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销售、门店去年增幅创新低 就业人数首现负增长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4年度行业发展状况调查”日前结束,“2014中国连锁百强”及相关榜单同时发布,国内最大的家电及消费电子零售企业国美电器以1435亿元的销售规模、1698家的门店总数,位居百强榜首,而苏宁云商、华润万家、康成投资和沃尔玛分别占据第二位到第五位。
调查显示,2014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同比增长5.1%。门店总数达到10.7万余家,同比增长4.2%。百强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4月22日采访获悉,在电商冲击和成本高企之下,2014年不少实体零售店都采取了关店止损的策略,多方原因让零售业者不堪重负。本次榜单也指出,零售业的销售、门店增幅双现新低,甚至就业人数首次负增长。
实体零售人的销售额苦恼
“我们现在的策略就是谨慎开店,不会再像前几年那样疯狂扩张,租金和人工成本过高,而毛利却在降低。”从事零售业多年的沈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获悉,2014年卜蜂莲花、华润系、沃尔玛等业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关店和门店调整,这些业者对于门店调整的想法非常一致,大多是因为部分门店的销售额不佳,巨大成本之下难以负荷,于是关店止损。
百强榜单显示,2010年以来,连锁百强销售增幅持续回落,2010年~2014年销售增长分别为21%、12%、10.8%、9.9%和5.1%。2014年成为百强榜单统计以来销售增幅最低的一年。
2014年,百强企业门店数增长4.2%,其中23家企业关店数超过新开店铺数,7家企业店铺数与上年持平。2014年,百强企业正式用工人数比2013年下降0.3%,减少用工的企业数已超过增加用工的企业数。
相对而言,超市、便利店好于百货。2014年,47家以百货为主营业态的企业销售增长2.7%,销售在各业态中最低。以经营超市为主的快消品百强企业销售增长6.5%,门店增长5.0%,分别高于百强平均增幅1.4%和0.8%。
值得注意的是,便利店销售增幅较快,全国排名前55家的便利店门店数增长7.8%。从有可比数据的便利店企业来看,企业销售额增长17.7%,高于百强销售增长12.6%,销售增幅在各业态中最高。
记者观察发现,或许正是因为小型便利店业态的状况相对较好,因此不少业者开始涉足这类小店业态,比如家乐福在上海试水第一家便利店,而卜蜂莲花也低调开设了第一家小型便利店。
此外,在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销售额增长4.7%,门店增长13.9%(主要是快餐、便利店、专业店门店增长);内资企业销售额增长5.2%,门店增长2.9%。外资百货销售同比下降3.8%,门店数量同比下降1.0%。内资百货销售额增长3.0%,门店增长10.2%。
快消品连锁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销售增长为4.2%,门店增长为16.8%,内资企业销售增长为7.5%,门店增长为4.4%。
成本压力依然大
2014年,有30家百强企业的销售和23家企业的门店出现负增长。但同时,百强企业中还有31家企业的销售增幅和26家企业的门店增幅达到两位数。企业通过调整发展策略,优化管理,加大创新力度,依然可以实现较好的经营业绩。
2014年.百强企业平均毛利率为16.4%,略高于2013年0.2%。净利率平均为2.08%,低于2013年0.03%。
仔细分析可见,高成本是导致利润下滑的主因之一。
2014年,百强企业房租支出增长10.0%,人工成本增长9.2%,分别比2013年的11%和18%下降1.0和8.8个百分点。虽然增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房租和人工成本的上涨对企业的经营压力依然很大。
近期,国务院关于工商用电同价和下调电价的政策,对企业降低用电成本是一个利好。同时,随着开店量下降,商业地产供需关系的变化也有望带动房租进一步下行。作为吸纳就业大户,国家出台的相关鼓励就业的政策也会影响到连锁业的发展。
移动销售快速增长
2014年,百强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和多渠道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开展网络零售的75家百强企业中,超过半数的企业采用自建平台,而采用自建平台和入驻第三方平台相结合方式的企业与仅在第三方平台建店的企业数量基本相当。
开展网络零售的百强企业线上销售增幅较大,同比增长近5倍,但占企业销售的比例依然很低。从有数据的百强企业来看,31.4%的企业网络销售不足1000万,31.4%的企业在1000万到5000万之间,23.5%的企业在5000万到3亿,3亿以上的企业占13.7%。
移动端在2014年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移动销售占网上销售的比例迅速上升。在提供数据的百强企业中,移动端销售占比达到30%以上的为17%,介于10%~30%的占50%,低于10%的占33%。
为落实多渠道战略,一些企业还开通了门店自提业务,并在门店提供免费WIFI服务。从样本门店数据看,有23%的门店提供自提服务,40%的门店提供免费WiFi。
2014年是连锁业转型的一年,企业经受了多方面的挑战。连锁企业普遍认识到,必须以提升顾客价值、改善消费者体验为出发点,通过多渠道的融合,以商品管理、供应链管理及渠道无缝对接为重点,真正实现从规模向效率转变,从外延向内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