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行票据“黑天鹅”频袭 电子化或是破解良方)
◎ 每经记者 邓莉苹
又有一起银行票据风险事件被曝出。
据《南方都市报》近日报道,去年广发银行的一笔票据业务出现风险,涉及资金大约9.2亿元。而相关资金被票据中介挪用流入股市。
广发银行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了票据风险事件。广发银行称,本次事件是由于外部同业在票据交易中的不规范行为所导致,目前已回收大部分款项,并在持续做好回收工作,剩余款项在进一步回款中。
此次的广发银行票据事件和此前爆出的部分票据风险事件中,都有票据中介的身影。在业内人士看来,票据中介游离在监管之外,不合规的经营也会对票据市场造成冲击。而要缓解不断曝出的风险事件,票据电子化是大势所趋。
票据风险事件频发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5年8月18日,广发银行佛山分行与中原银行信阳分行进行了一笔期限为两个月的买入返售业务,金额为9.2亿元,到期日为2015年10月19日,涉及票据98张,但是在返售环节出现了问题,广发银行把票据送出后未能按时回收资金。据报道,中间环节是中介将资金挪用流入了股市。
事实上,今年以来,票据风险事件不断曝出,包括年初农行北京分行的39.15亿元票据案件,中信银行兰州分行9.69亿元票据无法兑付、天津银行上海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7.86亿元风险资金等。此前,龙江银行还发生冒名办理贴现的6亿元,以及宁波银行自查发现有员工违规办理票据业务。
而不断曝出的风险事件中,票据中介的身影时常出现。一位了解票据业务的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企业自己贴现手续繁琐,而且时间也比较长,这时候就可以找到票据中介,而中介机构可以批量地给到银行。
深圳地区一位在银行从事过票据业务的金融行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大量的票据掌握在中介手上,他们往往有很大的业务团队来收票,并与很多的企业都有长期合作关系,有时候也有了很高的议价权。按照规定,票据中介机构是不能参与票据的买卖的,但其有变通的方法,比如借助一些农信社、农商行,这些机构没有上下游的交易对手,也愿意和中介合作,而他们又有金融资质,可以做一些业务。一般来说,这些机构并不会承担风险,只是充当通道。
“有的中介和农商行、农信之类的合作,有的则是挂靠的关系,有的票据部门可能被承包了,双方是分成关系。”前述金融行业人士表示。
而票据中介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平安证券分析师厉雅敏、黄耀锋在一份研报中提到,虽然票据中介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缺乏统一市场和跨地域的情况下提高了票据流转撮合交易的效率,但不论是民间中介还是专业化中介,目前都游离于国家的监管范围外,业务规模无法统计,不公开、不合规的运作方式也对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合规经营构成了冲击,增大了票据市场的潜在风险。
平安证券的研报中也提到,部分票据中介的非法经营助长了伪假票据、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中介利用农信社或者村镇银行在其他银行开立同业户,票据贴现后获得资金可能直接流向壳公司;外包票据中介业务使得票据各要素风险均由中介把控,放大了其中操作风险。
“在票据交易过程中,中间经过的环节太多,中介可以在里面作假,或者有的票据手续不完整,没有背书,一旦交易下家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上家的违约。”前述有过银行票据经验的人士表示。
电子票据是大趋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避免近期出现的各种问题,电子票据是未来一大方向。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电子票据占比高了以后,这个问题会慢慢消失,因为通过电子交易,将繁琐的中间环节给省掉了。
在农行、中信票据案之后,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了《关于就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开展书面调研的函》,内容涉及电票管理办法、改进电票系统(ECDS)等问题,还涉及是否应采取强制措施来推广电票的应用。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央行正在筹建票据交易所。7月初,票据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召集农行、招行、平安、民生、中信银行在内的8到9家主要商业银行在上海召开有关交易中心上线运行的通气会。会上,交易所要求各家银行系统接口要尽快实现同步,确保票据交易所在11月正式上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