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入华面临三大挑战 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继Uber之后,又一家当红分享经济践行者Airbnb瞄准中国市场。
8月19日消息,在Airbnb最新进行的一笔15亿美元融资的投资人中,中国宽带资本和红杉中国公司位列其中,据悉,Airbnb将和上述两家有中国背景的风投合作,寻找中国业务的CEO人选。
Airbnb公司首席执行官切斯基(Brian Chesky)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中国市场的扩张。他表示,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Airbnb开始在中国试水,学习当地文化,了解中国消费者是否存在对Airbnb的兴趣,“如今,我们要很认真地(开发中国市场)。”
对任何一家公司而言,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长的经济形势都意味着巨大市场,但是进入中国市场并非易事,对Airbnb而言同样如此。
对入华事宜,Airbnb显然已经提前做了功课,其选择的两位入华引路人宽带资本和红杉中国公司,此前都有帮助外资互联网公司入华的成功经验。然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Airbnb在中国市场发展如何,最终还是要看自己的表现。
要吃到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它面临着三大挑战。
一方面,Airbnb的中国模仿者通过过去几年的努力,已经开拓了部分市场,成功让部分人群接受了分享房屋的概念,尽管为这一模式的开创者,Airbnb也不得不面对在中国市场有先发优势的竞争者的威胁。另一方面,带有外资基因的Airbnb能否摆脱入华魔咒,仍有待时间检验。
更重要的是,分享经济正在全世界范围内遭遇监管难题,尽管与Uber相比,Airbnb的处境相对平和,但监管风险依然如剑悬顶,对带有外资基因的Airbnb而言,如何与中国监管层打交道更是一个难题。
中国模仿者的狙击
成立于2008年的Airbnb无疑是当前分享式房屋租赁模式的开创者,在Airbnb风靡全球的同时,中国国内也已陆续出现模仿者,而这些模仿者将是狙击Airbnb拓展国内市场的强劲对手。
2012年上线的小猪短租是Airbnb的忠实模仿者,也是目前国内模式最接近Airbnb的短租玩家。小猪短租创始人陈驰曾表示产品上线初期拓展房源特别难,在2014年6月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陈驰还在感叹拓展房源之苦,而一年过后,其发展速度已明显加速。资本的青睐足以佐证:今年7月,小猪短租对外宣布获得6000万美元C轮融资,为目前国内短租领域的最大融资额。
经过三年时间开垦,小猪短租已把房源拓展到全国200多个城市,针对国内市场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渐渐打开了市场,也让更多人接受了分享房屋的想法。
在小猪短租之外,途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玩家,这家吸收了HomeAway和Airbnb双方模式的度假公寓预订服务商,在今年8月3日完成3亿美元D及D+轮融资,估值超10亿美元,正式进入代表“独角兽”互联网公司的10亿美元俱乐部。而途家创始人罗军也明确对标Airbnb。
快速增长以及资本涌入意味着短租市场正在步入成熟期,对Airbnb而言这是一把双刃剑。
市场成熟一方面会减少拓展的阻力,但另一方面,意味着将遭遇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
与国内玩家相比,Airbnb在国际市场拥有绝对优势,但中国市场有自身特点,其优势很难完全移植过来。而经过三年多的摸索,小猪短租与途家都针对国内市场对自身模式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这些用时间和实践积累下的经验,将对Airbnb产生不可忽视的竞争阻力。
水土不服
Airbnb不是第一家进军国内市场的国外互联网企业,而过往经验表明,外资互联网企业进军中国往往会遭遇水土不服的魔咒。对Airbnb而言,如何快速适应中国市场特点是最大难题。
从运营角度来讲,安全与信任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国外,Airbnb用户除需实名制外,还有比较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对缺乏个人信用体系的国内市场而言,安全与信任难题需要花更多精力破解。
从房源与用户习惯角度来讲,近年来中国房价涨幅很大,尤其在一线城市,年轻人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越来越难实现,而这些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又恰恰最容易接受分享房屋概念,在竞争对手已经先行占领市场、而房源数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Airbnb如何挖掘更多房源、培养人们的分享习惯也面临考验。
更重要的差别或许在于中外公司管理方式与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此前多数国外互联网落地中国失败的原因。
此前,LinkedIn中国区总裁沈博阳为争取独立开发一款新APP需赴美国总部汇报,对以速度取胜的互联网公司而言,这一过程显得过于漫长,而这仍被视为国外互联网公司本土化的成功案例,国外互联网公司在管理与文化上的水土不服可见一斑。
对Airbnb而言,能否从运营、产品以及管理上适应中国市场,是进军中国成功与否的关键。
监管风险
与Uber一样,Airbnb 在纽约等美国城市也遇到过严厉打压,一些当地政策制定者说,Airbnb 的租金会减少城市里可以长期居住的房屋数量。就在去年,Airbnb 还在欧洲第一次被罚了款,因为它违反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禁止以旅游的目的出租单间的法律。
这种监管风险在国内同样存在。目前,在线短租行业在国内仍处于灰色地带,监管层对C2C的短租模式在税收、安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均无明确答案。
尽管短租领域的玩家都面临监管风险,但拥有外资背景的Airbnb恐怕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国内的监管环境,国外互联网公司的基因,也为其能否与监管层进行顺畅沟通增加了不确定性。
不过,监管风险并非国内市场独有,Airbnb在国际市场已经不止一次遭遇监管层面的阻力,其在这些市场上获得的应对经验,或许能对适应中国市场提供帮助。
与“愣头青”Uber相比,面对监管Airbnb树立了积极对话、寻求解决方案的形象。
Airbnb 公司大本营旧金山2014年底在全美率先立法将互联网家庭旅店业纳入管制,2015年2月1日正式实施,法律开始实施后,地方财税机关向 Airbnb 追诉此前的税收,据估计,补征额及罚款高达2500万美元。Airbnb选择了低调的缴交。
在欧洲,2014年2月阿姆斯特丹在全世界第一个对 Airbnb 完成立法,经过监管机构与企业多次磋商,双方于12月中就有关法规实施也达成一致意见,开启了管制机构与创新企业的相互协调解决互联网技术与商业模式变化带来的所谓家庭酒店业共享经济监管问题。
2015年前3个月美国有7个地区开始授权 Airbnb 代收酒店税,实质是监管机构开始承认其经营的合法性(在纽约 Airbnb 还在苦苦申请被征税)。阿姆斯特丹、旧金山、波特兰等地所谓 Airbnb 法也于年初开始实施。
与监管层达成和解的影响立刻得到体现:随着2015年一季度 Airbnb 陆续与各地监管机构达成和解,3月份其估值从2014年4月份的100亿美元直接翻倍到了200亿美元。
在全球各地与监管层周旋的经历,或许可为Airbnb与国内管理层对话提供经验支持。
Airbnb过往的经验说明其有足够智慧与监管层进行对话,巨大的品牌价值也为其在陌生市场拓展业务提供了帮助。但其能否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关键还得看其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自身的本土化决心。而与外界阻力相比,Airbnb入华的最大敌人,或许是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