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预测:人工智能是否会抢走所有的工作?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未来预测:人工智能是否会抢走所有的工作?

2019年11月24日,剑桥大学的学生联合会举行了一个主题为“人工智能是否会对人类有害”的辩论会。其中持正方观点的是几名剑桥大学的学生,而反方则是一个人工智能。很讽刺的是,这次辩论的结果是人工智能胜出。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成功地说服了评委,自己是对人类有害的。

唯一让人感觉有点欣慰的是,赢得辩论赛的人工智能使用的论点,来自1100多名剑桥学生事先整理的资料。这并不是人工智能自己思考的结果。不过,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能力正在飞速提升。

如果大胆展望一下未来,人工智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太遥远的未来我暂时放一边。我只想以5年作为一个节点,大胆预测一下:每过5年,会有哪些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的大事件发生?

第一个5年间,手机、家用电器、汽车等标准化程度高、装配精度高且能够量产的生产线,必然会成为第一批全面装备机器人的生产线。目前,仍在这类企业工作的产业工人,也随时会面临失去工作的情况。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所有从事简单重复性工作岗位的人员,都将面临失业,比如收银员、银行窗口办事员、电话客服、建筑工人等,甚至有些你想不到的影像科医生、律师助理、科研助理、金融分析师助理、初级会计等简单重复性的文职人员,也会面临失业。

不过,同时也会有很多新岗位被创造出来,这些岗位集中在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领域。比如说,很多企业对于销售人员、公关人员、运营人员的需求反而会旺盛起来,因为个性化服务会提升企业竞争力。当然,程序员这类与计算机打交道的岗位依然会持续增长。

第二个5年,也就是在未来5-10年中。可自主学习的通用型机器人开始量产。通用型机器人,不再需要通过人工编程的方式学习岗位技能。它可以通过动作跟踪和深度学习来直接学会岗位技能。这就把原来需要对每一道工序进行程序设计的成本省掉了。通用型机器人的表现更像一个普通工人,你只要手把手地“教会”它做固定的动作,它就可以立即上岗工作了。

不过,一开始,机器人的昂贵价格依然会让中小企业望而生畏。到时候,可能会出现一种机器人租赁的商业模式,他们会以低于国家最低工资的租金,把机器人租给中小型工厂,并提供机器人的岗位培训服务。没有任何企业主会拒绝这一商业模式。企业没有任何的额外投入,就彻底摆脱了劳动法的限制。只要有电,工厂就能持续稳定地生产。不过,会有更多与教育、文化、娱乐产业有关的新岗位被创造出来。

第三个5年,也就是10-15年之间,将会迎来通用型工业机器人的大爆发。

在第三个5年中,除了小型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外,所有大型生产企业的产业工人都将永久性失去工作,只剩下极少量管理性工作岗位。现在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工人们,有必要为这个必然到来的未来做做准备工作了。

那些创造性强、工序模糊、非量产的工作,暂时还不会被机器人侵占。

由于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环境比较固定,需要抓取的零件也有相对准确的位置,对计算机视觉的要求也相对比较低,这样的机器人执行固定任务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想让他们离开流水线随意走动工作,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个名叫机器人服务业的新行业,推广、维护机器人并且对机器人进行有效的培训,是这个新行业的主要工作。在机器人大量上岗的阶段,培训机器人这个新职业甚至会有点人力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很可能一个机器人的上岗,就需要几个人参与上岗前的调试和培训工作。

第四个5年,也就是15-20年之间。计算机视觉的技术很可能在15年后得到实质性的突破,这将使得机器人也能理解周围的空间环境,并且能够学习识别各种常见的物品。这将让工业机器人走下生产线,进入民用领域。这也会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这些通用型机器人能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说在快餐行业,炸薯条、制作汉堡或者给客人冲咖啡,都是机器人力所能及的。而家政、保洁以及环卫类工作的机会也将彻底消失。

通用机器人不需要重新编程,但需要接受训练。这个阶段,很可能出现一种叫做机器人教练的工作岗位。这项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对通用型机器人进行训练,帮助它们提高工作能力。这些机器人教练同时也是机器人的售后服务人员,他们的工作对于收集数据,改进机器人的工作水平至关重要。

在这一阶段中,人类可以选择去做一些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或者协作性比较强的工作,这类工作需要人与人之间频繁交换意见,并且提供反馈。暂时,机器人还无法胜任这类需要频繁交流想法的任务。

我的预测暂时只能到这里,因为人工智能再往后发展,会有一道科学原理上的瓶颈需要突破,而突破这个瓶颈的时间现在很难预测。这个瓶颈就是,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

2018年5月份,谷歌曾经发布了一个人工智能电话客服的视频,在视频中的人工智能几乎已经与普通的接线员没什么差别了。但事后证明,谷歌的这个视频,还是有一定的宣传和表演成分的,并不是人工智能的真实表现。

理解自然语言,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热点。我们的手机里一般都会有一种叫做语音助手的程序,很多人家里也都有智能音箱。一些大公司的客服电话,有时候也能听到智能语音导航的声音。但是,这些程序目前只能与我们进行相当简单的交流,它们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水平仍然是相当低的。

自然语言的语义理解,对于人工智能来说,真正困难的是常识的学习。比如说,我们在日常对话过程中,突然问了一句:“什么?”我们的意思就是想表达:“你说的上一句话我没听清,希望你能重说一遍。”但是人工智能缺乏这个常识,对于这句突如其来的“什么”,就会难以理解。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人工智能专家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让人工智能自己去学习常识,这也是自然语言识别这些年来没有本质突破的主要原因。

一旦人工智能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出现突破,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的水平一下子就会有飞跃式的进展。虽然他们的工作能力没有改变,但学会语言会让它们看起来更有灵性。而我们则有可能通过交流的方式,教会和调整机器人的工作。这使得机器人不但可以独立工作,也能够与人一起协作做事了。

具备语言能力的人工智能,将有能力取代所有常见的人类工作。诸如做会议记录、查阅资料、接待客人这类文职工作,机器人做起来肯定是得心应手的。这一阶段肯定会诞生一些外观极其漂亮的机器人,它们会取代人类做好各种服务和接待类的工作。一些专业水平比较高的机器人,应该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比如具备法律专长的机器人可以从事律师类的职业,具备医疗专长的机器人可以在门诊接待病人。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机器人,虽然可以进行自然语言的理解,但本质上仍然是专用型的弱人工智能。想让它们具备下围棋的能力,就需要下围棋的算法支持。想让它们能够当门诊医生,就需要对应的医疗诊断算法和数据库作为支撑。它们对自然语言的理解,不过是打开了与人工智能的语音交互接口而已。

自然语言的语义理解,很可能就是从弱人工智能突破到强人工智能的关键点。随后的人工智能,很可能会从专职向一专多能转变。你可以向为你做家务的机器人提出要求,让它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围棋,那么几天之后,它就可以陪着你对弈了。这种学习的过程,很可能与我们手机下载App的过程差不多。会有免费的围棋程序可以下载,也会有类似Alpha GO和腾讯绝艺这样的顶尖围棋程序,但后者可能是付费或者会员制的。

你可能还希望你的家用机器人会弹钢琴或者会帮你化妆,这些都需要额外学习,而且不同的App的价格也会不尽相同。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时代的到来,将意味着具体工作的彻底终结。与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机器人训练师一样,在这样一个时代,设计一个可供机器人下载学习的学习包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岗位。有些很感性的工作,比如跳舞,也许可以手把手地教会一个机器人,然后再由这个机器人将新学会的技能打包上传,其他机器人下载后就等于学会了。这是一个与机器人协作和共同创造的时代。

此时,绝大多数非创造性的文职工作,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担任。外形酷似人类的人形机器人在这个时代也会大量出现。这一时代的到来,宣告着传统非创造性工作的终结。

在这一阶段,有一些依赖人类高级创意能力的工作,比如写小说、导演、编剧、艺术创作等创意型工作,人还能比机器做得更好。但是,这种优势能保持多久呢?

一旦弱人工智能突破了限制,成为强人工智能,它们很可能会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虽然他们很可能依然没有情感,也没有欲望,但它们的能力将远远超越人类。突破之后的强人工智能,很可能能够做到包括完善自身在内的绝大多数人类能做的事情。这一天何时会到来,对不起,数据不足,无法回答。

不可否认,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人都心存忧虑。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人类的威胁这一话题,我本人是持乐观态度的。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人类发明的最重要的一项工具。即将发生的一切,并非人工智能的侵略,而是人类自我的解放。当所有的工作岗位都成为历史时,人类这个物种将完成一次升级。我真的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作者汪诘为科普作家,著有《时间的形状》《星空的琴弦》《亿万年的孤独》《未解的宇宙》《少儿科学思维培养书系》《迷途的苍穹》《精卫9号》等书。)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网易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