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黑色产业链人群超40万,嚣张到企鹅帝国都无可奈何

“如今套现黑中介到底有多猖狂?之前还发生过他们(套现)被我们拦截后,直接带着人跑到配送点,上门强行取货的情况,和我们的配送人员发生肢体冲突,已经嚣张到这个程度了。”

11月4日,京东金融和腾讯的安全与风险管理专家介绍互联网金融欺诈和黑产(黑色产业链)案例,触目惊心。

如今的互联网黑产已经高度细分化、高度分工,甚至不同地域都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产业链条。

通常来说,互联网黑产一定伴随着主流金融产品出现,其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根据腾讯天网的统计,中国目前从事互联网黑产从业者超过40万。地下产业链的发展也从个人的、单体的小作坊,逐步到分工精细,上下游配合的产业链。

腾讯之前可以在一些严重的事件中打击到一个团伙上下的勾连,随着整个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个产业门槛逐步下降,而且产业分工的逐步变细,他们产业之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完全由市场化决定,他们之间的联络越来越难以被找出。

就如京东金融截取了一些针对白条的套现网站,网站内容非常专业,从技术指导到客服应有尽有,包括淘宝在内都有完整的解决方案出售。

同时还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化特征。比如福建安西的电商诈骗,像广西宾阳的社交网络诈骗,像海南儋州的假机票诈骗,像湖南双峰的假PS裸照的诈骗,像广东电白的信用卡的诈骗。这些诈骗甚至都成为当地的一些特色的产业,甚至成为某类网络诈骗犯罪领域里典型的代表和集散地。

黑中介是目前网络反欺诈的重点打击对象,但部分消费者经不起诱惑,甚至和黑中介建立利益同盟。

2014年白条推出不久,山西某中介团伙利用大众对新产品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在线下摆摊,以电商银行卡购物返现活动吸引中老年人群体提供了包括身份证、地址、手机、京东账号、银行卡号、甚至预留手机动态密码的详细资料,然后在多台设备开通京东白条,进行消费。(最后京东通过天网系统检测介入这一欺诈案例,报警并抓获嫌疑人)

这个案例的关键就在于中介利用红利吸引一些安全意识淡薄的用户提供相应资料。许多中介在网络上通过各种渠道有了固定的用户和合作关系,甚至建立了信任机制,每当有新产品了就给老客户打电话做“业务”,一旦成功就开始疯狂传播。当然,这一过程中中介跑单现象时有发生。

还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是,一个用户在网络论坛上发帖讲述自己提供所有资料配合黑中介进行所谓的白条套现,很多人回复楼主“怎么这么傻”,楼主回复:“人缺钱的时候,缺一分钱都很困难,所以永远不要质疑用户缺钱的需求。”这或许也是很多用户上当的心理根源。

反黑产是一个系统工程

反互联网黑产的难度很大。除法规政策的相对滞后外,首先,因为业务是基于线上、非面对面,而且用户体验而言是要求即时的,这也给欺诈分子提供了便利,是双刃剑;第二,互联网作战方式具备隐蔽和传播速度快的双重特性。在一些中介聚集的网络社群里,他们互相掌握用户和快速复制“成功”经验的能力,导致欺诈的扩散和复制速度特别快。

反黑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要求企业在线上的负面清单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监测和预判、账户安全体系等一系列综合反欺诈能力的建立,也要线上与线下结合,比如积极协助警方打击犯罪团队,比如京东对于可能有风险的白条用户,启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信息核实,用人力把握好最后一道关口。

在这个过程里,一家企业显然已经无法负担如此巨量的工程(尤其是数据),这就要求企业自身开放之外,还要大家联合起来共同建立一套反欺诈机制,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安全联盟成立的初衷。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