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气预报遇上人工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天气服务其实是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我们曾经 报道过 通过云图分析和机器学习,达到分钟级天气预报的“彩云天气”App。从氪空间毕业后,经过半年的开发,这个六人团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 API平台 ,开放给不同的企业用户,希望逐渐开辟气象服务这个广阔的市场。
在美国,这类服务每年有千亿美元的盈收,对农业、交通和一些户外行业有很大的影响。如交通方面,对铲雪时间的把控,或快递业等存在大量户外活动的行业,都有此需求。在农业上,每一场雨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都可以通过精准的天气预报结合新型硬件,帮助种植者更好地调控。中国也有在做这类尝试的创业公司,比如 Insentek 这家公司就提供包括检测土壤、气象、灌溉等一系列与农业或者说物联网相关的服务,他们的天气数据也是来自彩云这个API平台。
目前该平台有100个B端用户接入,其中包括防灾害或防洪机构,还有一些天气应用如360的下雨了、中国气象局的中国天气通(已经官方与彩云天气达成合作)、最美天气等;以及其他可能看起来领域不太相关的应用,像高德地图、亿航无人机甚至音乐推荐软件咪哟。具体的场景可能是,在你查地图的时候提供天气提醒,根据天气情况帮无人机设定路线,甚至根据天气为用户推荐音乐。
未来,更多不同领域的App接入后,想象力也就更大。平台目前实行的收费标准是,日调用次数低于一万次免费,超过后每一万次一块钱。价格很便宜,但其中的技术存在一定的壁垒。今天我们刚 报道了 Google人工智能的新进展,通过光流法来判断视频中的人在做什么。彩云天气背后也是类似的原理,只不过他们判断的是云的运动。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进行算法迭代,在彩云的开发后台有两套算法的比对,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他们目前的天气预报精准度,最低63%,最高100%。
动态图像识别这类技术还可以在更多领域应用,如代替保安巡视监控录像,做自动驾驶汽车以及AR设备的“眼睛”,或者监控车流情况提供实时数据等等。国内有做这方面的创业公司,如我们报道过的 格灵深瞳 。
从2C到2B,有工程师基因的彩云天气最终发现,为企业用户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辅以面向大众的应用来保持品牌,或许是比较适合他们的打法。 对于C端用户而言,更在乎的是应用的体验和细节,比如提供更多相关生活服务信息,如穿衣提醒适合的户外活动等,而这些是 墨迹天气 比较擅长的领域,已经拥有3.3亿用户的地位很难撼动。因此彩云天气走了另一条路,探索实时数据为企业用户带来价值的更多可能性。通过这些企业用户既可以间接到达C端,也能为更多如农业、交通和户外相关行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疾速发展,更多传统行业在升级,还有基于位置的新服务冒出来,这些新东西可以与天气服务产生何种关联,都是有待挖掘的。这块市场其实很广阔,当36氪问袁行远是否会将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从天气领域进一步拓展到其他领域,他觉得,由于团队很小,还是要先将产品的功能完善,如提高准确率和用户体验等。这块市场挖掘出来,发展成熟之后,再考虑更多包括融资和扩张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