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云工程拆解:156颗卫星如何无差别覆盖全球网络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标题:航天科工虹云工程拆解:156颗卫星如何无差别覆盖全球网络)

中国航天科工正在打造一张无差别覆盖全球的宽带网络。

8月30日,在第三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天科工”)“虹云工程”总设计师向开恒表示,以“虹云工程”为代表的天基互联网的构建,将是一个很好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有助于培育“互联网+”航天新兴产业。

虹云工程拆解:156颗卫星如何无差别覆盖全球网络

“虹云”工程动画演示视频截图

据悉,“虹云工程”脱胎于中国航天科工此前提出的“福星计划”,计划发射156颗卫星,它们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轨道上组网运行,致力于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

“虹云工程”是中国航天科工五大商业航天工程之一。在第三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方面进一步公布了“虹云工程”的相关信息。

中国航天科工相关负责人称,“虹云工程”一个亮点之处在于,它在中国首次提出建立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小卫星”“低轨”“宽带”的组合设置,正是为了契合商业性的发展需求。

“虹云工程”总设计师向开恒告诉澎湃新闻,“虹云工程”之所以计划发射156颗卫星,是为了形成一个均匀的网络,实现网络无差别的全球覆盖,“这样,地面网络到不了的地方,就用我们的这个系统;地面网络已经覆盖的地方,我们的系统可作为补充。”

向开恒透露,“虹云工程”预计2022年底具备全面运营条件,同年完成星座部署。眼下,“虹云工程”团队正在开展业务系统的优化论证。

他还提及,民营企业已经陆续和“虹云工程”建立合作关系,“我们的操作会灵活很多,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技术支持,甚至一些专利,都是有可能的。”

在向开恒看来,未来5-10年,通信应该是商业航天的一个发展热点,也有最有可能出现大范围应用的一个领域。

据介绍,“虹云工程”目前定位的用户群体主要是集群的用户群体,包括飞机、轮船、客货车辆、野外场区、作业团队以及一些偏远地区的村庄、岛屿等。无人机、无人驾驶行业等,都是“虹云工程”未来可能服务的行业。

向开恒坦言,目前,“虹云工程”在发射、测控等方面尚存问题,商业化也还在探索中。

中国航天科工方面称,“虹云工程”具备通信、导航和遥感一体化、全球覆盖、系统自主可控的特点,以其极低的通信延时、极高的频率复用率、真正的全球覆盖,可满足中国及国际互联网欠发达地区、规模化用户单元同时共享宽带接入互联网的需求。同时,“虹云工程”也可满足应急通信、传感器数据采集以及工业物联网、无人化设备远程遥控等对信息交互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求。

中国航天科工方面称,由于沙漠、山脉和海洋等环境因素,世界上还有一半的人口没有接入互联网,信息的匮乏限制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虹云工程”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按照规划,整个“虹云工程”被分解为“1+4+156”三步。第一步计划在2018年前,发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实现单星关键技术验证;第二步到“十三五”末,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让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第三步到“十四五”末,实现全部156颗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座构建。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