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调的奢侈品电商寺库,是否能走出卖表卖包的圈子?
寺库创创始人 李日学
中午下飞机后,李日学特地去理了个头发,他穿着很多年前在意大利买的经典西装,采访时喜欢用高度概括的一两句话回答记者提问;从某种角度来看,李日学和他一手创办的寺库一样,习惯埋头苦干却不习惯对外发声。
“寺库”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富裕人群将布施品放于寺庙中,供需要帮助的人取用,寺库也因此成为最早的“典当”词汇。李日学最初创办的寺库就是 现代“奢侈品典当电商”平台,手头有富余奢侈品的人通过寺库鉴定后,将奢侈品放到寺库官网上进行售卖,但现在,二手奢侈品的交易仅占寺库业务的5%。
“2012年的时候,寺库二手品交易还占整体业务的一半,现在已经不到5%,其余95%都是一手品”,李日学在接受《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 CBR》)采访时说道,尽管在外界看来,寺库的定位是奢侈品电商,但李日学对寺库的认识并不止于此,“ 7年以前寺库定位就是高端消费服务平台,针对追求精品生活的人。 ”
筚路蓝缕
李日学最初的创业领域是传统家电,主营批发、零售,后来他开始卖起了高端家电,用李日学自己的话说,这属于创业升级,业务模式切入高端消费。2008年,电商春风拂来,李日学完全转向奢侈品消费,他选了一条奢侈品界少有人走的路,奢侈品电商化。
“刚开始做时,我们想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那个时候寺库体量特别特别小。”创业初期,寺库做的是奢侈品典当行,顾客将闲置奢侈品拿到寺库进行专业鉴定,通过鉴定的商品可放到寺库官网进行售卖,“我们无法确定是真品的就不卖”,李日学对《21CBR》说道。
转变在2012年,“新的会员越来越多,对于顾客来说主要还是想买全新款式的货。”二手品在寺库电商平台上的占比迅速消退,一手品占有量明显提高。
即便转型一手品电商,寺库并没有立即获得市场青睐,相反,质疑声依旧存在。
“三年半前,寺库在上海开店的时候,别人都不知道我们,很多同行说,寺库竟然在南京西路开店,半年就会倒闭”,相似的话李日学在香港开会所时也听到过。
“ 原先客户买我们的产品会选择线下买。现在我们的实体店并不以卖货为主,主要是在做服务 ”,李日学说道。
寺库品牌总监朱晓轩举了一个寺库服务的例子,“今天客户需要出席一个特别重要的商务会议,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参加,寺库会所的服务管家可以帮客户挑选出席服装。”
跑在消费者前面
寺库线下共有7家跨境体验店,国内跨境体验店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和香港四座城市,除电商平台外,跨境体验店是寺库口碑相传的重要场所,目前,寺库积累客户资源的方式也主要依托于口碑相传。
“现在注册会员900多万,达到3千万以上的时候,传播力真正有了。”
“我一直强调一点,对精品生活这块有追求的人,可以在我们寺库找到需求”,李日学对《21CBR》说道,“可能讲起来比较虚一些,但是我们真的在往这个方向去做。”
2011年,寺库推出物流管家服务;2013年,寺库上线豪车频道;2015年,寺库相继推出“欧洲艺术直通车”、新生活事业部、寺库传媒、旅游频道等,显然,手表、包并不会是寺库未来的全部。
“我们就是什么都想做”,李日学对此直言不讳,“ 公司重心很简单,就是定位精品生活。 ”不过,谨慎的李日学并未对此做过多解释,“现在主要卖包、卖表、卖家居生活服务、卖生活用品,这些产品的销售量超过公司总销售量80%以上。高端消费者精品生活场景是精品生活场景,这是个大概念,寺库会根据自己的节奏调整。”
在李日学的规划中, 寺库将来有四大主要板块,寺库商城、寺库智能、寺库金融和寺库拍卖,现下,公司主要精力仍旧投放于寺库商城板块。
“
我一直认为企业要跑在消费者的前面,消费者都已经跑到前面去了,企业还站在那里说回来,消费者是不会回来了
。”李日学说道。
(来源: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袁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