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基金李剑威:VR领域最可能成功的恰恰是巨头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没有武林秘籍存在,也没有传承衣钵一说。

但,他们总是不约而同在世界尚未觉察处,一掷千金,放手一搏。

这就是风投。

丙申年春,网易创业Club重磅推出“2016十问风投”系列,分别就十大热点方向,邀请国内顶级机构十位资深合伙人共同探索未来一年创投趋势:IDG、GGV、经纬中国、高榕资本、真格……童士豪、朱啸虎、高翔、邓峰、李剑威……或许你会发现,原来消费升级时代已经彻底到来,共享经济越发成为普遍存在,企业服务到处填补低效漏洞,VR使用场景尚待验证何处可行,AlphaGo之后的人工智能探索商业结合,文化娱乐产业遍地结果。原来你对事物更精彩的渴望,正有一群人在不分昼夜地打造它的模型。

风投,步步惊心,但让点石成金不再只是传奇神话;

创业,九死一生,但让摧枯拉朽改变世界成为可能。

Colorthe world,color yourlife.

网易创业Club“2016十问风投”第八期,推出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剑威专访,探讨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逻辑。

真格基金李剑威:VR领域最可能成功的恰恰是巨头

“2016十问风投”之真格李剑威 (来源:网易科技频道)

    文/网易创业Club王先

    观点拾贝:

    1.价格弹性与网络效应构成智能硬件初步突破点。

    2. VR即将爆发的临界点在哪,目前还看不到。

    3. VR领域最有可能成功的公司恰恰是互联网巨头;当然也可能是技术非常强的创业公司。

    4,创业者说的话最终能一一实现,是让我们下决心要投资的一个最关键点。

    2013年,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让原型“新东方三驾马车”红遍大江南北。

    多财善贾,长袖善舞。随着谈吐活泼、自带眼球效应的徐小平与王强频频出现创投圈活动,两人于2011年创办的真格基金受关注度也与日俱增,且以“投人”概念闻名,主打TMT领域种子期投资,至今投过的明星企业包括世纪佳缘、兰亭集势、一起作业、找钢网、大姨吗、51talk等,还有智能钢琴the one、云马电动力、亿航无人机等项目。

    与大部分基金扫行业式的投资策略不同,真格更注重“看人”――找到最优秀的人投资。

    2015年6月,原红杉副总裁李剑威加盟真格基金,出任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李剑威长于智能硬件、云计算、企业服务等技术方向的投资,这也意味着真格有意加强行业研究的力量,特别是技术领域及to B方向。

    2016年春天,李剑威在真格基金办公室接受网易创业Club的采访。

    【以下以李剑威自述的形式展现其对智能硬件方向的判断和投资逻辑】

    VR 最可能成功的恰恰是巨头

    从去年开始,很多人认为VR是一个风口。但作为消费者,我现在不会花太多时间和钱去玩当前的VR。作为投资人,我们更多从用户的角度考虑,这个某产品的发展路线图是怎么样的?能走到什么阶段,即将爆发的临界点在哪? 显然,现在还看不到。

    从VR设备看,目前还不能明确判断爆点可能出现在哪里。设备演进过程有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比如怎么解决眩晕感,怎么解决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身体不适等消费者体验问题。

    VR的核心点还是要想清楚应用场景。如果我是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会不会用?会不会长时间用?使用的意愿有多强烈?从这个角度出发,投资也比较容易做判断。

    VR目前是探索刚需应用场景的阶段,而眼下硬件设备集中在游戏服务。要支撑长时间重度玩,还需要一段时间。Shopping Mall里一些VR主题体验店,可能是VR第一波应用场景。

    我们也会担心错过巨大潜力的创业公司,但在VR这个领域里,最有可能成功的公司恰恰就是互联网巨头;当然也有可能是技术非常强的创业公司。所以我们会积极地和各个优秀的团队沟通,如果找到了合适的应用场景,而且彼此对未来的想象是一样,就可以寻求合作的机会。我们也投资了一两家早期的VR公司。

    很多人会说VR内容对创业者的机会更大。但如果把VR想象成一块更有体验感的屏幕,对内容商来说,和传统的内容输出是一样的,VR厂商只是将平面显示器的内容转换成了360度显示器内容,只是格式切换而已。我倒并不觉得这方面有什么太大变化,核心还是内容本身。

    智能硬件:价格弹性和网络效应构成初步突破点

    我在2013年开始看智能硬件,中国在消费电子进步特别快,比如出现了大疆、收购赛格威(Segway)的纳恩博(Ninebot)、小米手环等。

    2014年我投资了纳恩博(Ninebot),去年纳恩博(Ninebot)收购了平衡车鼻祖赛格威(Segway)。前年投资时,Ninebot出货量只有几十万,去年出货量超过了1000万,在全球排第三。

    当然也像您所说的那样,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更多的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在消失或者转型,有很多需求是创业者想象出来的伪需求。为什么最后只有华米(小米手环)等少数的智能项目能活下来并卖得很好?总结而言,价格弹性和网络效应构成了初步的突破点。

     

    1. 价格弹性

    对于手环,大家最初都在质疑这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华米(小米手环)出现之前,市场上价格非常高,不少手环要卖到100多美元。在非刚需高价情况下,大家对手环的购买欲望没那么强烈。但当小米手环降到69元时,即使非刚需,也有很多人去购买。

    这就是价格弹性,当将价格降到原来的1/3,但销量的增长可能是原来的30倍,而不止是3倍。

    价格是阻碍智能硬件销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包括之前的赛格威,卖到6000美元以上时销量很可怜。当纳恩博(Ninebot)卖到1999元时,就卖得很好。

    在智能硬件,如果一家公司既把产品设计得不错,又能在供应链方面做得很深入,切掉中间各种冗杂环节,形成一种性价比极高的产品,消费者不用太仔细权衡价格,即便不是一款大家每天都用的刚需产品,喜欢的人并不会少。智能硬件领域创业,把量提上来至关重要。

    2. 网络效应

    这是价格弹性后的第二步。两个人都用手环,如果两个手环之间的App可以互相通信,比如提醒朋友该起来运动了,或者展示每天运动量在朋友圈排名多少,那么这种加上社交元素的网络效应就会出来。

    但首先是要解决价格弹性的问题。

    如果一个互联网从业者要去做智能硬件,如果他没有在行业内有很深的积累,相对风险会比较大。和普通互联网产品不一样,智能硬件因为有快速迭代的需求,而迭代既费时间又费钱。同样一笔钱,做智能硬件存活的几率就比纯软件的机率低一点。

    为什么投资 Ninebot

    投资 Ninebot 纳恩博)追溯到2013年年终(任职红杉期间),当时主要出于个人兴趣,觉得短途出行应该有很大机会,尤其是从干线(地铁站或公交站)到家,需要某种创新设备。所以我们就密集地去看相关产品,比如平衡车、滑板车、自行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做平衡车的纳恩博。

    纳恩博当时是做类赛格威(Segway)的平衡车,但是价格做到了赛格威的五分之一。

    我们对平衡车这个品类有自己的一套理解:赛格威当时本身销量并不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太贵,一是太重,而且连续十多年都没有太大的创新。所以如果能有一家公司做出更优秀的产品,并且能把价格降到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将有巨大的价格弹性。

    纳恩博的两位创始人都是北航高材生,之前一直从事机械机器人设计。我在和他们聊关于平衡车产品时,发现他们思路很清晰,花了很多精力打磨产品。当时20多公斤那款产品还没有出现,但我能感觉出这个团队很不一样。他们说将来要做一款价格低得多、重量轻得多的产品,设计出来了,量产时间也出来了。我记得当时他们公司收入仅一千万多元,却说要在美国建办公室,要把产品卖到全球,这给我很深的印象――这是一个很有格局观的团队。

    另外能感觉到他们的商务能力很强。比如我曾经介绍了一家有些IP的美国公司和他们接触。他们马上反应过来,和美国各类公司商谈各种合作形式,包括后来的收购。商务能力对一家企业的成功也至关重要。

    观察了很长时间,纳恩博的产品本身品质不错,而且供应链控制得很好,能把价格做到非常便宜,团队不论是从商业能力还是产品的设计和定义,在整个行业都相当优秀。我们在内部去推荐这个项目。

    但在我们内部推荐时,遇到很多不同的意见,比如质疑这个产品到底有没有用,比如说使用率不高。当时在内部没有通过,确实有点遗憾。

    但从大趋势上看,我坚信这是一款很好的产品,一直持续关注。看到他们在不断创新。

    大概是在2014年7、8月,我们又重新去了解这款产品,发现之前管理层的目标基本上都已经兑现了,而且销售数字增长得很快。我们再次在内部推荐这款产品。最后我当时所在的红杉和小米一起投了纳恩博。

    其实投资的理由很简单,我们认为纳恩博总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远超美国同品类公司,尽管当时产品还处于相对比较重(20多公斤)的阶段。在产品规划方面,当时团队已经做成十几公斤的初步设想,即现在的小米9号平衡车。而且随着供应链不断优化,价格可以继续下降。现在我们看到,之前赛格威售价6000美元,但纳恩博后来出现了1999元的产品。

    我们相信它有机会从小众产品变成一种真正代步的大众产品,而且未来会越来越轻便易携带,并且能加入很多智能成分,未来的想象空间更大。

    2015年纳恩博收购平衡车鼻祖赛格威,对于很多从业者来说挺震惊,但从我和他们接触过程来看,一点都不惊讶。他们既有研发和设计能力,又有商务能力,

    创业者说的话最终能一一实现,这其实是让我们下决心要投资的一个最关键点。

    【快问快答】

    Q:目前会给创业者什么样的忠告?

    A:不用担心资本寒冬,不用担心竞争对手,唯一要做的是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给他们创造真正的价值。

    Q: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

    A:真正热爱他做的事情,并且在该领域已经有足够的积累。

    Q:投资过程时常会有什么样担心?

    A:我们总是会害怕错过下一个大机会,所以拼命工作。昨天我们投资团队看了七八个项目。我们的价值观是投最优秀的创业者,并与他们同行。

    Q:对于2016年的投资事业来说,最期待什么?

    A:李剑威:“互联网+”刚刚开始,很值得期待。创业群体的进化速度比以前快。新媒体、医疗等领域都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创新。

    独家视频合作:即刻视频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