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收集到900亿个宇宙线事例 发现暗物质还远吗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标题:发现暗物质还远吗?)

南都讯 记者贺蓓 通讯员蔡珊珊 12月9日,用来寻找反物质、暗物质、宇宙线起源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在国际空间站上发布第一个5年最新实验成果。自从2011年5月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以来,AMS收集到超过900亿个宇宙线事例。下一步,研究团队将会准确判定所探测到的电荷为-2的粒子的来源。据悉,该项目由诺贝尔奖获奖者丁肇中领导,超过1500名科研人员参与,中山大学是中国参与该项目的五所大学之一。

五年收集到900亿个宇宙线事例

日内瓦时间2016年12月8日19点,北京时间12月9日凌晨2点,阿尔法磁谱仪庆祝在国际空间站上运行5周年,并发布在国际空间站上第一个5年的最新实验成果。

阿尔法磁谱仪(Alpha-Magnetic Spectrometer,简称“AMS”)是在太空运行的最强大、最灵敏的粒子物理探测器,它不断探寻和推进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在空间中直接测量宇宙中的带电粒子和核子。相对于以往的实验,AMS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自从2011年5月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以来,AMS收集到超过900亿个宇宙线事例。在国际空间站的寿命时间内,AMS将会测量数千亿的宇宙线事例。AMS的科学目标包括寻找反物质、暗物质,以及宇宙线起源。

AMS合作组队对宇宙线中的基本粒子与核子进行了精确的测量。AMS的最新结果包括正电子流强,正电子比例,反质子-质子比,以及电子、正电子、质子,反质子、氦核以及其它核子的流强。这些结果提供了准确且出人意料的信息,推进了对宇宙线产生、加速以及传播的认识。

同时,通过严格的探测器验证和持续的收集数据,研究团队将会准确判定所探测到的电荷为-2的粒子的来源。

中大研制精密温控系统

AMS是由诺贝尔奖获奖者丁肇中先生领导、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研究机构合作承担的国际性大型科研项目,超过1500名科研人员参与。

作为中国参与该项目的五所大学之一,中山大学负责研制轨迹探测器(silicon tracker)的精密温控系统。AMS发射后,中山大学团队还参加了该轨迹探测器温控系统的调试以及5年以来的运行监控和维护,正是这个精密温控系统使AMS的精确测量成为可能。

至今中山大学派遣了5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AMS数据分析,并做出公认的贡献,其中参与AMS02首篇物理论文发表的翁致力博士已毕业并在MIT做博士后,延续AMS数据分析工作。另外四位在读直博生冯�、李样、李紫源、卢森泉仍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AMS实验室,在不同的课题组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测得银河系宇宙线年龄约1200万年

“宇宙中的辐射源(如恒星、大爆炸)产生的碳和氧的原子核,与恒星际物质发生碰撞,分裂成较轻的锂、铍和硼的原子核,到达我们地球大气层外时,既有碳、氧原子核,也有锂、铍和硼的原子核。”聚焦在碳、氧的流强和硼-碳流强比测量数据分析的李样解释:“硼与碳的流强比,提供关于宇宙线传播和传播过程中所穿越的恒星际物质的信息,可以用于对宇宙线传播模型进行限制。硼-碳流强比的测量对理解银河系宇宙线的传播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限制宇宙线传播模型的各种参数。”

AMS通过这一测量测得银河系宇宙线的年龄大约是1200万年。

宇宙线传播模型的重要性还在于与新物理(如暗物质)有直接联系。因为宇宙线在银河系传播过程中也会与恒星际物质作用,产生反质子、正电子等次级产物,而这些产物被认为是暗物质湮灭信号的本底。

(原标题:发现暗物质还远吗?)

随意打赏

900亿美元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