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活动感悟】图片+社交,这个犀利组合是有科学依据的!#经纬中国线下分享会#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者按:本文《图片+社交》来自于 友群 的创始人 李杨 ,他在参加了 36氪 与经纬中国合作的 #经纬中国线下分享会# 后对于社交产品有一些想法。

图片+社交是一个老话题。 今天在 36氪 的经纬活动上 ,大家的讨论也很认真,想到了一些问题,随手写下来。

Harry提到一个有点尖锐的看法。大意是,如果你在国内 做社交产品 , 但是 却把snapchat的精髓理解为阅后即焚的话 ,那你就错了。

不敢妄言说我理解的是对的,但如果我来回答 snapchat 的核心是什么,我会从图像的角度来回答, snapchat本身字面的意思就是拍聊——他的核心功能就是用照片来聊天。

如果把人看做一台计算机,那么人的眼睛是人类效率最高的输入系统。一张照片几百K,所包含的信息非常的全面。140字的微博能说清楚一个道理,一张照片能表达一个场景。这个场景中,时间地点天气建筑服装道具色彩人物动作情绪应有尽有。

行业基本都认为, Facebook 是靠照片起家的,图片是他的第一大杀手应用。而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同学录是98年成立的5460,但是中国没有那么多数码相机。而Facebook做到了这一点,让人们获取信息更容易。“这会让人上瘾。”但更快的信息获取速度,不代表信息本身更好的质量,这是另一个话题。

人类一直喜欢看图片,就因为,赏心悦目。

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赫伯特·英格拉姆就注意到,每当《 星期日泰晤士报 》等杂志刊登版画插图时,销售量总是高过平时。他创立了用图像来报道新闻的《 伦敦新闻画报 》,迅速获得了成功。与之对应的有更早的明代中期的版画小说,“无书不图,无图不精工”。

图片+文字,是一个非常犀利的组合。

Nice 的CEO的周首提到了一个非常准确的产品功能。在Nice上面发东西, 一个照片加上两三个自定义的标签 ,标签写几个字,基本就把一个一两百字的朋友圈要表达的意思给说清楚了。图像+文字标签,是人类最强大的输出系统。尽管这不是Nice火爆的原因的全部或者重点,但这确实让用户“晒”的更容易。

晒得更容易,看的更舒服,因为信息在快速的传递。

Harry提到了另一个事情,就是 啪啪 和 唱吧 的活跃度很难持续。这里要佩服一下,在IT圈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之下,Harry作为投资人能这么说真是个实在人。

以下不是他的观点。

如果分析一下啪啪本身产品的“不合理性”所在: 啪啪早期是一张图片+声音的社区 ,这个矛盾就是,人的眼睛的信息获取速度是远高于耳朵的。人的听觉最快不过一秒钟能分析十个字左右。一张图片不到一秒就看完了,然后盯着这张图片,等着那录制的声音播放完毕。

一个文雅的词可以形容用户的心情——焦虑。通俗一点,听着着急。在人的眼睛和耳朵的信息获取速度不同步的情况下,看“啪啪”的信息流很难说是享受。而随后啪啪的转型, 提出新的“有照片的声音”的理念 ,也许是注意到这一点。但另一个问题随之出现,声音并不是人类信息传达的最好的载体。归根结底还是耳朵笨,或者说声波本身不足以承载更多的信息。

人类的输出系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动作(打字也算动作),一个是说话。效率最高的是说话。所以我们经常会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在 微信 上重要的事情,会用文字发出去,而对方如果不是很重视的回复(纯聊天氛围除外),往往是一句语音。语音输入法和语音转文字,是微信的两个有意思的功能。最高效的眼睛和最高效的嘴巴之间至今仍旧无法达成一致, Siri 和它的小伙伴们任重道远。

话说回来,人类这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也挺不容易的。

回到开头 Harry提出的关于 snapchat的事情。 snapchat为什么会做阅后即焚,窃以为是一个非常奇葩的理由—— 因为手机没那么大存储空间 。图片聊来聊去,很容易爆掉手机存储空间,不如干脆不存。

不要说隐私这个概念,我们现在 微博 上PO的这些搁100年前都是隐私中的隐私。很多人会把手机理解为外脑,那么这个外脑的所有权显然是属于本人的。那么OK,要么你别发给我,要么这些信息已经属于我。

想像一下5年后的大容量手机,具有图片信息检索功能,应该算是下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以上姑妄言之。感谢经纬和 36氪 的活动。

互联网让生活更美好,因为互联网是一门科学。

[本文来自读者的投稿,不代表 36氪 立场]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