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汇:从新奇数码和运动户外品类切入,专注于移动端的创意品电商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几大综合型电商网站盘踞中国的电商市场多年,经历了拼品类、比价格、塑品牌等多个竞争阶段,如今早成了一片红海,创业团队也没有什么空间了。因此,垂直电商作为电商领域的一个分支逐渐清晰和明朗起来,他们希望通过聚焦某个或某些品类的商品而在细分市场里争取独霸一方的机会,比如聚美优品凡客唯品会、酒仙网等。在这其中,原来一直比较小众的创意商品和独立设计师作品也慢慢得到了关注,创意品电商逐渐有了些气候。

2011年6月, Fab 成功转型开始做创意商品的闪购平台,随后迅速在用户量、销售量和资本市场都取得了足够亮眼的表现。国内也已经有了不少Fab的学徒,比如 暖岛 、 野糖 、 美奇网 、 造吧 以及上线才一周时间的 妙汇 等。这些产品都从不同的角度扎进了创意品这个相对小众的电商品类中。这其中,妙汇又比较特殊,因为它是一个纯移动端的创意品电商。

没错,Fab在国外很火,以众包方式做创意品生产销售的 Quirky 也很火,那么现在究竟有多少人关注创意品、崇尚设计师孤品,创意品电商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在聊妙汇之前,我首先和妙汇的CEO刘应强聊了聊这些话题。

一方面,电商的“刚需红利”时代并未结束。在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网购仅占约8%的份额。放眼全国,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综合型电商网站还需发力继续他们的普及之路。

另一方面,在一二线城市,普通消费品电商市场却已经趋于饱和、增长乏力。 在满足了日常消费需求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群体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消费主张。 他们求新求变,不再单一地看中商品的品牌、价格,而同样看中商品的设计感、信息承载和文化价值。在一些特定的品类上,如时尚潮流、极客电子、创意与设计品、轻奢品牌等,中国消费者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消费者是非常接近的。

所以,这种“二元化”的趋势在今后五年会非常明显:天猫京东已经开始在广大农村市场“刷墙”;而在大城市则会出现一批迎合个性化消费群体的垂直电商,包括创意品电商。往回看,国内的创意品电商大多是在2009年左右出现的,并且大部分做的都是PC端的电商网站。从2013年开始,创意品电商市场出现了迅速的增长迹象,市场规模的增长率超过了100%。

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刘应强带着他的一众伙伴们从舒服的外企辞职,做了“妙汇”。与现有的创意品电商相比, 妙汇做了一些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形态和选品思路上

先说选品的思路。妙汇从新奇数码和运动户外两大品类入手,与暖岛、野糖等创意品电商都不太相同。后两者主要聚焦在服饰、饰品、家居等方面,品类大多是针对女性用户的。而妙汇主推的这两大品类显然更倾向于男性用户的。刘应强说,女性市场的教育和培养已经在其他创意品电商的努力下做的很不错了,并且女性也一直是创意品电商的主流消费群体。所以妙汇想先抓住一部分男性用户,打开一个新的市场,再慢慢补充品类,如生活改良、妙女拜物等,带起女性用户市场。目前,妙汇的用户中约60%是男性。

如何去选品?目前,妙汇上的四大品类分别由4个买手来寻找合适的商品。 买手,是创意品电商平台上比较特殊的一个角色,也是整个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他们通常需要有独到的品位和眼光、高超的谈判技巧以及强执行力。买手的作用分几个层次:第一层,发现国内外有意思的创意商品和相应的供应商;第二层,他们也会向供应商提供建议,协助供应商生产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商品;第三层,帮供应商完成一些与生产相关的辅助性工作,比如帮他们在kickstarter上众筹等。

妙汇有一套“买手选品机制”。在买手进行了初步的选品后,他们每周会召开一次选品会,参加的人包括主要买手、CEO本人以及公司内外的相关专业人士,他们需要根据一套指标系统对每个候选商品进行打分,最后由大家决定每周的选品。目前,由于上线才一周左右,妙汇以每天一款新品的速度在更新商品。刘应强说后期会加快商品更新的频率,大概一天4、5个。

再看产品设计。个性化消费人群除了注重商品的创意性、时尚性、趣味性,他们对承载这些商品的销售平台的品质也有所要求,包括网站的设计、氛围、格调、专业性等。因此,妙汇在产品的UI/UE设计上费了点心思。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设计感、交互性和流畅度的确都还不错。另外,妙汇是一个纯移动端的电商平台,而其它大部分创意品电商都是以PC端网站为主。做移动电商会面临一些问题:

  • 屏幕小,商品展示的手段和效果都受到限制

  • 无线网络网速偏慢,大量图片载入导致体验不流畅

  • PC电商的展示网页自适应到移动端后适配情况不好。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妙汇在做产品设计时要重点解决的。刘应强在做妙汇之前,在嘉物软件供职多年,这家公司为欧洲的电商提供IT化解决方案。因此,他本人在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上有一定的积累。

在商品展示上,妙汇采用了一个“分层”的思路。 一方面,用户在移动端的浏览习惯是更倾向于关注图片,而非文字;另一方面,一次性载入大量图片对用户会造成较大的流量负担。因此,妙汇使用了“商品简情”的概念,也就是用户在商品列表中点击某个商品后,会先进入一个“简情页”。页面给出一张精修的商品展示图和一段三四十字的商品描述,以此尽量传递商品的完整信息。用户若感兴趣,点击图片后,才会进入有多张图片的“详情页”。在我看来,并非妙汇一家使用了这个思路,手机淘宝也可以提供相似的体验。对此,刘应强跟我说,虽然思路相似,但淘宝在简情页的图片和内容并没有经过专业化的编辑,并且在简情页中,它其实就已经载入了不少详情展示中的图片,依然是占用流量的。

p5

在图像处理上,妙汇通过自己的一套图像压缩算法来进行优化 。前面说到,在移动端打开图片是个不太流畅的体验,并且对流量也不好控制。因此,妙汇上的图片均采用一种优化的传输模式,即所有图片从服务器向手机端传输时,没有使用常见的JPG、PNG等格式,而是把图片转换成WebP格式,这样可以在保证图片质量不变的同时压缩约60%的大小,而手机端收到图片以后可以瞬间解码成JPG或PNG格式。也就是说,一张约100KB大小的原图,可以缩小到40KB以下无损地传送手机端。并且,妙汇也限制商品详情的图片数量。单个商品的详情图片,通常在5-10张。

从模式上来看,妙汇类似京东,更注重标准化 。目前妙汇上所有的商品都是依靠自己的买手从供应商处购入,未来也会直接接入供应商,让他们在妙汇的平台上开店,但数量上会有所控制。妙汇目前没有与独立设计师直接合作,这主要是因为有些独立设计师不太注重商业化,甚至行踪不定,因此他们对这些设计师的供货能力难以掌控。为了保证服务的相对标准化,妙汇在成都自建仓库,统一包装,不过物流依然是依靠第三方物流公司。未来,妙汇也会借鉴其它创意品电商,做闪购。

个人认为,将独立设计师排除在合作对象之外还是会对妙汇上商品的个性化和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针对女性的服饰、饰品等品类(如果妙汇未来会上这些品类的话),是很依赖设计师品位的。设计师孤品本身就是卖点,大规模生产往往会抹杀它的价值。并且,对一些有着个性化消费需求的人来说,他们不仅在意商品的设计感,还喜欢关注商品背后的人和故事,这都是更加个性化的体验。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兼顾是我比较期待的。

[ 36氪 原创文章,作者: Claire]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