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莓存亡之际回望历史:创始人Mike Lazaridis与黑莓的崛起和没落 (5)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阅读前文:
黑莓存亡之际回望历史:创始人Mike Lazaridis与黑莓的崛起和没落 (1)
在黑莓存亡之际回望历史:创始人Mike Lazaridis与黑莓的崛起和没落 (2)
在黑莓存亡之际回望历史:创始人Mike Lazaridis与黑莓的崛起和没落 (3)
在黑莓存亡之际回望历史:创始人Mike Lazaridis与黑莓的崛起和没落 (4)

危机出现 – 搅局者iPhone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这样向公众介绍iPhone,“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款产品改变一个行业(every once in a while,a revolutionary product comes along that changes everything)。”他在演讲里不只一次使用了“魔术般”和“酷”这样的字眼,同时也没忘了取笑一番智能手机行业,从多余的功能到移动网页浏览:“太糟了。”

乔布斯列举了四个例子,Moto Q、Palm Treo、E62和Pearl。 在他眼里,曾经出尽风头的键盘设计反而成了这些智能手机的最大问题,这些按钮占据了本该属于屏幕的空间。“不管你是否需要,它们总会带个键盘,还有一成不变的塑料按钮,”乔布斯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扔掉那些按钮,做一个巨大的屏幕。”苹果用软件取代了物理键盘。

乔布斯宣称iPhone的操作系统领先于同行5年。坊间流传一则故事,在iPhone发布会几天后举行的RIM内部全体会议上,管理层普遍认为苹果的手机是一项“技术上不可能”的产品。撇开这故事的真实性不谈,它至少符合Lazaridis硬件为上的产品战略。Lazaridis没有质疑iOS的优雅,他一直钦佩苹果在设计方面的敏锐度。然而他对自己所选的高端硬件策略充满了信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一块玻璃上打字的。所有的笔记本和手机都有着物理键盘。我认为我们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对外,RIM展示了对iPhone不在乎的态度,表示这不过是众多所谓黑莓杀手中的一个而已。Balsillie说:“它像是已经饱和的市场里出现的又一个新品…但说到对黑莓的影响力,我觉得它被高估了。”其间,一个回应iPhone的产品却真正研发之中。

苹果规划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轨道,从iPhone发布之日起就把“电脑(computer)”这个名称抛弃了。如果说RIM以取悦商务用户为主而让普通人群慕黑莓之名而来的话,那么苹果则是以简单易用的软硬件先打下厚实的用户基础,然后势如破竹地向商务领域进击。一个强大的网页浏览器和不断成长的应用生态系统为苹果做好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实时连接”时代,一个用户想要的远多于电子邮件的时代。

RIM和苹果的区别是多方面且深层次的。RIM是由电气工程师成立并领导的无线科技公司;而苹果则是一直是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并且由非工程师带领。Lazaridis相信量化,相信数字和方程式组成的理性世界。他常说:“对数字的信仰、对数学的信仰、对物理极限和基本物理常识的信仰,是RIM的核心思想之一。如果你不能正确认识这些限制,就不能在这些框架内造出合格的产品。”

所以,在设计智能手机时,Lazaridis和RIM首先考虑的是各种限制。有设备尺寸的限制:必须小到可以随身携带,但又必须大到适宜使用。有电池寿命的限制:没电的设备当砖头都不合格。最终,还有带宽的限制:Lazaridis相信保护贷款有利于网络发展。消耗带宽设备的数量过多会拖累整个网络 – AT&T后来就尝到了iPhone热销带来的后果。

RIM就在这种条条框框中设计手机,这种保守风格也曾有过魅力。合适的尺寸和电池寿命给吸引了常在路上奔波的职业人士;较低的网络占用率给设备管理和运营商带去了方便。苹果选择了无视这些RIM强加给自己的限制,设计了iPhone这台吃带宽的电老虎。网络优化是运营商的事,不是苹果的。苹果相信iPhone的多功能特性可以让消费在续航能力上做出妥协。

回头来看,苹果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可当时的竞争对手可不是这么认为的,鲍尔默的这段话大致概括了业内人士对初代iPhone的看法:

500美元?还要签合约?这是全世界最贵的手机了,而且它无法吸引商务客户因为它没有键盘,说明这不是一台收发email的好机器。它的销量可能好也可能不好…目前我们每年都卖出数以百万计手机。苹果一台也没卖过。六个月内,苹果就要开始卖全世界最贵的手机了。我们还是走着瞧吧。

现在他瞧见了。

即使在今天,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也不是没有缺陷的,因为它所假定的消费人群可能和实际情况有所不同。RIM可能在iOS和安卓大行其道的北美市场大势已去,甚至连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都转而选择其它平台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选择了iOS,美军也开始测试安卓系统,但它的全球用户数量仍然有7500万。法国、南非、墨西哥、阿根廷、印尼和沙特阿拉伯市场的黑莓设备销量也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RIM 61%的收入来自于英美和加拿大以外地区,一半以上硬件增长来自于美国以外市场。Balsillie早期为黑莓铺设的道路和BBM一道,为RIM在拇指族中树立了难以动摇的地位。在那些不提供合约购机模式的市场里,价格和网络使用量是消费者购买手机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这恰是黑莓的优势所在。从某个方面看,今天的黑莓就是昨天的诺基亚:一个在美国不受待见的全球品牌。

那么iPhone之后RIM又做了什么呢?苹果确实打了RIM和其它产商一个措手不及。后者纷纷从操作系统的改造入手;连尚处于胚胎状态的安卓也进行了一番修补。尽管这些公司为了保住竞争优势而采取了大幅度的战略转型,但没有一家肯为自己的原有系统投入过多资源,它们有的是市场占有率少到不值得投入太多(如Palm和微软),有的则是因为正在开发新一代操作系统(如诺基亚弃塞班转Maemo)。

而RIM则没有这些选择,它无法在短期内对陈旧的操作系统做出任何改变。转投其它OS既费时(可能要花上几年),又会有动摇用户根基的风险。然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黑莓也没有立刻做出反应的必要。iPhone没有成为黑莓杀手。当苹果推出iPhone 3G时,黑莓的销量还是没有受到冲击(事实上,还上涨了)。受苹果影响而第一次选择智能手机的买家会发现“iPhone还是黑莓”是个难题:售价高企的iPhone有更好的多媒体功能和优雅的界面;黑莓更加便宜,实体键盘带来了出色的信息体验。iPhone起到了加速市场扩张的作用,丰富了消费者的选项。Balsillie在iPhone发布当晚就作出的预测:“我早就说过他们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他们让公众关注到了多功能手机市场。这种关注程度坦白说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RIM的批评者把这番话形容为盲目的乐观。Balsillie在2008年的一段采访中大笑着说:“不(是否会考虑在目前的基础上做更多更新的尝试?)。我们是一对缺乏多样性的组合。要么冲上月球,要么坠向地面。看起来我们正在顺利的飞向月球,所以没有必要改变。”这个比喻不仅有点自大,而且还假设唯一的阻力是地球引力,而忽略了来自其它以月球为目标的人的威胁。当iPhone在2006-2009年期间狂揽市场份额的时候,Balsillie却在忙着收购职业冰球队的事(并且三起尝试均告失败)。黑莓错失挽回局面的最佳时机。在外界眼里,苹果改变了一切,而黑莓却无动于衷。

RIM对iPhone的第一个回应是2008年11月在美国发布BlackBerry Bold 9000。软件问题和对AT&T 3G网络的兼容问题让本应在夏季发布的Bold 9000延迟到了秋季。这款手机凭着出色的显示屏和漂亮的新字体收获了好评,而且网页浏览体验却是一如既往的糟糕。BlackBerry Storm是第一款没有键盘的触摸屏黑莓手机,它是一部毁誉参半的设备:邮件服务出色依旧,但是却没有Wi-Fi,操作系统也是故障重重。

总体来说,这段时间内的RIM还算是成功的:有着不可小觑的市场份额,还一度在2009年被财富杂志称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公司。但是唯一的老态渐显的OS却扼住了其冗长的产品线。苹果只有一款手机和一款精心匹配的操作系统。安卓也有一个为触摸屏而造的操作系统,并且可以和多款设备匹配,这足以把黑莓甩在身后。

从2010年开始,RIM开始了黑莓OS的转型。在收购了多家软件公司之后,RIM又买下了加拿大公司QNX Software System和瑞典公司The Astonishing Tribe,两者分别承担着软件开发和用户界面设计方面的任务。这些收购使得RIM得以开发下一代操作系统,用来匹配迟来的平板电脑和早已许下的“超级手机”。

RIM需要这么做,市场份额已经开始流失,更糟的是,品牌魅力也开始消退。越来越多人开始视黑莓为因没有优秀软件而丧失竞争力普通的公司,而不是曾经的行业领导者。可黑莓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新系统吗?就算如此,时间还来得及吗?

未完待续......

SOURCE: theverge.com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