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采访DCM董事曾振宇:刚进A轮的团队容易犯什么错?#36氪开放日#
关于【VC说】:是36氪的一档品牌内容栏目,由关注、投资某一领域的天使和 VC 给出他们的行业观察、模式分析和趋势判断;另外,作为投资人的你也可以分享你对创业者的各类建议和自己的投资心得。 (欢迎给我们投稿:tips【at】36kr.com,具体要求见这里)
本期和我们对谈的VC是DCM的董事曾振宇,他作为本次36氪开放日互联网大会站的点评嘉宾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更多有关DCM的投资风格可以参考36氪+走进顶级投资机构第一期。
手头上已有7、8个项目的DCM董事曾振宇在36氪开放日上颇受欢迎。和大部分投资人一样,振宇语速很快,但更亲和爱笑。就像我上次在DCM的总结文章说的,DCM给人的印象是“管得比较多”,作为专注在中早期的TMT投资机构,他们愿意花时间参与初创团队的成长,所以曾振宇也直面了更多创业团队的问题:
36氪:上次DCM活动后我隐约感觉到DCM有两个小特点,一是DCM更亲睐有留学、优秀学术背景的人;二是DCM很少投游戏。这两个判断正确吗?
曾振宇:对于留学、优秀学术背景的人来说,这始终是一个正面加分的条件。投资机构亲睐留学背景的人有一定的原因,5到10年前很多创业企业的团队都是从国外回来的,第一批的创业者多是留学背景。但这几年这种现象已经在逐步淡化了,因为国内的一些创业者在通过学习后不再有大差距,而且他们可能更熟悉国内的创业环境和用户习惯。现在DCM投资的团队中,有留学背景的和没有留学背景的大概是一半一半的情况。
DCM投过和游戏相关的项目有木瓜移动和乐元素,木瓜移动最初做的就是平台,而乐元素则是现在在日本、台湾发展不错的跨平台游戏公司。通常来说,VC有独特的业务逻辑,就是要很大的回报,通俗些就是要投资那种能上市或者像91被百度高价买了的公司,能涨到几亿美金以上的公司。
游戏存在两个问题:1、它有点像拍电影,有时很难在制作的过程中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提前预知作品的销量好坏,所有经验都是后续总结的不能前置。2、游戏本身对项目成员有很深的依赖,但行业本身流动性很大,经常做出了款受欢迎的游戏,项目团队就有人跑出来单干的。而即使游戏是TMT领域中最赚钱的,全球给游戏企业的估值也不会太高,除开那些因为大型网游而上市的公司,现在已经有4、5年没有大规模的、海外的游戏上市公司出现。对于很多游戏来说,它们比较难有上市的机会。如果是天使,倒是可以投资游戏。
36氪:从36氪2013年Q2中国互联网创业&融资分析报告中,我们看到今年的融资并购多出了巨头的参与,DCM未来会参考这样的趋势去做投资吗?
曾振宇:一定会的。今年资本市场上特别不一样的变化,就是巨头愿意买公司,而且价钱还挺高的。从纯粹财务投资的角度来说,这是对三方都有利的,过去没有是因为巨头不参与进来。今年的形势对企业来说是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这并不代表创业公司要在第一天开始就把自己限定说要卖给谁,这太功利了。人需要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多人的喜欢,放到公司上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投资早期的公司还是要看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机会有多大。基本上在潮头就有更大的机会被巨头关注,而在巨头抄不了、抄的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更大的情况下,巨头才会买你。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未来要不要和大公司结合,是后续融资、退出的时候才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在这之前,投资机构一定会关心团队有没有形成来自用户数、先发优势、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壁垒,判断巨头抄这件事有没优势。
36氪:DCM给人的印象是“管得比较多”,作为专注在中早期的TMT投资机构,你应该直面了不少创业团队的问题?
曾振宇:你们报道对创业公司成功的标准是拿到融资,但其实拿到融资到真正成功还是要经过挺难的过程,没有几个创业公司能真的做大做到上市。我感觉天使到A轮这个阶段中,团队能否快速引爆市场很重要。虽然说“天时地利人和”团队很重要,但在我看来市场机会始终是第一位的,在市场没有成熟的时候,团队没有办法创造出来整个机会。
而团队刚进A轮后最容易犯的错有几点:
1、乱花钱或不花钱:
更多是不花钱的。有些团队很久没有融到钱,所以在拿到钱后也很谨慎,认为过去走过来靠的是小米加步枪,这个优秀的革命传统不能丢。但在市场上你不是和自己比的,而是和竞争对手在比。在这么一个池塘里,你这条小鱼一个月涨1公斤,别人一个月涨5公斤,那实际上你就是退步了4公斤。团队在这点上需要特别监测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并舍得在产品、市场上花钱,舍得招人。这些能让你达到下一个业务指标。而只有这样团队才能吸引更多钱和市场的机会、将用户的眼球聚集过来,再去拿下另外一个指标。如果团队特别谨慎或保守,有时候就丧失了这个市场的机会,到等过了12个月之后你会发现这个市场已经不是当初你所想象的市场了,那你的钱等于就白融了。
2、到A轮后没有系统化的制定战略、预算:
你问有些创业者,3年后想做到什么,可能很多都答不上来;问明年想做到什么,有些创业者就会想当然地:“今年用户1500万了,那明年用户就3000万吧!(大部分是这样的,虽然这并不是不对)”但到了A轮的时候,你就不只是团队,而是公司了,手上又有那么多资源,需要有步骤地来考虑;你业务的指标是什么,与此相配应的资源又是怎样的。而且到了这时候团队也开始需要一些特别的人,找怎样的人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VC没有这么神奇,这些事情最终都是团队自己制定出来的。但一开始的时候可能需要VC持续提醒帮助他们。DCM的优势就是同时看过20几家的公司,经历过它们不同的阶段,明白公司在不同阶段的时候有些共性,到某个时候一定要去做某些事情的意识要强一些。
36氪:下半年DCM会关注哪些领域?
曾振宇:和你们分析报告中的饼图很接近,我们会关注移动互联网往生活服务、金融服务等更严肃的方向转移。此外,2B也会是我们关注的方向。总体来说,2B这几年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我们对其中的B2D业务也是比较看好。此外,我们还在关注互联网和医疗服务相结合,以及在线教育这几个领域。
O2O里也有很大的机会,因为它意味着业务流程重整的过程。不过O2O需要具体分析,毕竟区域扩展不那么容易,很难形成全国性的公司。对于O2O项目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要找到合理的模式及合适的团队去克服区域扩展的问题。
而生活消费领域,因为业务模式非常容易被拷贝,未来可能会有类似团购千团大战的同质化竞争情况。像这个领域的团队价值不会在点子上,而是在执行能力和速度上。一些公司能在这个领域跑出很大的差异,在于:1、团队的执行能力,在每个细节上好一点,总体的体验就会更好一些;2、这是赢者通吃的领域,钱在里面变得很重要。谁是第一名,谁有获得融资的能力,整个社会资源就会像谁倾斜,最终形成马太效应,清洗市场。
此外,曾振宇在开放日现场还做了分享演讲,在这里归纳给大家:
1、大家在交流沟通中,经常想什么样是好的商业模式,坦率的讲没有一个商业模式是完美无缺的,一个商业模式伴随很多的挑战,所以一个好的投资机会要放在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还有空间去考核。
2、团队需要考虑需求是否足以支持大的市场。
3、考虑时机;我们知道很多的潮流,终有一天会来到,最关键的是考虑到这个时间点,它什么时候来到,太早了我便成了先烈,太晚是不是就没办法赶上这一波潮流,这是从投资人的角度非常关注的问题,创业者想的少一些,创业者的出发点,通常是我有这样的兴趣,我要做这样的事情。
4、创业是非常长的旅程,投资人看团队的时候会看这个团队是否顽强和正直、善于学习。
5、给早期团队建议:团队要理念相符、能力互补,并在初期就要注意合理的股权结构。倾向于找亲戚同学、自己的熟人的团队和为了打造全明星团队每一个位置都找市场上最好的人的两种团队搭建方式,成功的机率都不高。因为它不是一个有集体,在漫长的过程中有可能散架的。
6、尽快找到投资伙伴,特别在互联网产业的创业,我看到很多公司,成功的公司一两家之外,其他都是伴随资本一起成长的。尽量在早期找到志同道合熟悉你这个领域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