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争夺石油,未来争夺数据 《疑犯追踪》离我们有多远?
文 | 谢鹏
随着线上大数据和线下物联网的发展,每个人在线上和线下的行为轨迹,都将被当做数据收集起来,并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挖掘。数据将成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美剧《疑犯追踪》里,一台“机器”,通过遍布全球各地的摄像头,能追踪到任何一个人的行动轨迹,识别这个人的身份信息和信用情况。这一幕可能离我们不远了。
今年10月,杭州市政府给这座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
阿里云研究院专家王子凌告诉记者,这个城市大脑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城市大脑的目标是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将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的城市。
城市大脑计划的第一步是,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王子凌透露说,目前,阿里云已经跟弘泰水利合作,将水利数据联网,用来做水库管理、洪水风险分析和城市内涝预警。
对于数据的未来价值,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前不久有个形象比喻:过去机器是吃电,以后机器是吃数据。
实际上,互联网将没有边界,随着线上大数据和线下物联网的发展,每个人在线上和线下的行为轨迹,都将被当做数据收集起来,并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挖掘。数据将成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国家和企业拥有的数据越多,并能挖掘出更多价值应用,其竞争力就越大。
每个人都是数据的生产者和受益者
12月21日下午两点左右,北京望京,高德地图办公室6层一个20平米的小房间里,墙上的大屏幕上,显示着一副北京市实时交通状况图。
这张图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一些不断闪烁和移动的亮点。这些是当时跑在北京城里的车辆抽样。有的是私家车,有的是网约车,有的是出租车,还有物流车。
这些车辆跑在路上,便绘制成了交通的实时路况图。一旦一些区域出现异常拥堵,屏幕上就会出现不断闪烁的红点。遇到道路严重拥堵,用户会通过手机端上报,交警也通过平台把这个信息输送给高德,高德再把这个信息提示给所有附近用户,并在导航中避开拥堵路段。
过去很多道路上的诱导屏,是通过交管部门在道路上埋线圈的办法来获取道路拥堵信息,这个办法维护成本高。现在高德把自己掌握的交通数据通过云方式实时共享给交管部门,诱导屏的信息就简单更多,成本也降低许多。
一位高德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高德地图参与了由阿里云主导的“杭州城市数据大脑”项目。2016年9月,城市大脑交通模块在萧山区市心路投入使用。初步试验数据显示: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真正开始了用大规模数据改善交通的探索。
高德还给交警“赋能”,提供准确快捷的分析平台,让交警的工作联网化、科技化。
“哪里拥堵,不用通过市民的报警,我们的后台能通过对道路、区域的快速计算,第一时间呈现拥堵的区域和道路并且通过平台告知给交警,让交警能更准确地调配力量解决拥堵问题。”上述高德工作人员说,高德把自己的数据开放给了交管部门,这样能更科学地调配警力,同时可以作为交警的考核参考。
高德还将数据加工,将脱敏的数据分享给其他企业。比如高德可以为一些商圈提供用户出行分析,并结合其他互联网公司针对用户的画像信息,准确将用户的出行特点、喜好特点呈现给商圈。商圈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更合理安排促销活动。
“数据的流动、分享和共享,带来巨大价值,最终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上述高德工作人员说。
很多企业都开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建立自己的企业大脑。比如瓜子二手车就有一个瓜子大脑。
瓜子二手车首席技术官张小沛,曾担任微软在线广告团队首席研发总监,还曾担任美国知名在线视频公司Hulu全球副总裁,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家。
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瓜子大脑掌握了大量车源相关交易数据、价格数据、残值曲线数据、残值衰减数据、买家和卖家数据,这些数据正被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挖掘出价值。
未来不比谁有钱,比得是谁的数据值钱
过去几百年,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是电的发明,第三次是互联网的发明。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先有技术革命,然后再是应用革命。具体到互联网行业来说,过去几十年都在技术革命,但这几年开始逐步进入应用革命时代。
张小沛预测说,无人车、VR和AR、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将进入日常生活应用场景。比如在医疗领域,一些小的疾病的诊断和一些化验工作,将完全被机器取代。不过,心脏手术等疑难杂症比较复杂,能搜集到的数据没那么多,医生的经验、想象力和判断力依然会很重要,手术医生短期内不太会被机器取代。
此外,大数据还被用来保护跑马拉松选手。比如,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智能设备,能检测马拉松选手的心跳数据,这些数据跟紧急救援机构打通,可以及时识别心脏问题。
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数据的竞争。人们对数据的争夺,将像今天对石油的争夺一样激烈。谁拥有的数据最多,谁能把数据处理得更快,并能挖掘出更多的数据价值,谁就越有竞争力。这一点,对个体、企业和国家来说,都一体适用。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一次公开场合曾说, 数据就像石油和煤炭一样,石油和煤炭是经过几十亿年沉淀下来的太阳的能量,因此企业应该注意对数据的长期沉淀。 在王坚看来,数据不是天然有价值的,就像路上的一串脚印,在没有被数字化、被计算之前,它无法产生价值。但你在网上的“脚印”,被计算后就变的有价值了。
对每个人来说,这意味着需要越来越重视自己在网上的一言一行,因为你在网上的任何交易行为、浏览轨迹,都将被互联网大数据所记录和分析。这些数据将跟你以后的信用体系相挂钩。比如你骑共享单车,乱停放的记录可能影响你以后的征信状态。
未来一切的数据都将成为信用数据。因此很多人都在讨论,数据的产权到底是谁的?如果归属个人,那么能不能出售或者转让?数据背后的隐私如何保障?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答案。
张小沛说,到底是平台拥有数据的产权,还是个人同时也拥有数据产权,这非常值得讨论。 更值得讨论的是,如果平台获利了,用什么样的方式把数据的价值分享给个人数据拥有者。
此外,未来数据到底是集中在大平台手里,还是民主化、碎片化集中在不同小玩家手里,这也是业界目前讨论比较多的问题。从目前来看,数据发展的趋势是头部效应明显,也就说,大平台掌握着大多数数据,小平台的数据积累成本越来越高。
“我个人更希望这些数据民主化。”张小沛说。
数据改变政府治理模式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基础设施已经搭建完毕。这些基础设施包括交易市场、支付、物流、云计算和大数据等。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体总体上会越来越有安全感,社会将更加公平。比如,互联网保险和互助模式的发展。再比如,中关村很多优秀教师已经在网上授课,一个山区孩子,通过一部联网手机,也能免费触及这些中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天下真的会将没有难做的生意。因为过去做生意,一靠资金,二靠关系。未来你只需靠数据和技术。一个是生产要素,一个是生产力。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将进入全新阶段。正如王坚所说,庞大的数据量使计算不可能在几台机器上完成,一定要在计算中心里的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上完成,这时计算就变成了公共服务。这样的公共服务就是云计算。能否随时调用巨大的计算能力,自然成为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互联网,地球将变得越来越小。全球买和全球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用不了几年,你在网上下单,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商品,72小时会送到你手里。如果是中国的商品,24小时甚至八小时内将送到你手里。
随着大数据被应用到社会治理中去,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安全。比如,一旦大数据发现某人买了个高压锅,又买了一些钢珠,还买了点火药,数据系统可能就会提醒公安部门注意这个人。再比如,大数据发现一个人一天内坐了几十趟公交车,而且每趟车都不同,数据系统可能就提示这个人可能是个小偷。
整个国家的商业搬到了互联网后,国家的治理也在搬到互联网上。比如中国政府正在号召官员学网、懂网和用网。目前中国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治理和互联网空间主权宣示的重要性。
可以预见,随着政府治理模式的提升,需要掌握大数据能力的企业不断给政府赋能。未来政府从巨头企业采购公共服务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via:南方周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