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步导致人类退化 我们终将沦为机器的奴隶?
网易科技讯10月13日消息 据福布斯网站报道,以前老派的数学老师总是时刻提醒自己的学生不要太依赖计算器,“难道你会一辈子随身带一个计算器吗?”
几十年之后,今天的情形是:虽然不至于人手一个计算器,不过“计算器”确是每个智能手机标配的应用程序。回想以前老师的警告,在计算器随处可得的时代,是否意味着我们就不用再背乘法口诀了呢?
人类制造机器的初衷是用机器来提升生活质量。不过机器造了许多,是否初心得愿还很难说。随便举个例子来说,工业革命之后,苦力性的劳动基本被机器所承担,然而空出手来的人类好像并没变更快乐――摆脱了体力的劳累,随之而来的是闲逸过度、暴饮暴食和各种肥胖病。
随着生产工具替代人工劳动,人类身体动的少了,头脑变得越来越忙。今日人类即使在空闲休假的时候,也不得不面对各种广告讯息、书籍电影的信息轰炸。福祸相依,好坏难言。
话说回来,计算器的普及当然不致于消灭掉乘法口诀表。数学还是要学的,计算器再强大,不懂得加减乘除的概念无异于得鱼弃渔,贻笑大方。不过,仍然有人对AI的强势兴起感到忧心忡忡,他们担心AI带来的方便会让人类越来越懒和笨,甚至最终连基本的生活能力也会被丢弃。
AI威胁论是危言耸听吗?
“自动化”、“深度学习算法”以及“AI”不断被应用到各种领域。一切都可以靠计算机来自动运行,人类开始从这些领域退出。
现代飞行员对自动驾驶和计算机导航系统的过度依赖是一极佳例子。除了起飞和降落,飞机飞行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需要飞行员怎么参与,计算机会照看好一切。近些年,自动驾驶也被装备到汽车上。目前所谓的自动驾驶汽车还只处在“辅助驾驶”阶段,当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时代到来,驾驶技能是否会被人遗忘呢?
除了交通工具的自动化,医学上对自动诊断的依赖或许更让人担忧。有专家学者表示医生过度依赖自动化医疗会造成自主诊断的业务能力下降。此说非空穴来风,2013年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在对潜在癌变进行影响诊断时,放射医师往往只关注电脑标示出来的可疑部分,对标示之外的影响区域几乎不再加以观察。
大部分人对机器自动化有一种天然的迷信和过度崇拜。认为一旦完成工业化改造,机器就会完美替代人工。其实不然。以自动生产线为例,自动化机器生产的优势不言而喻:更高效也更精准。不过两种生产力之间本质上的区别决定了人工的有些特点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比如在零件装配中,人眼可以轻易发现一个部件是蓝色,而正确的应该是黄色才对。这种对人工来说轻而易举的纠错对机器来说却是另一回事。除非生产线特意编写一段检查颜色的程序,否者机器与色盲无异。
在没有人工把关,或是当职人对机器过于信赖的情况下,这种工程错误便会浮现。此种情况被称作自动化盲目依赖(automation bias),危险性不言自明。人们对自动化的信任常常来源于其广泛的使用,而非逻辑思考。
技术会让人更聪明?
凡是有两面,威胁论之外也有人对自动化持支持态度。
自动化的好处多不胜数。首先,精准的机器行为能够避免人类大部分的无谓失误。或许很多人都听过一个司机在GPS导航下把车开进湖里的故事,然而一个荒谬错误不足以抵消更多人因GPS技术而受益。在前文所述放射医师那个例子中,人们也不应忘记计算机识别的精准度远胜于人眼。
此外,很多研究表明人的精力和决策承载力是有限的。不少日理万机的名人――比如奥巴马、乔布斯、扎克伯格――以常年穿一套一样的衣服而为人津津乐道。他们的理由是不想把精力浪费在穿衣打扮上,而忽略了更值得做的事。
由此观之,自动化和AI对人类大有裨益。它们帮助人类从重复繁琐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进而得以全心投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上面这个结论要成立须有两个前提。首先,我们把繁琐和劳累的工作交予机器自动化生产;其次,空出手来的人真的有去做更有价值的事,而不是无所事事。
综上,AI是否会让人类变笨还要取决于人类对待(和应用)AI的态度。技术推动人类进步抑或是AI崛起造成人类退化,最贴切的答案或许是两者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