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难 人类最自然的反应不是逃 而是一脸懵逼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出品|网易科学人栏目组

译者|志文

面对灾难 人类最自然的反应不是逃 而是一脸懵逼

灾难中求生自救的关键并不在于做出什么英勇的行为,而在于避免无意识的错误。在压力之下,犯下无意识的错误会置你于死地。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声音,那个金属压碎的声音。”1973年印度航空公司从金奈(马德拉斯)飞往新德里的440号航班上的乘客乔治・拉尔森(George Larson)说。当时是22点30分――外面漆黑一片。暴风雨轰轰作响,飞机飞得很低。

飞机后部先猛烈地撞到地面。拉尔森在座位上被甩了出去。与此同时,飞机还在动。机内的电线闪烁着火花,随着机身开始断成两截,其他的乘客惊声尖叫。

接下来,拉尔森意识到的是,他还醒着,正躺在残骸上。他试图挪动他的双脚,但被卡住了,一时动弹不得。不久后,热能点燃了机翼旁边的油箱,引起了爆炸。

残骸碎片像雨点般落在拉尔森周围,他开始意识到必须要靠自己求生。他用尽了最后的一丝力气,推开了残骸,自己滚下地面。接着,他竭力地爬到了安全区域。在机上所有的6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中,拉尔森是仅有的17名幸存者中的一人。

拉尔森实际上也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几分钟前,他才刚刚做了件很不明智的事情。他坐在飞机后排的座位,跟旁边的空中乘务员聊天。安全带指示灯是亮着的,但他却解开了自己的安全带。“莫名其妙地,我就是那么做了。”他说。在飞机坠毁之前解开安全带的人大多数都没有幸免于难。

然而,在飞机坠毁后,拉尔森也有急智抢在大火蔓延开来之前自己爬到安全的地方。

面对灾难 人类最自然的反应不是逃 而是一脸懵逼

坠机事故中没有系安全带的人的死亡概率接近系好安全带的人的4

出乎意料的是,其他的人在危难情况中很多都没有足够快速地做出求生行动。从在轮船遭遇暴风雨之时还在为小小的问题争吵,到在海啸马上就要到来之时还优哉游哉地站在沙滩上,心理学家们这些年认识到人们在压力之下会做出自杀性的决定。虽然新闻报道往往聚焦奇迹般的生还,但如果说人们能够逃出生天,那也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所采取的行动。

“求生训练的重点并不是训练人们在面对危险境地时去做些什么――而是训练他们不要去做他们在正常情况下会想到去做的特定事情。”曾从1987年英国王十字车站火灾中逃生的朴茨茅斯大学心理学家约翰・利奇(John Leach)指出。他估计,面对危机,80%至90%的人会作出不恰当的反应。

2011年日本地震的录像片段显示,地震发生的时候,人们竟然会冒着生命的危险,跑去超市放置好瓶装的酒精饮料,避免它们摔烂在地。今年早些时候,一架飞机在丹佛的一个机场着火,疏散的乘客竟然在飞机附近逗留,观看冒出的浓浓火焰,还拿出手机来自拍。

面对灾难 人类最自然的反应不是逃 而是一脸懵逼

2011 年日本地震灾区

这与智商无关――面对危急状况,人人都有可能出现“脑雾”(大脑难以形成清晰思维和记忆的现象)。2001年,剑桥大学的一位讲师在怀特岛以外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划独木舟,结果翻船了。

尽管他带了手机上船,但他并没想起来,在无助地紧紧抓住被掀翻的船20多分钟以后,才想起来。到他终于找回了手机的时候,他先是打电话给在剑桥的妹妹――之后打给身在相隔5000多公里(约合3346英里)的迪拜的父亲。他最终得救,因为他头脑清醒的亲人向海岸巡逻队队员发出了警告。

那么,要是面对威胁生命的情况,你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哪些行为呢?

面对灾难 人类最自然的反应不是逃 而是一脸懵逼

去年阿联酋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坠毁失火

1.  僵止不动

说到灾难,我们往往会想到群众性的歇斯底里症。至少在电影里,人们会疯狂甩动手臂逃跑。但在现实中,面对危险状况,人类最自然的反应是什么都不做。

据称,在最近发生于伦敦桥的捅人事件中,一位收拾了攻击者的下班警员描述称,现场周围的公众呆站着,像“车灯前的小鹿”一般不知所措。

这种反应相当普遍,以至于心理学家们现在不仅仅讨论战斗或逃跑反应了,还讨论僵止不动反应了。

虽然从局外者来看这种反应有些消极,但当我们因为恐慌而动弹不得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停止思考。随着肾上腺素涌动在身体内,我们的肌肉变得绷紧,我们的“小脑袋瓜”会给我们的身体传出一个信号,使得我们钉在原地,呆若木鸡。

这跟动物界的机理如出一辙:从老鼠到兔子,动物们最后的求生办法就是防止被捕食者发现。但在灾难面前,避免出现僵止不动对于求生可以说至关重要。

面对灾难 人类最自然的反应不是逃 而是一脸懵逼

1987 年英国王十字车站被大火烧毁的电动扶梯

2.  无法思考

我们的大脑为什么在压力之下往往会陷入某种瘫痪状态呢?对此,研究者最初的头绪来自一项令人惊恐的发现。

在1990年代初期的海湾战争期间,以色列在准备应对来自伊拉克的攻击。鉴于在1980年代伊拉克军队曾经广泛使用毒气,以色列政府作了最坏的打算。他们将防毒面具和带有神经毒气解毒剂的自动注射器分发给所有的民众。他们还指引以色列的家庭在家里找个封闭的“安全”房间呆着。一旦警报声响起,公众就应当到那个房间避难――然后戴上防毒面具。

1月19日至21日,伊拉克共发动了23次攻击。他们共计向以色列人口密集的特拉维夫市投放了超过1.1万公斤(接近13顿)的烈性炸药。

虽然伊拉克军队没有使用化学武器,但以色列还是有1000多人受伤。而且不是因为你所想象的方式受伤。仔细研究入院资料,你会发现只有234名(占22%)伤亡人员是直接受到爆炸的伤害。大多数的伤亡人员――800多人――是在没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时候受伤的。他们是在几起警报误响时受伤的。

当中包括11起死亡案例,其中7起是戴上防毒面具后忘记打开过滤器导致的。数百人注射了神经毒气的解毒剂,虽然他们并没有暴露在毒气下。另有40名伤员(大多数是扭伤和骨折)是在赶往封闭房间的时候受伤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即使是在最有利的情况下,我们的大脑反应慢得离谱――而灾难的发生则非常迅猛。作为产品检验过程的一部分,飞机制造商需要证明它们的飞机能够在短短90秒内疏散机上的所有人员,因为研究发现,机舱被火烧毁的风险在起火90秒后会急剧上升。与此同时,大多数人解安全带还笨手笨脚。

面对灾难 人类最自然的反应不是逃 而是一脸懵逼

世贸中心被袭击后,上层楼面的人平均等待了5 分钟才疏散

这归根结底是我们作决策的方式问题。以国际象棋为例,大师级棋手一般可以记住大约5万步棋,因此一盘棋的前几步短短几秒之内就能下好。但随着比赛的深入,棋盘上的走法就会越来越多。例如,双方各下完四步以后,后面的棋局组合数量超过2880亿种。

比赛进行一段时间后,棋手不再能够依靠赛前拟定的比赛策略,而必须要多花时间思考新的策略。于是,比赛节奏会变得慢很多。前几步棋可能花几秒钟就能下好,而专业级棋手之间的一整盘比赛(通常40步)一般要耗时一个半小时以上。

这是因为积极地思考新的策略依赖于工作记忆。工作记忆负责在我们做决策的时候进行短时存储信息。“大脑处理新信息的容量非常有限。”中央兰开夏大学心理学家萨里塔・罗宾逊(Sarita Robinson)表示。

面对灾难,我们思考权衡手头的选项的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大脑做的第一件事是产生大量“让人感觉良好”的多巴胺。这似乎违反常理。然而,虽然多巴胺通常都与奖励路径有关,但它还在让身体准备应对危险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会触发更多荷尔蒙的释放,其中包括肾上腺素和压力性化学物质皮质醇。由此,一切开始变得紊乱。

这几种不同的荷尔蒙混合起来,会使得脑前额叶皮质停止运转。脑前额叶皮质位于额头后面,负责工作记忆等高级功能。正当我们最需要我们的头脑之时,我们却变得头脑一片空白,因而容易作出糟糕的决策。

面对灾难 人类最自然的反应不是逃 而是一脸懵逼

跟下国际象棋一样,危机中的决策速度会受限于工作记忆

3.  隧道视觉

面对危机,你也许会觉得我们会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找到问题的应对办法。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典型的灾难应对方式是所谓的“固着”――无论结果如何,尝试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地以同一种方式解决一个问题。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它也给轻型飞机的座椅安全带设计带来了启发。

由于人们习惯于往臀部位置去找他们的安全带,在紧急事故中,那是他们唯一会去寻找的地方。之前的设计通常都是将皮带扣置于较高的位置,但在飞机坠毁的恐慌当中,人们根本就无法处理那样的皮带扣。其它的事故也表明,在危机当中,飞行员往往会执着于一种设备或者一种反应。

有趣的是,这种隧道视觉也会发生在那些脑前额叶皮质已经永久损坏的人身上。这说明,大脑的压力响应机制致使该区域停止运转,可能是人在危机时刻出现僵化思维的罪魁祸首。

4.  固守常规

“不少人是在折返回到自己的屋子取钱包,或者检查烤炉有没有关的时候被杀害的……”夏威夷大学灾害和应急管理专家詹姆斯・戈夫(James Goff)指出。在致力于提高公众在高风险的海啸区域的危机意识多年后,他目睹过不少令人难以置信的危机反应。

表面来看,冒着生命危险去取钱包似乎是很疯狂或者愚蠢至极的行为。但这其实极其常见――生存心理学家甚至编撰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一成不变的刻板行为”。对于动物,该词语是指代重复性的、看上去毫无意义的日常活动,比如在动物园里踱来踱去。

对于人类,一成不变的刻板行为是指不管周围环境如何,依然继续去做日常例行事务。例如,即使家里着火了,你还是会去做那些日常会去做的事情。“当你要离开屋子的时候,你就会去找钱包――你想都不用想就那么做了。这成了无意识的自然行动。”戈夫说。

面对灾难 人类最自然的反应不是逃 而是一脸懵逼

在紧急事故中,人们往往表现得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去年阿联酋航空公司521号航班在迪拜国际机场紧急降落的时候,录像显示,在冒烟的飞机里,乘客们在仓促地从上方的行李架提取他们的行李包。所幸的是,没有乘客因此而受伤。这并非孤立事件――同样的事情一年前发生过。2013年也发生过。

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够停止这些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呢?

事实证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大脑极其依赖于对事物的熟悉度。在非灾难的情况下,飞机降落后无意识地提取我们的行李,被认为有助于清空我们的心思,从而专注于我们从未遇到过的事物――比如穿行于一个外国城市的机场。“由于日常习惯的驱使,我们的人是在当下,但心思却已经飞到未来。”林奇指出。

适应新环境会带来极大的心理负荷,因为我们需要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模式来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相处――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到了国外或者刚开始在新的公司上班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身心俱疲。在紧急事故中,适应新的情况会超出我们的大脑能够承受的负荷。相反,我们往往还是会去做平常会做的事情,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5.  否认心理

极端情况下,这会变成完全无视危险的存在。“超过50%的人会这样,他们会下海去看海啸。”戈夫说。他手头有人们观看2004年节礼日当天的印度洋海啸的照片,照片拍摄自一个当时奋力跑到高地的人。

据罗宾逊称,否认的发生通常有两种原因:要么因为他们认识不到情况的危险性,要么因为他们纯粹是不愿意承认事故的发生。后一种情况在火灾事故中非常常见,因为从自己的家撤离往往意味着让它被烧毁掉。

“人们趋向于等到看到烟雾的时候才撤离――这往往意味着为时已晚,跑不掉了。所以,他们要么被困在没有为灌丛火灾做好准备的屋子里,要么冒着被烧伤的危险试图撤离。”咨询公司Risk Frontiers紧急事态风险管理专家安德鲁・吉辛(Andrew Gissing)表示。

面对灾难 人类最自然的反应不是逃 而是一脸懵逼

在葡萄牙最近发生的森林火灾中,许多人因为到最后一刻才逃生而丧生

数十年前,科学家们就知道大多数人都不懂得估算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当风险很高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趋向于更多地依靠感觉而非事实,摒弃紧张的想法,同时通过搪塞危险的存在来自我安慰。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被诊断出癌症的人平均等待四个月以后才让医生检查他们的症状,为什么911事件中世贸中心上层楼面的人平均等待5分钟以后才开始疏散。

约西・哈桑(Yossi Hasson)曾对眼前的灾难现实心存否认。2004年,他和女朋友在泰国潜水的时候,节礼日海啸来袭。他们在水下,海啸来袭的时候他们出海已经有几英里――“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被重重地推了一把,然后不再能够控制任何的东西”――后来安全返回到岛上。

整个滨海区都被摧毁,垃圾和人体漂浮在船的周围。但此时哈桑却在问,他们能不能返回酒店取回行李。“当时开船的人说,‘伙计们,你入住的酒店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面对灾难 人类最自然的反应不是逃 而是一脸懵逼

2004 年节礼日海啸来袭时,仍有人留在海滩上

面对灾难你该做些什么呢?

此时此刻,你可能在想――如果我们无法依靠我们的自然本能的话,那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呢?

在戈夫看来,在自然灾难中生存下来的关键在于要有计划。“要是你提前制定应对计划,早做准备,那你通常就能够逃离海啸。”他说,“但这可能也有点危险。”

林奇在训练军人逃离各种令人恐惧的危机情况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从人质危机到所乘坐的直升飞机坠入水里(最重要的窍门:留在你的座位里,直到机身淹满水,完全翻转,然后在最后时刻小心地钻出飞机,同时注意避免被还在运转的旋翼桨叶卡住。)他知道,心智瘫痪的最佳解决办法就是,避免无补于事的无意识反应,代之以可拯救你的生命的方式。“你必须要反反复复地进行练习,直至求生技巧成了自然而然的行为。”他指出。

但有时候运气才是最重要的

那印度航空公司440号航班的幸存者拉尔森又是怎么回事呢?说到底,这位幸存者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不是灾难本身,而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最后,他被一些当地村民发现,后被送去医院。火势在他逃离现场的时候已经迫在眉睫,他一半的头发被烧着了。他最终一级和二级烧伤,骨盆骨折,一只手臂“重伤”,膀胱也受伤。

为了确保他没有受到其它的内部损伤,他的医生实施了手术探查。几周后,他体重减轻,伤口还没有愈合。根据直觉,拉尔森在美国的脊椎指压治疗师拆开伤口的针线,用钳子探入他的伤口。“他取出了这块在体内留存了30天的,长12英寸的卷纱布。”这是幸运的发现――如果那块纱布一直停留在体内的话,那他存活的机会就没那么大了。

准备充分,行动快速,打破常规,避免否认心理,这些全都是在最糟糕的状况中生存自救的方式――但正如拉尔森的经历所表明的,有时候你也需要幸运女神的青睐。(乐邦)

随意打赏

人类灾难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