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自兹去,房地产黄金十年
我从事房地产金融的十年,即从2004到2014,被称为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 在我看来,2013年实际上是整个中国房地产业的“传统”顶峰,这一年也是万科等标杆性房地产公司正式转型的元年;是整个房地产行业“预期”转变的元年。
房地产天然具有金融属性。 尽管经济学对金融属性的定义没有统一的说法,但从本质上来看,至少有两层含义:一即具备金融产品的特征,包括流动性、收益性和价格波动性,可理解为金融产品;二即具备金融功能,可进行人群、地域以及期限上的资源再配置。承认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分析未来房地产行业的走势就变的较为简单了。
正因为房地产的金融属性,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最典型就是信托)视其为最佳担保品(境外也一样),对其估值也随其行业周期波动,房地产黄金十年的一路上行,不仅仅造就了福布斯排名靠前的房地产富豪,还造就了一批排名迅速蹿升的银行(金融)新贵。 但M2的神力终究抵抗不了市场规律,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无论怎么变换方式“托市”,都难以抵挡行业的整体下行。
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也决定了其作为投资(投机)品时,必然有其内在的经济规律。市场景气时,作为抵押品可以通过提高抵押比例,或者提高评估值获取更多的资金;一旦倒转,犹如股市的去杠杆,发生的是“踩踏”,即加速下跌,曾经发生的海南房地产崩盘(当然也有其他非市场因素)便是“血证”。
港资的房地产开发商深刻体会了其金融属性,因此,非常强调现金流管理,越是市场景气、越是降低有息负债比例(港资开发商的净资本负债率一般不超20%,即有息负债总额不到公司净资产总额的20%),以保证不期而至的市场风险。
金融市场往往是牛市的时间短,熊市的时间长,熊市的致胜法则是“剩者为王”和“赢者通吃”。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是前所未有的大牛市,因为其承担了M2蓄水池的历史使命。 如今,既然已经承认“白银时代”来临,就不必再报什么幻想。 毕竟,白银的价格跟黄金比,已经不是“腰斩”那么简单。
讨论房地产的趋势,往往会遇到一个词:刚需。 可怕的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当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指该国或地区在育龄期间——国际传统上一般以15至44岁为准——的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一般该比率小于2.1,新生人口是不足以弥补生育妇女和其伴侣数量的)下降到1.8以下的十年后,其房地产出现了崩盘。
中国(计划生育)2000年政策允许的总和生育率是1.46(即使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人口的增长也为可期),中国小学生入学人数从1995年的2531.8万,减少到2014年的1658.4万。 人口红利消失,直接对应储蓄率的逐步下降,对房地产的长期需求也在下降,而中国目前海量的存量房是不会消失的,且房地产投资只是放缓,而非负增长!
从业十年,被人问的最多的问题是,现在房价便宜吗?我喜欢用炒股作对比,我想下一次可以好好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