。”王羽佳说。

面向年轻人推出6人至12人旅行产品的“小鲜旅”,就在“严冬”中刚刚拿下了两笔融资。

公司创始人程寅罡早期经营过线上旅游社区,也曾陷入盈利泥潭。其模式是靠用户分享旅游酒店、景区信息,并通过积累信息、提供算法,为新的用户分析出完整旅行路线,“一来它商业模式靠后,在线平台只能提供信息,未来实现效益转化的周期很长;二来从信息创业者到打通市场,面临旅行社、团队对接和服务水平、质量、价格等不可控制因素,容易产生问题”。

总结之前的创业经验,去年下半年,程寅罡创立了更强调专业性和深入度的“小鲜旅”,“公司推出的每个旅游产品,都要经过创业团队、职业玩家的先期实地考察、磨合。看起来扩张速度不快,但每一步都很踏实”。

以七天六晚的台湾产品为例:“小鲜旅”的用户可以去原始森林、住民宿、去潜水并参加旅行派对,而上述活动都是团队前期实地对接确认,同时旅游当地的接待人员均为旅游从业者,而不是兼职留学生等。“深入去做,最后就有好的产品给用户。再比如我们开发新西兰产品,也是带着新用户实地体验、接洽,并根据现场反馈不断调整路线、玩法等,最后再推出,同样有好的市场反响。”他说,创业是真正给用户提供对方需要的或体验更好的产品,只有用户真心买单,才形成正向的创业模式。

找准痛点:自己赚钱才是“王道”

“一个创业企业从一开始就有自己赚钱的想法并且做得到,对投资方来说就是个负责任的态度,而不是说你‘故事’讲的有多好。”程寅罡说,当前的资本环境下,创业者“真的是要想办法自己挣钱。”

“三点十分”目前是成都企业下午茶市场的“领跑者”,通过为互联网公司、游戏公司等企业提供下午茶、餐点、派对服务等,公司已积累数百家客户。面对“严冬”,企业创始人李政比较淡定,“虽未拿到大笔投资,但我们能够自给自足”。

“创业者从开始创业,就一直要思考面对资本寒冬的问题。”已是二次创业的李政,过去创业的“嗷嗷洗车”项目仅生存了12个月,“那种双向补贴模式,需要大量资本进入,但当前环境下则不可能实现”。结合之前创业经验,李政总结出单点切入需求、有现金流、服务于企业端等创业思路,并瞄准仍处于“蓝海”的下午茶、参会、庆祝会等需求,成立了“三点十分”。

正因为切入口选得准、企业发展走得稳,即便在“资本严冬”该项目依然发展良好,不仅拥有数百家客户、公司也能够收支平衡。

“当下环境对于创业企业就是不盲目扩张、收紧银根、把账算好。”王羽佳说,优秀的业务、用户流量不是靠“烧钱”,而是有自己真正的基础用户,“不要钱也能自己活下来,有钱了能做得更好,这样的项目才是好项目”。

他说,从投资者角度看,资金是有成本的,机构也面临投资的压力,“我们判断明年上半年会释放部分投资压力,这不会像过去投资O2O企业的极端方式,但会审慎地挑好的项目投资。创业者可以考虑在未来二三年成为趋势的东西去做,但烧钱的项目再获得投资就很困难”。

随意打赏

2015年资本寒冬资本寒冬 创业者2016创业寒冬2016资本寒冬2015资本寒冬互联网资本寒冬o2o资本寒冬资本寒冬是什么资本寒冬 创业资本市场寒冬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