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咨询绝不是陪聊,“鸭梨心理”从泛咨询切入垂直专业服务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心理亚健康这个词,恐怕是隔壁居委会阿姨都能脱口而出的。但有多少用户愿意积极的关注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寻找专业帮助呢?

鸭梨心理 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一边扩大用户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一边将专业咨询搬到线上,同时为心理咨询师建立群体管理和案例管理等工具和系统。

CEO Michael说,2020年抑郁症会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目前有700多万中国患者,只有10%得到治疗。睡眠问题人群中,睡眠障碍人群就占到60%。

而且各人群压力越来越多,特别是一线城市被快节奏生活所影响的人群。而且心理疾病和其他病症都很相关,更添加了这方面的诉求和疏导需求。

他还告诉 36氪 ,美国的心理健康市场达到了千亿美元,而中国可能在2025年才会达到千亿。咨询师储备上,中国每年有40多万报考咨询师,50%通过,市面上大约有50万人左右。

鉴于此,鸭梨App有两种解决方案, 一个是用户自测 ,有些像心理测试小游戏,不过相对更专业一些。体验了一下,暂时的缺点是问题有些多,给出的报告不太匹配到个人,有些宽泛。

不过鸭梨解释说, 目前这还只是1.0版本,之后会对问题做设计和精简,并且对于结论会根据用户做不同的模块,结合咨询历史给出更精准的报告。

鸭梨团队认为,纯以付费咨询服务上线,如果不是前期积累了口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难走下去。自测的目的就是为了积累用户的心理健康档案,帮助医生协同判断治疗,甚至咨询师自己可以在后台抛出测试题给用户。这也是种轻松方式来吸引更多用户参加。

第二种方案则是免费咨询,提供三种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

1.滴滴打车式咨询 。提出心理问题,通过类别来匹配

2.清楚问题 。针对那些咨询过的患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了解,通过搜索,看评价、反馈等,自己就可以找咨询师。

3.更高端会员制度 。只用提供诉求,由心理管家全程陪护,专业咨询团队会帮助治疗,也会帮忙预约专家。

虽然鸭梨提倡的是普及,希望用户心烦就去问一问,但也强调,心理咨询并不是陪聊,而是解决问题产生效果,所以1.0版本限制用户一次只能问5个问题。而1.1版本改成10个,因为团队发现,平均10个问题可以产生成效。

在4月初的时候,会推出付费方式。

心理咨询师到底期待什么体验? 咨询师和医生不同,大家只要参加资格考试并且通过就能够提供咨询服务,但只有专业的医生才能开药(比如抗抑郁药品等)。

鸭梨认为,咨询师的刚需表现在,好的管理和培训机制及督导,交流学习机会,有效客户,工具库和案例使用,过程记录,服务保障等。平台侧重于那些年轻,需要学习机会和用户的年轻咨询师,这一点和春雨医生比较相似。

所以鸭梨之后也会迭代一版新的咨询师端,增加更多工具属性。

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打算怎么做呢?

Michael说,纯粹做泛咨询肯定不行,一定要垂直发掘需求,目前平台主要是积累数据,找寻能够覆盖大量用户的普世问题,用漏斗筛选出这批用户,做更加细致的服务。

商业模式有用户付费,数据第三方交易以及咨询师佣金和工具收费等。

当问及是否做B端服务时,他说,推广时会帮助公司做集体的评估、心理健康活动和游戏,但业务层面还是针对个人比较专业。

鸭梨团队base在北京,一共16个人。团队中有阳光易德创始人,曾担任解放军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也有爱康网、Roseonly的联创,以及寻医问药、彩带医生的前员工作为运营人员等。平台上有300多咨询师,大约1000名注册用户。

去年10月拿到数百万RMB天使,投资方有投资机构和心理应用技术公司 阳光易德 。目前有PreA计划。

[ 36氪 原创文章,作者: Leah]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