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噪音背后的简单真相 互联网TMT数据 | 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余额宝”是一条西域大鲶鱼,把它引入到中原的金融池塘时,几乎所有金融行业的人都竖起了鳍,总要琢磨一下它是何方神圣,“互联网金融”这个莫名其妙的词也随之火了起来。等着腾讯巨人乃至新浪都介入到这个市场的时候,池塘里又似乎渐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从此各怀鬼胎,觉得总有几双眼睛躲在暗处,等着进攻一般。

当市场失去了最开始的喧嚣,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一下它的内涵。

老戏新唱

诚然,“互联网金融”是个新词,但是,新瓶装的是旧酒。

你习惯说互联网新闻吗,你习惯说互联网游戏吗,你习惯说互联网购物吗,你习惯说互联网搜索吗,你习惯说互联网旅游吗,你习惯说互联网……不需要,因为它背后就意味着新浪、腾讯、淘宝百度携程,有必要加上互联网这个定语吗?

互联网金融也是如此,金融本质上就是一堆数字,背后经营的是资本、信息、信用和风险,其数字化程度一直是最高的行业之一,其IT水平往往和电信行业等量齐观,所以,它本质上就具有很强的数字化基因。

换句话说,既然没人提“IT化的金融”,也无需强调互联网化的金融,这不过是这个行业数据化进程的一个新阶段。就像传统零售行业一样,没有亚马逊之前,沃尔玛就一直是数字化先锋,早就有CRM、大数字挖掘、数字化营销,只是,如今的零售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亚马逊是新世代的沃尔玛。

如是,互联网金融,首先是金融的互联网化,是数字化进程的新阶段,这是一场老戏,依然离不开资本、信息、信用和风险;但是,这也是一场新唱法,也可能意味着世代的更迭。

换言之,金融的本质没有变,但是金融运行的方式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模式之变,组织之变,新的物种在DNA上变化不大,但是这种DNA上的小幅改变,就变成外在形体、动物属性上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老戏新唱,戏没变,但是,舞台上的演员一定会变化。

比如,天弘这样的小基金公司,如果不是借助阿里这样的平台,极难那么快速实现那么大的融资–阿里是一个全天候、无处不在的通路、渠道,就算以极低的转化率就能够实现快速的融资。而传统上,这些基金要靠着强势的银行发行这些产品,不但成本巨大,覆盖率也非常成问题。

阿里也没有变,和做电商一样,它暂时也仍然是一家渠道见长的公司。当然,我们不排除它终将通过小贷、支付宝等更加深度方式介入金融行业。

囚徒困境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对传统行业当中的渠道商冲击则是最大的。美国最大的书店巴诺已经濒于倒闭,因为图书是受冲击最大的渠道,占产品的成本也过高;美国最大的线下游戏分销商GameStop也濒于倒闭,因为网游、AppStore作为更为高效的发行渠道,已经让线下发行成为非必要的手段;至于亚马逊、京东等电商企业,正在严重侵袭传统的零售业,因为线下的成本还是太高了。

当互联网入侵金融行业的时候,渠道是金融最薄弱的关键,信息是互联网企业拥有的比较优势;资本家、风险管理和信用是传统金融行业仍然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优势;当然,牌照是一张政策牌。

那些以渠道见长、经营标准化产品的金融公司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比如,证券公司,营业部是它们的核心资产,这些营业部成本巨大,却没有提供太多的服务。如果能够将这种营业部网络化,它在实体层面几乎没有存在的必要。再如,基金的发行,传统上严重依赖银行等第三方渠道,公募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依靠旱涝保收的提成还好一点,很多私募基金要进行此类发行无疑成本极高。

在这种情况下,渠道商之间往往形成“囚徒困境”。一方面,它们把同类公司当成绝对的对手,比如,不同券商之间肯定难以共建IT平台,各自单独建设却都显得单薄,也不具备和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它们总是难免患得患失,生怕失去既得利益,做不到完全的互联网化。

类似的例子在电信行业、零售行业早已经重演过。在电信行业,三大运营商各自都推出过类微信的产品,但是互相之间客户链条并不打通,最终会失去对市场的掌控;美国的三大运营商都努力争夺iPhone,最终都必须给苹果( 462.54 , 5.86 , 1.28% )更高的补贴,自身的盈利并无任何提高,但是如果不卖iPhone则会产生损失……极少有传统企业的电商平台取得成功,也与它们之间存在各种壁垒有关。

所以,就算是所有金融企业都意识到了互联网企业的挑战,但是,各种掣肘因素将导致其中的大多数没有抵抗力。加上阿里在信用积累方面也有不小的潜力,未来恐怕影响的不仅仅是金融渠道,还可能会涉及更深入的金融领域。

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零售、互联网新闻、互联网游戏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在金融本质上的数字化进程,但是,那些缺少更高壁垒的金融企业则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刘燚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