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壮丁千万,造服务业的反!58到家们正疯狂砸钱圈占蓝领
58同城与赶集网宣布合并时,赶集网CEO杨浩涌有一句关键的说明:“如果公司的业务只是分类信息,我们可能继续打10年,合并是因为现在有更多的事情可做。”
生活服务互联网化正狂飙突进,从家政、美容美甲到手机维修、家电清洗,出现一轮垂直O2O创业的热潮,生活服务市场的纵深开始被前所未有地开拓出来。如果你愿意,大可以叫上五六拨人同时上门服务,尽享片刻被伺候的感觉。
新变化不只是可感知的,它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更会左右上亿蓝领工人的生存方式,甚至有一天,可能将出现坐拥1000万服务员的巨型公司!
“饿狼”出没,防不胜防
“好商家和坏商家排在一起,根本不知道谁好谁坏,我们尝试过很多方式去区分,包括资质调研、口碑评价、信用体系,没有用。58同城在天津有数百人的信息审核团队,在北京有一个特别重的信息质量部,专门用技术和人工的手段去做信息核验,总不能完全避免。”58到家类目高级经理王铭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假如发现一个付费用户被投诉诈骗了,“58可以立马干掉它,但你不能阻止商家换一个号再签约”。
不论58同城或赶集, 基础模式是通过广告或其他方式进行流量变现,流量大规模增长,企业在信息管控上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虚假信息隐匿其中,伤害用户体验。
比如,58同城的搬家频道流量大,推广费收获颇丰,但是,这个频道中不少商家很“坑人”,在搬家过程中随时坐地涨价。王铭曾专门跟访过一名跑搬家的师傅,“以前就是扒活,一个礼拜可能只扒到一单活,有单活的时候,就跟饿狼看见肉似的,他得把下个礼拜的饭钱挣出来,师傅的原话——生存所需”。
2012年底,58同城内部曾启动过一个“生活服务的电商化”的项目,尝试将信息平台转型为一个准交易平台,用户预约服务,目的是将所有交易数据沉淀在58体系,方便消费者甄别,进行市场化的优胜劣汰,形成一个闭环。结果,商家和用户都不买账,项目无疾而终:商家是依靠58的销售体系和客服体系转化到线上的,整体缺乏触网能力,不能在线及时响应;用户发现预约商家高度不确定,甚至常被商家爽约,于是也没有积极性。
58下决心“去中介化”,直接和用户之间完成交易,实现从预约、交易、评价的整个闭环服务。 改革在起初压力很大,比如,司机所属的搬家公司就非常有意见,毕竟他们在58同城付过推广费,当然不愿意司机跳过自己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甚至跑到58同城来抗议闹事。
这种调整迅速刷新了O2O概念与内涵,58到家CEO陈小华告诉《21CBR》记者:“最开始的O2O是线上预约、线下体验,或者是线上预订、线下享受服务,我们原来讲O2O的Online和Offline分得很开的,比如美团做Online,餐馆做Offline;比如去哪儿做Online,下面的航空公司做Offline。 这一轮你发现O2O是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又干Online的事,又干Offline的事,更强调的是线上线下完全融为一体。 ”最典型的就是滴滴专车、Uber,从车、司机到预订,虽然物权和利益相关方是多方的,但整个流程形成了完全的闭环,运营平台起到了神经中枢的作用。
学习菲律宾女佣
无论何种社区O2O或者服务O2O平台,所有的玩家均指向一个目标:加强对“交易”的掌控力,进而颠覆传统的服务业态。
58月嫂创始人兼CEO王迪(被58到家战略投资)告诉《21CBR》记者,总体而言,国内的家政服务非常零散和不正规,小公司对家政服务劳动者完全没有培训和登记,也没有正规的管理手段。王迪甚至揶揄说,“在北京3万元可以注册一个家政公司,一个小房间、2个人、2个电话、2个小本,面试的家政服务者记录在一个小本上,有需求后再一个个电话通知”,甚至就让家政服务劳动者待在公司里,不准外出,“因为一外出没准跑到别的公司接活儿去了”,大量生活服务采用的管理手段都非常粗糙而原始。
利用移动互联网,58到家这类服务平台的玩法大体相同: 围绕一个基本的生活需求服务,把服务标准化,再利用数据和系统的计算能力,提高和优化服务效率。 从消费者的角度,他只要明确自己的服务需求,可以通过APP“多快好省”实现;对劳动者来说,他们的接单干活已经几乎“自动化了”,表面上,信息驱动甚至支配着服务的达成,在背后平台提供的是“信用担保”。
以搬家业务为例,在58到家的APP,用户可以一个确定的价格,直接选择司机个人或者进行一键预约;在后台,司机要向58的平台交保证金,进行身份验证,签署一个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承认所有服务按照58的价目表进行,运输过程中有损害,在保证金扣除补偿,“最大的控制力并不是一个保证金,而是生意,一个师傅一旦被投诉了,可能被下线,要回来再教育,师傅就很着急,这两天会损失很多钱的。”王铭解释说。
具体到不同服务品类,信用担保的方式有所不同,比如,58月嫂与用户的关联更为紧密,王迪选择保险和合同双管齐下,“我们提供保额100万员工责任险,月嫂到用户家,孩子磕了、碰了、摔了,都在100万的保险里支付,为月嫂提供30万保险;我们是自营的B2C,直接跟用户签甲乙方服务合同,小到沟通投诉,月嫂炒菜咸淡,我们都允许投诉,中道换人。”
陈小华的解释是,58同城是一个信息平台,其投资的58到家则是一个服务平台,涉及到交易,“如果只看家政业务,我们就是一家家政公司,只是将互联网的流程、云计算玩得更好”。两家的文化、能力模型、对用户的认知和理解都不一样,陈小华认为:“你不能用QQ的战略去分析微信,58同城的家政平台在研究哪个保洁公司可以排到信息前面,我们在研究抹布;他们地推在卖广告,我们的人在地面做培训。”
58到家的一个逻辑是基础服务标准化, “我们更强调的是标准动作,一牵涉到个人的话就千丝万缕,容易好的特别好,不好的特别不好,58希望整体都能在一个水准以上,比如说58到家能达到敲门是怎么敲的、敲几下,进门怎么做,然后几块毛巾、什么颜色,每块毛巾擦哪个位置,全部都是标准动作。”58同城CEO姚劲波在专访中说。
以家政为例,服务员统一培训,全部采用菲律宾女佣的标准姿势,“为什么人家的阿姨从早干到晚都不累,站姿和角度完全不同,人体是呈45度角工作的、手法是S形的手法,这是中国没有的;当浴室犄角旮旯特别脏的时候,用刷子刷和用铲刮,可能都要抠半天,我们的流程是用喷剂,可以先擦亮的地方,擦完了之后再去擦这个地方,就干净了,这是一个时间上的节省。”王迪解释说。58到家的美甲部门更彻底,美甲师一律为雇员,用户只要选择美甲图案,标准化到可以罔顾个人特色。
河狸家创始人“雕爷”孟醒有不同的逻辑,拿着自己的手机,打开河狸家那些价格在数千元的美甲套餐问《21CBR》记者:“你觉得58美甲那些做基本款,做标准的美甲师能做出来我们这些方案吗?” 孟醒认为,如果58到家的业务模式是围绕产品,以易于推广复制和集约化、客户体验以多快好省为目标的话,那么河狸家是围绕人、打造美甲设计师品牌的平台。
这并不意味着美甲师能够脱离河狸家的管束,“雕爷”有一个“60分的基础设定”,比如准时到达、进门必须要套鞋套,箱子要带箱子套……“规定好所有小细节,60分的部分做足了,客人基本就不会说什么了!”
从经济学上说,标准化、保险合同、60分的设定,最终消除的是交易不确定性,促进用户和服务者的交易活跃度,形成一个“合作性的动态博弈”。
再见,树状结构
新一轮O2O最有意思的讨论,是对服务业组织形式的重构。
陈小华告诉《21CBR》记者,传统的企业都是“树状结构”,一定要有层级制,上有总经理、分公司经理,下有组长、店长,管理一个50万人的公司,可能具有管理职能的要10万,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对效率有着巨大的影响。
比如送一个客户贺卡,传统公司要自上而下,先开会研究,再层层部署通知,现在直接在APP里给阿姨推送一个消息,告诉她见客户带张生日贺卡就可以;再如阿姨上门服务,面临路途遥远不愿接单,过去要把所有的城市经理拉到北京开会,统一动员,现在可以用技术让阿姨就近接单,如果路途遥远的情况,给阿姨补贴就行(事实上Uber就是这一思路最纯粹的执行者)。
从管理的角度, 由于APP、LBS等技术的引进,可直接实时追踪服务人员的行迹(河狸家一位美甲师因为假车牌被拘留了,“雕爷”就在警察局找到了人),甚至直接判定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再结合用户反馈,对服务人员进行奖励和惩罚, 管理流程远比传统方式精简得多,在基本的底薪外,按订单收费,服务人员的激励方式是最为直接的。
“ 一家公司内部变成了市场经济, 可以早上起来晚,起来晚就少挣钱啊,可以迟到,但是迟到就罚你钱,迟到两次再也接不到单了。每一个决策权,不需要HR,不需要行政去发文警告你。”陈小华说。
此前有消息称,58同城对58到家的投入已从1亿美元提高到1.5亿美元。对于所有现在疯狂砸钱、补贴用户的O2O公司来说,这种组织重构的想象力在哪里?
陈小华解释说:“我们做过蓝领的调查,钟点工平均收入,北京只有3500到4000元,中国有一两亿这样收入的人群,我们进去,通过系统的培训,将原来的游击队变成正规军,或许将一个人的收入可能提高40%—50%,这个产业特别大。”据说,58同城的高层根据需求测算过,58到家在全国需要1000万的服务人员。
深度链接这样的海量人群,想象力是巨大的。鉴于中国的人口结构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未来10年,中国蓝领劳动者的收入会持续增长,甚至高于GDP的增速,生活服务类O2O的产业规模会迅速提升;而且,基于人的服务非常容易形成用户黏性,存在推送衍生产品的可能,“上门服务”可能成为一个贴近用户的重要入口。
早在2014年战略发布会上,姚劲波已提出未来三年会拿出10亿美金收购,全线出击,构建58同城在生活服务领域的生态圈:战略投资打通装修生态系统的装修网站土巴兔,最重要的举动就是建立全资子公司58到家后,58到家又陆续投资了58月嫂、点到按摩等生活服务品牌,同时全资收购驾校一点通,战略投资58陪练、e代驾、宝驾租车等……杨浩涌此前进行了相似布局。
生活服务的O2O玩家,正在憧憬一片“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