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价格、内容和流程等方面做标准化,“律云”想提供全天候且即时可取的法律云服务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商品与服务的区别可能在于一个是有形的,另一个是无形的。并且商品标准化和库存计算都较容易,而服务却不是。在法律行业也是如此。但有团队看到了法律行业中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和不均衡,认为这领域还有很大的增量市场可做。律云就是新上线的法律云服务平台,取名也由于此。

它也确实符合了云服务的特点,全天候、跨区域以及服务即时可取。律云说他们有600名云律师,这些律师会负责解答和处理由不同端口(包括电话和网络)接进来的法律咨询,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7*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他们的线下律师资源约有3500人,盈科律所是其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律云的web版、微信服务号都已上线,移动端应用也会在近期发布。

法律服务是属于低频刚需,且都是个性化的。把这类服务变成“云服务”,律云它是通过将服务拆解成不同模块并研究流程,最后在价格、内容、流程和质量四个维度实现标准化。比如用户需要合同审核服务,那在合同提交到平台后,会由律师询问了解用户的具体背景和需求。而这之中智能化审核工具负责识别包括错字、格式甚至是合同构成要素,智能标注需修改的内容,帮律师提高效率。而有经验的二审律师则会识别出合同风险给出更具体的修改意见。这一流程中每个关键节点用户都是能收到提醒和通知的。

当然法律需求并不能只通过线上途径就解决,需要线下接触时律云它的分诊平台会对接不同领域的律师。但案源导入线下后,律云这个平台仍在起着监督方的角色。传统法律服务并不像医疗看病一样,有病历对服务过程做记录,这样法律服务供给和需求双方仍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律云在匹配线下律师后,律师得对委托人做办案计划,委托人能对整个服务链条有了解。委托人如果对律师服务不满意还可叫停并更换律师。未来全国律师协作平台上还会有300家律所入驻。

律师这个职业资质、经验和个人品牌积淀很重要,但在律云平台上的云律师是相较匿名的,怎么完成自己的个人品牌积淀?律云的CEO 刘炜告诉我在这个平台上是有升迁和成长路径的。通常来看,年轻律师都会面临案源稀缺的问题,而缺少实战则会让他们个人技能提升缓慢。而平台上的云律师每天能有机会处理大量的法律咨询甚至和合同审核,这些锻炼会让他们提升更快,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在这之后则可以担当有经验的合同审核律师并到律所去处理办案。

律云CEO 刘炜也是盈科律所的天使投资人,他认为法律行业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法律行业目前提供的服务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则难以品牌化。再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价格不透明,消费者对法律服务难以形成明确预期,导致这类服务的使用门槛和学习成本较高,需求被抑制没被满足。以中小企业为例,调查显示只有5%的企业使用法律服务。一方面是存在着还没被满足和开垦的市场,而另一方面,在供给这一端,律师却在耗费大量精力寻找案源。线下律所更乐意接大单子而不偏重中小企业和个人市场。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案源一是更个性化和分散,二是单价相较低。如果偏重这类业务则需要更大量的案源才能有高收益。于此同时线下律所的营销渠道和资源又极其有限,案源获取成本更高。在这种矛盾下,就需要做市场资源重新配置。律云现在就在用聚集大量律师资源,同时做服务标准化的方式来做这件事了。

目前在法律电商领域还有易法通、微法律等服务商,法斗士则是做法律垂直搜索。其实除了法律服务外,在别的服务领域也出现了打破以往行业规则重建新标准的公司。比如在翻译领域,随译同文平台就在以统一价格的方式提供翻译服务,而传统翻译服务是收费规则很复杂的。国外公司Zirtual甚至在提供在线助理服务,老板和繁忙人士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直接向助理安排任务,让他们帮忙处理诸如制定出差行程、处理文档等工作。未来在不同的专业服务领域,都很可能出现不同的在线品牌,并且这些品牌制定的规则会反过来去影响现在的服务行业,就像电商正影响线下零售一样。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园园]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