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归集1050万条法人及3.03亿条自然人数据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归集1050万条法人及3.03亿条自然人数据

日前,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信用数据清单”“信用行为清单”“信用应用清单”。无论是录入平台的信用信息数量种类,还是信用信息的应用场景,都在过去一年里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当信用成为监管的基础和手段,政府可以实现简政放权,从根本上实现职能的转变。

信用走进市民生活

近期,不少市民前来华山路的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信用中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有些发现自己信用记录有“污点”,很着急,想知道如何才能消除。据信用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根据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失信信息查询期限为5年,5年后“信用污点”会被“自动隐藏”。

截至今年4月30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已归集上海市政府、法院、公共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97家单位的5198项信息事项,可查询近1050万条法人数据、近3.03亿条自然人数据,覆盖本市约138万法人和2400万自然人。平台涉及个人的信用事项,主要包括法院提供的判决、执行类信息;公用事业单位如水、电、煤、申通地铁、上海铁路,以及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等提供的违约类信息;上海市、区两级政府部门提供的行政处罚类信息。至2016年4月底,自然人信用信息查询量超过1292万次。

许多市民担心自己有不良信用记录。据信用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市民的一些无心之举,不一定会成为信用污点。比如,人们可能由于一时疏忽,导致水、电、煤短期逾交,这不会立刻记入信用平台。只有经催告后,超过6个月仍未缴纳的情况,才会影响个人信用。

“这次发布最新版信用清单,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将影响信用状况,同时详细说明信用信息的录入规则”,市信用中心负责人表示,信用平台的重点不是用来“管人”,而是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信用载体,服务市民百姓,真正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归集1050万条法人及3.03亿条自然人数据

支撑政府职能转变

三张“信用清单”也折射出了上海政府职能的转变。

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最早从支持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开始。自贸区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从事前审批到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通过掌握企业信用信息、模型分析和信用监测预警,能更好地在事中、事后对企业进行良性、高效的监管,成为支撑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和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

去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前夕,市信用平台同步升级,专门设立浦东新区公共信用信息子平台,实现对扩区后自贸试验区企业信用信息的全覆盖。这项工程,成为去年12月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企业“证照分离”试点的保障。

在信用信息帮助下,事中事后监管事半功倍。比如环保局在收到企业设立信息之后,会为排污类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并对企业进行信用分类评级。当企业信用分类评级良好时,就可以进入绿色通道,减少被检查频率,由3个月一次降为半年一次;而当企业因失信导致信用评级较差时,环保局就会提高检查频率。对企业来讲,“守信者”切切实实能够享受到信用带来的便利;对环保部门而言,信用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引入,使政府管理更加精准高效,能让有限的政府资源用在刀刃上。

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归集1050万条法人及3.03亿条自然人数据

打破“信息孤岛”

越来越多的部门开始主动与平台进行对接,希望通过“信用大数据”支撑和优化业务管理。

信用中心相关负责人王晓辉介绍,信用平台对政府部门的重要吸引力,是因为它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不仅可以向平台提供自己的信用信息,还可方便、快捷地调用所需要的其他领域、其他部门的信用信息,过去一座座的“信息孤岛”,在信用平台这一大数据世界里,不复存在了。

过去,酒类监管一直是个难点。现在,酒类专卖局与市信用平台对接,在执法前,执法人员打开一张“信用地图”,鼠标框定一个区域,区域内酒类企业的信用报告就会即时生成,监督执法便利性大大提高。

据信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上海市各部门可以共享信用信息之外,长三角三省一市已建立信用互认、互查机制。随着长三角三省一市信用平台建设的不断深入,跨省市的信用平台对接的不断加快,未来跨区域信用报告查询也将更加方便。

via:中国上海

End.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